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發現你的熱愛,用一生去追逐你的熱愛

與其花許多時間和精力去鑿許多淺井,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去鑿一口深井。——羅曼·羅蘭

有次比爾·蓋茨和巴菲特聚會,蓋茨的爸爸讓兩個巨富分别寫下“對你們幫助最大的一個詞”,蓋茨和巴菲特不約而同地寫下了一個單詞 —— Focus。

專注做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到極緻,遠勝于把一萬件事做得平庸。

發現你的熱愛,用一生去追逐你的熱愛

專注

博二兔,不得一兔。——吳清源

小野二郎,1925年出生于日本,是全世界年紀最大的三星主廚。嚴謹、自律、精準、追求極緻是他對待工作的态度,甚至為了保護創造壽司的雙手,不工作時永遠帶着手套,連睡覺也不懈怠。

發現你的熱愛,用一生去追逐你的熱愛

一生隻做一件事,把這事做到極緻便是匠人。

人的精力、企業的資源畢竟都是有限的,尤其是時間。

在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的書《異類》中提到一個1萬小時天才理論:

一個人的技能要達到世界水準,他的練習時間必須超過一萬個小時,相當于每天練習三小時或一周二十個小時,如此持續十年。

比爾·蓋茨13歲時有機會接觸到世界上最早的一批電腦終端機,到他建立微軟公司時,他已經連續練習了7年的程式設計,超過了1萬小時。

音樂神童莫紮特,在6歲生日之前,他音樂家的父親已經指導他練習了3500個小時。到他21歲寫出最脍炙人口的第九号協奏曲。

象棋神童鮑比·菲舍爾,17歲就奇迹般奠定了大師地位,但在這之前他也投入了10年時間的艱苦訓練。

發現你的熱愛,用一生去追逐你的熱愛

刻意練習

有的人下了一輩子棋,但還是臭棋簍子。有的人打了一輩子籃球,但那也隻是愛好。有的人做了一輩子菜,隻能是家常飲用,絕難成為著名大廚。

成功需要1萬小時,但這也隻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1萬小時必須是刻意練習,是能夠提升自己能力的有效練習。

安德斯·艾利克森所說的刻意練習包含這幾個要點——

有特定的目标。有針對性的練習,有設計,有目标,不是瞎練。

專注,心無旁骛。

獲得到回報并調整。必須知道哪兒錯了,并能及時調整。

走出舒适區。要練習不會的,不能重複過去,也不能好高骛遠。

發現你的熱愛,用一生去追逐你的熱愛

是以,專注不隻是聚焦,不是盯住一個方向就夠了。更重要的是不斷地精進。回報調整,走出舒适區,向更高的目标邁進。

專注于一件事情,做到極緻,就可以像賣油翁一樣,簡單地說一句“無他,唯手熟爾。”

專注什麼?

專注于你的目标,你的專注才有意義。

其他人看的是《花花公子》,我看的是公司年報。——巴菲特

如果跑錯了目标或者沒有目标,可能越跑越糟。

專注意味着取舍,意味着有些事情對你不重要。

李煜寫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宋徽宗開創瘦金體,這兩位都是被皇帝身份耽誤的藝術天才。如果他們真能像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愛德華八世一樣退位,專注于自己的熱愛,讓别人去履行應盡的職責,未嘗不是一段佳話。

發現你的熱愛,用一生去追逐你的熱愛

雷軍總結小米成功七字訣“專注,極緻,口碑,快”。

專注:少就是多+戰略上單爆一點;砍掉90%,隻做10%,認認真真把那10%做好就足夠好。

1997 年喬布斯重新執掌蘋果時,蘋果的産品線非常多。員工給喬布斯解釋就花了三個星期。喬布斯受夠了,在白闆上畫了一根橫線和豎線,在兩列頂端寫上“消費級”和“專業級”,在兩行的标題處寫上“台式”和“便攜”。他說,就做四個偉大産品,每格一個,其他全部停止,這樣将做其他項目的優秀人才和資金釋放出來專攻四個産品。

發現你的熱愛,用一生去追逐你的熱愛

1984年萬科以進出口貿易起家。公司曾經做過10多種業務,萬佳超市、怡寶純淨水等都曾是萬科的,甚至還拍過電影、包裝過明星。直到1994年由于“君萬之争”,才促使萬科逐漸确立了聚焦房地産的發展方向,進而為萬科成為地産之王奠定了戰略基礎。

專注于你的優勢,你的努力才有結果。

學習有兩種:擴充自己的邊界,收窄自己的邊界。——老喻

擴充自己的邊界是學知識、漲經驗、練本領,而收窄自己的邊界是找到優勢,進行聚焦和專注。前者好學,後者難學。

五個手指不一樣齊,與其費力補短闆,不如專注于長闆,打造你的核心競争力。

發現你的熱愛,用一生去追逐你的熱愛

馬雲聯考數學考1分,不會程式設計,沒學過法律、會計、經濟、管理,憑什麼開創阿裡巴巴這個最牛的網際網路企業?如果他努力去補短闆而不是發揮特長,那麼恐怕一輩子都無法開始自己的創業。

吳軍博士曾談到一個投資項目,說這個團隊技術非常好,但是想做很多事,他建議他們隻保留一項。後來亞馬遜把這家公司收購了,也就是看中了這一項核心競争力。

發現你的熱愛,用一生去追逐你的熱愛。

發現你的熱愛,用一生去追逐你的熱愛

節約時間,然後用你喜歡的方式浪費掉

《北山的人生算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