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聞分析:年底“四大公投”案攪動台灣政壇

作者:春河月亮

新華社台北10月30日電(記者陳鍵興、徐瑞青)島内疫情陰霾未散,台灣政壇再起風雷。12月18日,台灣地區将就“重新開機核四”“反萊豬進口”“公投綁大選”“珍愛藻礁”等4項“公投”案進行投票。随着日期臨近,“四大公投”議題本周持續引爆,成為島内政黨攻防和社會輿論的新熱點。

(小标題)何謂“四大公投”?

“重新開機核四”案由“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領銜提案,理由是:2018年“以核養綠”的“公投”通過,民進黨當局“非核家園”政策已被多數民意否決,但至今仍一意孤行,以核廢料無法處理、第四核電廠重新開機耗時久等理由蒙騙群眾,拒絕落實“公投”民意。

“反萊豬進口”案由中國國民黨“立委”林為洲領銜提案,理由包括:民進黨當局宣布自2021年元旦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美國豬肉進口,決策過程刻意回避監督,形同“黑箱”;人民健康不能成為利益交易籌碼。

“公投綁大選”案由中國國民黨“立委”江啟臣領銜提案,理由包括:可提高投票率、減少行政成本;本為民進黨重要主張,民進黨不應忘記初衷。

“珍愛藻礁”案針對是否同意“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由環保人士潘忠政領銜提案。2020年3月接收站工程作業船斷纜、擱淺,藻礁生态疑遭破壞,引起社會關注。環保團體與群眾同年12月發動“公投”連署。

綠營“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顯示,在“若明天投票”情況下,“反萊豬進口”“珍愛藻礁”“公投綁大選”三案同意票均呈壓倒性優勢,傾向同意的比例分别為68.1%、47.7%、57.4%,傾向不同意則分别為25.7%、29.6%、34.2%;“重新開機核四”案也是傾向同意票領先,達46.7%,而6個月前傾向不同意的比例高于同意。

(小标題)“四大公投”引發政壇風暴

上述民調公布隔天,台當局上司人蔡英文在民進黨内會議上直批“國民黨把‘公投’操作成黨同伐異的工具”,提出“四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行動計劃,包括舉辦百餘場“公投”說明會,要求所有黨公職人員全力捍衛“四個不同意”。

“四大公投”何以讓民進黨如此警覺?台媒一語道破“玄機”:“台灣基進黨”的“立委”陳柏惟在民進黨力挺下23日仍遭罷免,指向執政黨問題的“四大公投”議題随即引爆,民進黨當局将面臨一場信任危機。有報道稱,陳柏惟罷免案通過後,民進黨内緊急開會,決定提前全面應戰,全力進行政治動員。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認為,若民進黨“四大公投”慘敗,從台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到蔡英文和民進黨當局将“三位一體”遭到嚴重打擊。民調中四項“公投”支援者相當程度是跨黨派,一面倒是因為年輕、高學曆、跨黨派支援者選擇站在民進黨對立面。

(小标題)“四大公投”風雨欲來,島内輿論如何評估?

連日來,島内媒體集中批評民進黨對“四大公投”的說法與事實不符,且完全忘了自己曾經的主張和作為。

《中國時報》評論指出,除“核四”議題是民進黨一直反對的,其餘3項都是其在野時極力主張的。民進黨想說服群眾投出4張不同意票,但這無異于打自己耳光。

島内輿論提到,馬英九執政時期,時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主導反對“毒牛”進口的大遊行,而民進黨執政後未經溝通即擅自開放“萊豬”,實屬食言而肥。《聯合報》社論指出,如此搖擺反複,犧牲農民利益,罔顧群眾健康,何以說服大衆?

民進黨過去把“公投”奉為神主牌,2017年修法降低“公投”門檻,未料隔年與“九合一”選舉合并進行的“公投”案達十項之多,并有七項過關,蔡當局極為難堪,于是又修法“脫鈎”。這種把法律當成墊腳石搬來搬去的做法,怎能不讓群眾憤怒?“藻礁”與“核四”兩案,則可視為群眾對蔡當局不合理能源政策的不信任投票,當局一意孤行,台灣極可能陷入長期缺電危機。

台灣學者柳金财認為,民進黨的私利算計及雙重标準,一步步侵蝕其執政正當性。自由撰稿者餘睿明指出,民進黨前後不一的主張與作為多到罄竹難書,視法律如無物,視輿論批評如敝屣,讓台灣社會走進“不問是非,隻看顔色”的死胡同。媒體人彭蕙仙指民進黨是變色龍,多行不義,在“公投”中被反噬“也是剛好”。

《聯合報》指出,民進黨當局必會将“四大公投”打成“藍綠對決”,并升高為“國家認同及反中意識形态的對立”。但這樣做未必能得逞,執政者操弄過度,極可能引起群眾嫌惡而收到更大反效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