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新疆哈密翼龍動物群中發現了大型恐龍化石,其中一種被命名為中國的絲綢之路龍

作者:Beiqing.com

北京(新華社)中國研究人員首次在新疆哈密翼龍動物群中發現了大型恐龍化石,該論文于8月12日線上發表在《自然》旗下的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上。

據悉,本研究中的三塊恐龍化石屬于蜥腳型多孔椎骨,研究人員将新發現的恐龍命名為中國絲綢之路龍和新疆哈密龍。

在新疆哈密翼龍動物群中發現了大型恐龍化石,其中一種被命名為中國的絲綢之路龍

中國絲綢之路龍(左)和新疆哈密龍(右)和哈密翼龍類動物群生态恢複圖。創意/趙成,科學指導/王玉林

在新疆哈密翼龍動物群中發現了新的化石

自2006年以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王玉林帶領Hamikoko團隊在哈彌戈壁不斷開展科研工作,發現了一種罕見的哈密翼龍動物群,該地區已成為世界上最大、最集中的翼龍化石起源地,數以億計的翼龍已經在這裡繁衍生息, 是名副其實的翼龍伊甸園。目前,它已成為哈密翼龍-亞丹國家地質公園,正在推進地質公園和翼龍遺址博物館的規劃和建設。

研究人員還發現了大量的3D翼龍卵和翼龍胚胎化石。通過這項研究,研究人員認為,哈米翼龍具有快速生長的骨骼結構,出生後不能飛行,仍然需要父母的照顧,這些發現和研究揭示了翼龍這種特殊飛行爬行動物的生活史。通過實地考察和地層證據,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巨大的翼龍經曆了許多白垩紀的湖暴事件,導緻它們的叢集死亡并迅速埋葬。

雖然與恐龍同齡,但翼龍并不是恐龍。據古生物學研究所Hamikoko團隊負責人王偉林介紹,在白垩紀下圖古魯組發現的蜥腳恐龍化石,距今約1.3億年到1.2億年前,與哈密翼龍化石共生儲存,是首次發現哈密翼龍動物群中的非翼龍脊椎動物化石,這三個标本的起源相距約2公裡-5公裡。

他說,該團隊分别在2008年,2013年和2016年進行了救援收集,因為化石長期以來一直暴露在極度幹燥,多風的戈壁地區,并且在地表上受到嚴重風化。

多孔椎骨,超大蜥腳恐龍家族

多孔椎骨是蜥腳的龍狀恐龍之一,生活在侏羅紀晚期至白垩紀晚期,具有豐富的多樣性。大多數多孔椎骨很大,如阿根廷龍,長度超過30米。

多孔椎骨的主要特征包括長脖子和前肢,至少有15個頸椎,不像梁龍有很長的尾巴和較短的前肢;

近年來,在中國部分地區的白垩紀地層中發現了多孔椎骨化石,主要分布在甘肅、河南、山東、遼甯、廣西等地。此前,在新疆白垩紀地層中尚未發現多孔椎骨化石,唯一的蜥腳恐龍是在Quanzhuer盆地下白垩紀Tuguru組發現的亞洲類龍,其分類位置和命名有效性因标本碎片化而存在争議。

新的恐龍被命名為中國絲綢之路龍和新疆哈密龍

由于化石暴露在外的表面風化極為嚴重,三個标本隻對部分表面的椎骨破碎、救援收集,團隊技術人員仍埋在岩石中,沒有暴露在表面的另一側進行科學修複。"我們用石膏将标本裝回,去除骨頭周圍的岩石,在顯微鏡下仔細修複它們,并将骨頭完整而清晰地暴露出來。王說。

修複後發現3個标本為6個頸肋骨、7個伴尾椎和1個推薦椎骨折,其中前兩個标本分别命名為中國絲綢之路龍和新疆哈密龍。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這個名字代表了化石的起源和這種恐龍的巨大尺寸。哈密是"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小鎮,這次以化石命名,以紀念中國與世界絲綢之路的聯系。

中國絲綢之路龍6頸椎的總長度約為3米,發現中國山東省蒙陰市早白垩紀的盤足龍(體長約15米)相當于頸椎平均長度的近2倍,研究人員保守估計中國絲綢之路龍的體長超過20米。與中國絲綢之路龍一起儲存的還有一個破碎的哈米翼龍下颚,這表明大型龍恐龍與哈米翼龍一起生活在白垩紀的天空和陸地上。

研究人員保守估計,新疆哈密龍的長度約為17米。與新疆哈密龍一起儲存下來的還有一顆動物腳足恐龍牙齒,這也是哈密翼龍種群中最早報道的動物腳恐龍化石。蜥蜴腳是四足行走和吃植物的,這些大型食草恐龍和食肉動物腳恐龍的發現和研究增加了哈米翼龍的種類和生态多樣性。

張偉,新京報記者

編輯:白爽 校對危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