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啟動網站
新海南客戶、南海網、南國都市報6月5日訊(記者吳月文) 6月5日上午,海南保稅港建設項目——文昌市長山鎮景吉志農村養豬産業鍊項目舉行奠基儀式,計劃投資10億元,建成實作年産30萬頭生豬。作為精雞志農簽約的首個跨省生豬項目,文昌項目的順利啟動标志着精雞志農養豬業已形成一套可複制、可示範的标準化模式、規模化、現代化育種進入加速實施階段。
利用多個自動化系統建構育種結合循環經濟模式
文昌市精濟志農豬産業鍊項目位于文昌市長山鎮,規劃建設養殖核心區、飼料生産區、屠宰加工區、食品冷鍊區、生态循環區五大功能區,計劃投資10億元,分生豬養殖和産業配套兩期發展,采用批量自耕生産模式, 建成年産豬30萬頭。
據介紹,一期工程總占地面積約1412畝,建築面積約29萬平方米,預計2020年9月投産,2021年9月出欄商業豬。
據統計:文昌市2019年生豬養殖量38.6萬頭,出欄23.5萬頭。項目建成後,每年将增加30萬頭生豬的本地産能,将大大提升文昌的生豬養殖規模。在保護規模的同時,該項目還将按照"畜禽養殖、裝置自動化、生産标準化、防疫制度化、廢棄物無害化、管理資訊化"标準,建設成為自動化、環境友好型全周期美麗生态農業示範基地,助力文昌養豬産業轉型更新,提高當地發展水準。 畜牧業。
在自動化方面,該項目将采用智能環控制系統、全自動進料線系統、高智能柱水線系統、空氣過濾系統、高壓沖洗系統、除臭系統等自動化系統。環保方面,該項目建設了"農-沼氣-種植"養殖相結合的循環經濟模式,污水處理可達到農業灌溉水質标準;避免對周圍居民和環境産生不利影響。同時,通過總部位于北京的智慧養殖平台,對養豬場實施資訊化管理。
标準化規模養殖,確定生豬市場供應
"在養殖模式上,我們堅持規模化、集約化、規範化、現代化的經營模式,不同于傳統養殖方式,運用智能化技術打造了一個飼料生産、養殖、育種、屠宰加工和物流于一體的生豬産業鍊項目,建設從農場到餐桌的整個可追溯産業鍊,進而實作對終端産品品質從源頭的把控, 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綠色、健康、優質、可追溯的豬肉産品,滿足項目本地及粵港澳市場對安全優質的食品消費需求。"京基志農副總裁謝永東在接受采訪時說。
值得一提的是,京基志農生豬項目正在配套屠宰加工,符合養豬業"生豬運輸"向"肉運"轉型的發展需要。在保護項目本地供應的同時,精基智農将發揮為香港帶來深厚經驗優勢,豬肉産品銷往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并能帶動當地果蔬畜産品銷售,加強農産品産銷對接, 還将加快當地交通、包裝、冷鍊等相關産業的快速發展,促進當地農業效益,帶動農民增加收入和财富,加快建設美麗村落。
南海網版權聲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網原創,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關或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以任何理由使用、複制、修改、轉錄、傳播或捆綁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如果您想轉載,請聯系南海網授權,凡侵犯本公司著作權等知識産權的,本公司将被追究法律責任。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