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是國際長臂猿日。

西黑冠長臂猿的母親和她的兩個孩子。本文圖檔均為雲山保護資料
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官方網站報道,2015年10月2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靈長類動物專家組(SSA)首先将這一天定為長臂猿的周年紀念日,旨在引起公衆對類人猿的關注,呼籲野生動物保護機構,研究,政府,企業,公衆和其他社會力量聯合起來采取積極行動保護長臂猿。
大理白族自治州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雲山保護")長期以來一直緻力于保護瀕臨滅絕的長臂猿及其在中國的栖息地。
長臂猿最喜歡的食物之一:酸味。
在紀念日,該機構呼籲關注長臂猿的保護,"森林中的旗艦物種,森林健康的标志,因為它們依賴于原始森林提供的食物,并且聲音更容易被發現。長臂猿也可以作為森林條件惡化的警告 - 如果它們消失,這意味着森林不再健康。"
長臂猿不是猴子,它們由四種猩猩家族組成,是最接近人類親緣關系的靈長類動物,長臂猿比其他類人猿小得多,是以它們也被稱為"小猿"。
被命名的20種長臂猿中有6種在中國被發現。
天行者猿夫妻在頭發。
雲山保護局局長俞雲山保護局局長在接受 www.thepaper.cn 采訪時表示,中國熱帶或亞熱帶森林,主要分布在海南、雲南和廣西,6隻長臂猿總數不超過1500隻,其中4隻已被IUCN紅色名錄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據閻介紹,長臂猿在中國海南省受到的關注相對較多,海南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可觀測到海南長臂猿4組26隻。
享受青少年西部黑冠長臂猿的美味葉子。
在雲南,野外仍然可以觀察到1000多隻西部黑冠長臂猿和新發現的天高長臂猿(或高力公白眉長臂猿),"但數量仍在下降。"
在廣西,中越邊境的一片小喀斯特森林,東有黑冠長臂猿分布,目前隻有20多隻。
北方白頰長臂猿和白掌長臂猿在我國的野生種群中基本消失了。
東黑冠長臂猿父子。
"長臂猿主要以成熟的果實為食,受損的次生林無法滿足它們的食物需求。長臂猿通常隻在儲存完好的常綠闊葉林中生存,但随着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的影響,對原始森林的破壞直接導緻長臂猿數量下降,而偷獵等人類活動仍然是長臂猿的主要威脅,他說。
海南長臂猿雌性及其懷孕的幼兒。
長臂猿賴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系統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而《雲山保護》則引起人們對長臂猿保護的關注,就像撐起雨傘,間接保護生活在同一地區的其他生物。同時,長臂猿是人類的近親,研究長臂猿生态學、行為學、社會結構、意識等是了解人類自身的關鍵。
西雙版納野象谷的北方白頰長臂猿雄性。
目前,在中國官方野生動物紀念活動中,還沒有為人猿大臂日做出特别安排。10月24日,國家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管理部獲悉,國際類人猿大臂日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靈長類動物專家組(SSA)設立的保護長臂猿的周年紀念日,我們的官方野生動物紀念活動包括根據聯合國大會決議設立的世界野生動物日(3月3日)和"愛鳥"。周"和"野生動物促進月"根據我們的法律法規設立。"野生動物日在範圍和等級上是不同的。該機構負責人表示,剛剛于10月23日過去的世界雪豹日是在雪豹分布國之間的區域會議上提出的,僅針對十幾個雪豹分布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