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中國發現的兩種新的恐龍物種,大小與藍鲸相似,被命名為"中國絲綢之路龍"

在中國發現的兩種新的恐龍物種,大小與藍鲸相似,被命名為"中國絲綢之路龍"

藝術家的插圖顯示了中國絲綢之路龍(左)和新疆哈密龍(右)與其他動物腳和恐龍物種在同一場景中

根據周四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新疆哈密市重大發現的科學家證明,兩種新的恐龍物種,隻有少數斷裂的脊柱暴露在挖掘現場。

近年來,大量化石從中國西北地區湧現,包括新疆和吐魯番-哈密盆地。這些化石包括許多翼龍(飛行爬行動物),儲存完好的恐龍蛋和胚胎,以及屬于椎骨和肋骨籠的化石碎片,科學家們已經初步确定了三種是新的恐龍物種。

研究人員将兩個标本确定為以前沒有發現的新恐龍物種,并将它們命名為中國的絲綢之路龍,意思是絲綢之路,另一個被命名為新疆的哈密龍,研究人員點了點頭,并發出信号說它們已被發現。龍說它們非常大。

根據發現的椎骨标本,估計中國的絲綢之路龍長約20米,哈密龍也估計長17米。這個長度使得恐龍幾乎和藍鲸一樣大,成年藍鲸的長度從23米到30米不等,它們的長度取決于它們是在南半球還是在北半球。

來自中國科學院和巴西國家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在自然出版集團出版的國際知名的《科學報告》上發表了他們的發現。

在中國發現的兩種新的恐龍物種,大小與藍鲸相似,被命名為"中國絲綢之路龍"

新疆哈密龍(左)和中國絲綢之路龍(右)的插圖

化石碎片被用來确定白垩紀早期恐龍的年齡,大約在1.2億至1.3億年前。這兩個新物種都屬于蜥腳恐龍家族,這些恐龍已經知道具有獨特脖子的草食性恐龍,是陸地上最大的恐龍。

同樣與我國絲綢之路龍一起儲存下來的是哈密翼龍下颚斷裂,這兩種恐龍是最早報道的新疆下層多孔脊椎動物恐龍,也是最早報道的非翼龍脊椎動物的哈密翼龍種群,"增加了哈密翼龍的多樣性,也增加了中國早期白垩紀蜥腳恐龍的多樣性。"研究人員說。

第三位标本研究人員進行了研究,發現它不是一個新物種,但可能是生活在侏羅紀晚期和白垩紀晚期之間的蜥腳類群的多孔椎骨。

研究人員利用過去幾十年在中國的發現作為數字模型,進一步揭示了東亞蜥腳動物的多樣性 - 他們說,雖然物種之間的關系及其分類仍然存在争議,但它們應該屬于哪個恐龍家族。

中國正在經曆古生物學的黃金時代,全國各地都有令人興奮的化石發現;今年早些時候,在中國東南部發現了一塊儲存完好的恐龍胚胎化石,恐龍蛋坐在巢穴上,去年9月在中國東北發現了一種新的恐龍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