
“女企業家們的風采和溫度。”
不久前,歸國後的孟晚舟正式在華為總部上班!
隔離結束後的她,瘦了,春風滿面,愈發美麗。一席黑色OL裝束得體典雅,發言也一向溫暖從容:“回到你的身邊,看到你們的笑臉,聽到你們的笑聲,那麼熟悉、那麼親切、又是那麼地自然。”公司同仁齊聲喊“女神”,有人舉着手牌上面寫着“主角光環”,如今孟晚舟的從容就像她自己說的那句話:人生最寶貴的東西就是經曆。
見了面,發了言,還唱了歌——這世界那麼多人,遠光中走來,你一身晴朗。
而她的所言所行也無不展示着一位女企業家的風采和溫度,這可能是男性企業家身上沒有的。孟晚舟的優雅、開朗、親切、韌性,正如在社會中崛起的女性創業者,她們用自己的力量來創造着理想世界。
蜜芽寶貝的創始人劉楠在《奇葩大會》上說,“我想生活在自己想生活的世界裡,但是可能等不及别人來創造這個世界,是以我就自己去做這個世界。”這也許就是女性力量吧。
女性企業家們,她們用和男人一樣的大刀闊斧去實作創業構想,但往往在表達和施展中都充滿了細膩的女性思考。
比如摩拜單車的創始人胡玮炜,她對自行車的思考是這樣的:“一個硬體産品,一旦給它通上電,并且把它放到外面去令它自營運的時候,它似乎就有了生命。”這是她從一個電影中得到的啟發,這種思考很溫情、很女性。
“摩拜單車”的諧音是“膜拜”,正如胡玮炜在創業之初的“自行車情結”。城市裡的自行車,不僅可以解決0到5公裡的出行需求,這裡頭還有她的願望——我希望自己有一輛随時随地可以騎的自行車,騎在自行車上有風,一個能夠騎自行車的城市幸福感一定很高。
共享經濟的證明了胡玮炜所說的:我們到底創造了什麼樣的社會價值,有了社會價值,才有商業價值。而共享單車的出發點就展現着女性對社會的思考,即便摩拜單車已經成為過去時,但女性創業者的溫度卻不會退卻。
胡玮炜原本是一家汽車雜志的新聞記者,拿着4位數的工資,人生平靜無波卻也怡然自得。但她的單車情結為自己拿到了百萬投資,而身上的一點點“軸”,一點點的“直覺”,把一個别人覺得不可能實作的事變成了現實:7個月的時間實作了創意到第一批單車的投放。
比方為了延長單車的壽命,她和團隊邀請汽車設計師設計了第一款單車。圖紙、零件、成型,自己造。
從鋁絲車身、動力原理、五輪輪毂、不用充氣的輪胎到橙紅的顔色,每一種性能都基于實際需求而生。這一點展示了女性的細膩和預見。
這個過程中她收獲的不僅僅是财富,還有精神層面的滿足,一種“我可以走多遠”的自我成就。一個外表文氣、漂亮,談吐細膩的女人,改變了城市人的出行方式。
如今的胡玮炜也沒有停下,放棄了共享單車,她瞄準了科技領域和軟體開發。但她始終還是保有着自己的“人文思考”,有比數字更重要的價值,也有比苟且更誘惑的遠方。不放棄每一個靈光乍見,女性的柔韌絲絲可見。
她們的思考與男性創業者的視角形成了互補,這也許就是“女性能頂半邊天”。
小紅書的創始人瞿芳也是這樣的一個女人,她和夥伴創造了一個“線上城市”,滿足了人們對于娛樂方式的檢索和分享的需求。她曾分享過創業帶給自己的改變——是找尋和探索自我。
“如果我不去創業,那麼是不是會過上和其他人一樣結婚生子的人生?”
在創業中她發現,不是的,一個天生就喜歡折騰的人是不願意停在舒适區的。就算不去做小紅書,還會做小藍書,于是何必和他人一樣。
創業的結果也不止是挖到第一桶金,實作了自我價值,還有——“收獲了内心的平和喜悅,收獲了更好的親密關系,也收獲了更多的愛”。這樣的分享,似乎也總是女性企業家會說出來的話。
就像霸氣的女企業家董明珠說的,在職場上沒有性别之分,隻有正确還是錯誤。
“但女性的溫柔也好、體貼也好,是她的天賦。”
女性創業者的身姿越來越多了,在社會的各行各業,她們用女性的視角完善着理想世界的建構。
在全國人大期間,女性人大代表的部分提議也收獲了許多掌聲:
#建議代孕應該入刑法#
#建議将抑郁症治療納入醫保#
#建議免費為中學女生接種HPV疫苗#
...
在她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女性不僅擁有改變的力量,而且當她們擁有這種力量時,可以在一個更高的層次回饋這個世界。
圖檔來源
新浪微網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