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鏡子、眼鏡起霧?
幫小魚換水,如何防止小魚逃脫撈魚網?
衣服洗滌後如何保持顔色鮮豔?
病房裡,如何運用人工智能給病人送藥?
可樂有哪些妙用?
如何讓拖把不滴水?
……
你能想到,這些想法都來自小朋友嗎?
他們不但發現了這些問題,還進行嘗試并給出了解決方案。
日前,中國創造學會創造教育專業委員會、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基金會和上海靜安創造教育研究院共同發起的“勞動·創造·幸福——2021創造魔力營”落幕。魔力營吸引了2200人次參加,從幼稚園小朋友到國中生,他們在魔力營中展示勞動成果、分享勞動幸福,過一個特别的暑假。

從幼稚園小朋友到國中生,
都來展示勞動成果
“勞動·創造·幸福——2021創造魔力營”自7月開始以來,共開設11場學校專場展示,從幼稚園的小朋友,到國小生、國中生都參與到展示中。
“最開始我們也有點忐忑,幼稚園小朋友能不能勞動、在勞動中能不能有創新?”大甯國際幼稚園園長華婷說。出乎意料的是,小朋友的表現讓人格外驚喜,大三班孩子組成小組,通過認識植物,分辨不同的茶葉、茶具,完成泡茶、品茶的過程,一起完成了“不一樣的茶文化”的探究,在實踐過程中,提高思辨能力、探索能力、協作能力、語言能力。
勞動同樣可以給孩子們帶來成就感。風華初級中學的于子悅同學展示了她的防逃脫撈魚網,這個在勞動中的小發明,還獲得了新型實用專利證書。她說,勞動讓她體會到了創造的樂趣和解決問題的成就感,“我們要做一個愛觀察、勤思考、樂動手的小小發明家!”
11場專場展示活動,也讓學生在交流中開闊了視野。和田路國小的張允赫說,他在其他同學的展示中學到了很多小妙招,以後“我還要多注意觀察生活,才能發現更多的細節,繼續進行研究”。
家長也來參與,
在共同探索中增進親子關系
在活動中,不少家長跟小朋友一起來到現場,他們拿出手機記錄下孩子登台展示的精彩瞬間。
寶山區第二中心國小呂蓉佳同學的爸爸參與了孩子“又愛又恨的長頭發”項目的研究過程,他與孩子一起研究家裡長頭發的處理,制作出了這個工具,并不斷優化,“與孩子一起參與資料收集、成品制作等工作,增進了親子關系。”
中山北路國小的孫意雲小朋友展示了她的“可樂的妙用”,她的媽媽說,創造魔力營活動不但讓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勞動習慣,“也培養孩子不怕困難、勇于挑戰的品質。現在無論在學習中還是勞動中遇到困難,她都不會立即向别人求助,還是會動腦筋想辦法,隻有多次嘗試還是失敗才會來尋求幫助。”
參加活動後,還有二寶媽媽來”預定“的——萬航渡路國小王盛楠展示了她的小發明”病房智能送藥機“,她的媽媽說,這次活動孩子從成果到展示PPT都自己動手,鍛煉多方面的能力,“希望我的小女兒以後也能參加類似的科創活動。”
家長也在孩子的實踐中,更加了解孩子,和田路國小李美孜同學的媽媽說,在創造性學習中,家長要根據孩子特點、優勢,引導孩子加入到勞動中去。七色花國小翟承晔同學的媽媽說,在小朋友進行創意勞動探究中,家長也要适當引導,比如培養孩子在生活中細緻觀察,找出可以改進的地方,在孩子的探究過程家長要多鼓勵,适當幫着想辦法、查資料,最後也要提醒孩子做總結、展示成果,讓小朋友有成就感,愛上勞動。
發現身邊的勞動問題,
嘗試用創造性的方法解決問題
據了解,此次魔力營活動展示的成果主要來自全國中小幼“勞動創造幸福”創意活動,此活動由上海靜安創造教育研究院在今年1月牽頭發起,鼓勵學生從發現身邊的勞動問題開始,開展一系列勞動項目研究,嘗試用創造性的方法去解決勞動中的實際問題,從勞動成果中感受到幸福和快樂。
上海靜安創造教育研究院院長、和田路國小校長張軍瑾表示,去年7月教育部印發了《大中國小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引導學生形成正确勞動觀念,樹立勤儉、奮鬥、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養成良好勞動習慣和品質,提升勞動能力,“我們開展‘勞動創造幸福’活動,希望在日常生活、社會生活中,圍繞學生的勞動意識、勞動習慣、勞動精神,通過勞動知識、勞動能力的培養,讓孩子成為擁有創造能力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張軍瑾說,在不遠的将來,現在的國小生成年後走入新社會,隻有最具創造力、最富激情的人才可能擁有優質的資源和團隊的支援,他可以擁有更高的生産力,發明新産品、發現新手段、創造出驚豔的作品,以數不盡的方式為社會或他人做貢獻,這就是新時代的勞動者。”
今年,教育部相繼提出“五項管理”、“課後服務5+2模式”、“雙減”等關注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政策,重視學生勞動教育的培養,弘揚“勞動最光榮”的理念,張軍瑾表示,上海靜安創造教育研究院還将開展各種創意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教育平台。
11所展示學校
大甯國際幼稚園
上海市第一師範學校附屬國小
上海市浦東新區第二中心國小
上海市七色花國小
上海市寶山區第二中心國小
上海市靜安區和田路國小
上海市靜安區中山北路國小
萬航渡路國小
上海外國語大學蘇河灣實驗中學
上海市風華初級中學
田家炳國小
展示你的創意,
秀出你的風采!
你就是那顆最閃亮的星!
撰稿丨曹轶姗趙浩銘
圖檔由上海靜安創造教育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