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很少以正面形象出現,尤其是漫畫中,更是邪惡、惡毒、殘忍的代表。加上在現實生活中,一旦人類和狼的生存範圍重疊,就會成為家禽、牲畜乃至人類生命的重大威脅,這也是為什麼狼從"天生好的獵人"到被獵物,一些狼滅絕了,比如紐芬蘭狼。

紐芬蘭狼的名字知道,它們曾經生活在北美大陸東海岸的紐芬蘭。1497年5月,根據亨利七世的特許狀,英國探險家約翰·卡博特沿着北緯50度以北的路線向西航行,出發一個半月後,他們抵達紐芬蘭,根據卡博特的記錄,那裡有無窮無盡的鳕魚,無盡的毛皮,Beotuks是如此熱情,以至于他們可以用刀或鏡子換上好的皮衣。目前尚不清楚卡博特當時是否見過紐芬蘭狼,但400多年後,在20世紀初,以冰雪為主的紐芬蘭狼消失了。
作為北美灰狼的後裔,在紐芬蘭獨特的環境中,紐芬蘭狼進化出了身體的白色皮毛,隻有頭部和四肢的毛發微黃色,成為它們天然的保護色,才能在雪地裡"塑造"。紐芬蘭狼體型較大,體長可達1.7米至1.8米,體重約70公斤,類似,它們晝夜不停地出來,共同捕食馴鹿、海狸、野兔等。紐芬蘭狼和TheBeotuks長期共享相同的栖息地,彼此保持安全距離,是以紐芬蘭狼也被稱為"Beotuk狼",在人類,狼和捕獲的捕食者之間創造了平衡。
但随着越來越多的殖民者前往紐芬蘭,Beotuks是第一個被肢解的人,由于交換不再足夠,他們用屠宰将"你的"變成"mys",1800年Beotuks被消滅了,然後是紐芬蘭狼,他們的栖息地因需要更多的土地而遭到破壞, 他們不得不突破原有的"安全距離",冒險靠近人們尋找食物,殖民者的牲畜一再遭到襲擊。紐芬蘭狼被獵殺是為了保護馴鹿等動物,一方面,狼得到了獎勵,另一方面,狼不如海豹,海狸和海狸那樣受到當時貴族的追捧,但它們也可以制成衣服并出售給平民,是以很快紐芬蘭狼被迫在1911年迎來了人口的終結。
紐芬蘭狼的遭遇隻是一個縮影,而佛羅裡達黑狼等狼家族成員的命運,其毛皮顔色與紐芬蘭狼完全相反,經過長時間的逮捕和殺戮,于1917年滅絕。黃石公園還有經常被提及的狼群,它們在20世紀20年代被消滅以保護農場綿羊,導緻羊群激增,植被破壞和森林退化。與其說人們為了保護動物而殺死狼,不如說他們害怕狼,他們不知道狼滅絕的後果。
直到今天,我還記得狼帶走村裡孩子的那段時間,每次還是會感到害怕。對狼的恐懼和缺乏意識可以說是狼群衰落的重要原因,也直接導緻了紐芬蘭狼等動物在短時間内的迅速滅絕,雖然滅絕其實是進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滅絕的物種可能是現有物種的近百倍, 但人為地加速一個物種的滅絕,不僅破壞了其自身的生态價值和生态作用,而且剝奪了新物種進化需要的時間,更嚴重的是不可逆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