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戶、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9日訊(記者吳月文記者楊亞)"養了6個多月的114頭肥豬,今天出欄,這批豬平均每頭220斤,售價17元/斤,共售出42萬元,為村集體創造了可觀的收入。"文昌市東葛鎮紅星村集體經濟領袖、村黨支部書記傅忠心微笑。近日,在東歌鎮紅星村養豬場出豬場,一輛帶有高圍欄的卡車格外耀眼,從業人員們都井然有序地裝豬,紅星村今年首批出欄的生豬成功出欄銷售。

村幹部計算賣豬的收益。
村一書記、村二委幹部、村振興組成員均與采購商分工合作,把一頭肥壯的豬放在秤上,裝上去。
記者12月8日獲悉,紅星村養豬場于2020年6月竣工并投入使用,東葛鎮是首家建設标準化養豬場的村集體企業。農場共投資60萬元,項目占地面積500多平方米,共20個圍護,年柱約200個。紅星村在東葛鄉委黨委的支援下,成功獲得中央、省、市政府專項資金,支援貧困村集體産業發展。經村民代表大會讨論研究,決定将其投資60萬元用于紅星養豬場,其中20多萬元用于項目基礎設施建設,30多萬元用于仔豬、養豬飼料和勞工工資。第一批購買了114頭仔豬,第二批購買了30頭仔豬。
豬走出酒吧。
村集體公司還聘請了村邊際戶負責養殖和護理工作,村幹部負責提供技術支援,在養殖過程中對糞水進行處理後,為村内龍頭産業綠橙和百裡香果實的種植,形成生态循環農業。"預計養豬業的年收入将超過40萬元,"傅說。
村民如何從集體經濟的收入中受益?東歌鄉委副書記鄭國表示,為保證集體經濟效益,計劃将村集體收入投入到村集體産業的持續發展和壯大、村内公益事業的發展、貧困戶生産的發展、 等,為紅星村的發展和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提供有力支援,讓村民分享企業發展的效益,有效推動脫貧攻堅。
據了解,紅星村根據因地制宜、創新機制,按照"村委集體經濟與公司"的模式,成立紅星村晨星生态農業有限公司,建立現代化标準化養豬場,大力發展綠橙、蓮蜈、茴香果、豬等優勢農業産業, 發展紅利的快速釋放,村集體經濟快速增長,村民獲得勞動力成本和紅利,零花錢也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