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月色菜”吃出傳統節日文化味

懷中抱月、花好月圓、玉兔慶團圓,再算上鮮美的魚蝦蟹,記者近日走訪發現,“月色菜”、秋鮮菜成為今年京城老字号名店的中秋預訂熱點。中秋未至,不少京城百姓已經開啟預訂“月色菜”的模式,最受歡迎的當屬國家級非遺中烤肉季的“懷中抱月”。其他老字号也圍繞中秋文化和月色情調下足了功夫,像老字号名店又一順,就烹饪出了惟妙惟肖的“玉兔慶團圓”,一些老字号花色月餅也十分受歡迎。( 9月16日《北京青年報》)

提起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幾乎都離不開“吃”這個話題。春節吃餃子、元宵節吃湯圓、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每個傳統節日的背後,都能找到一種代表性的食物。以前窮,就盼着過節吃上這些食物;現在富了,這些食物随時都能吃到,慢慢地,節味兒也變得越來越淡了。事實上,每個傳統節日食俗的形成,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息息相關。要讓節日的味道濃起來,不僅需要下足食物烹饪之功,更少不了文化“烹饪”。

中秋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能不能吃出文化味,是對商家智慧的考驗。自古以來,我們祖輩都會在中秋拜祭月亮、期盼團圓,多少文人墨客以中秋月為吟詠對象,彈琴書畫、賦歌作詞;嫦娥奔月、李白撈月等神話故事,都是與中秋月密切相關的浪漫符号……京城老字号開啟預訂“月色菜”模式,正是圍繞“月”進行的,在诠釋傳統文化上好好“烹饪”了一番。比如國家級非遺烤肉季的“懷中抱月”、老字号又一順的“玉兔慶團圓”、鴻賓樓的“花好月圓”等,将中秋文化融入其中,吃的不僅是美食,還有親情和浪漫。

中秋節不隻是“舌尖上的節日”“一個小家庭的團圓”,它既承載着人倫孝悌的親情,還寄寓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大團圓”的期盼。“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月是故鄉明,人是家鄉親”。無論歲月如何變遷,中國人都有着恒久不變的中秋情結,有着融進血液的家國情懷,這也是中秋文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品味“月色中秋菜”中,不僅可以領略到合家團圓的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還可以在“對月”中升華“有國才有家”的思想,将“小家”與“大家”緊密相連,涵養家國情懷,聚合築夢力量。

“月色菜”可以吃出文化味,還能吃出儀式感。中秋之夜仰望着明月,聞着陣陣桂香,遙想吳剛砍桂,吃着美味佳肴,喝着桂花蜜酒,讓人們更加懂得親情的珍貴,更能點燃奮鬥的激情。每到中秋,世界各地的華人共賞同一輪明月,也都會發出同一個聲音,祝願祖國富強美好。中秋團圓,是皓月當空下對家族文化的濡染、對家國情懷的緻敬。(台江區委文明辦 付彪)

【來源:福建文明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