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場關乎老百姓“面子”的“廁所革命”正在進行

作者:光明網

7月23日,全國農村廁所革命現場會在湖南衡陽召開。連日來,記者深入甘肅、雲南、河北、海南等省,實地探訪了各省在實施過程中的實踐創新和取得的顯著成效。

甘肅:由“改面子”到“改裡子”

“以前家裡用的是旱廁,每到夏天就蠅蟲滿地,臭氣熏天,不友善也不衛生,改成水廁後友善多了,輕輕一按水就沖走了,既幹淨又衛生,現在的廁所,美得很!”甘肅省崇信縣柏樹鎮東風村村民姚豔麗指着幹淨敞亮的新廁所對記者說。

“改廁改到人民群衆滿意了”。這是甘肅省自2018年“廁所革命”以來給老百姓交出的“答卷”。據統計,截至2020年,甘肅省改造完成農村衛生戶用廁所162.7萬座,普及率達到33.2%。

在改廁過程中,甘肅省把群衆認同、群衆參與、群衆滿意作為基本要求,引導群衆自主選擇改廁模式,充分保障群衆參與權。

“原先我家就是用石棉瓦搭的一個廁所,也不嚴實,老婆去年把腰摔壞了,沒有馬桶,連廁所都上不了。”甘肅省合水縣店子鄉連家莊村村民高來學說。

在衛生改廁中,高來學選擇改造三格式化糞池水沖廁所,安裝了坐便器。但也有部分群衆在自家原有的化糞池、洗澡間的基礎上改建了無害化衛生廁所。

同時,甘肅省還積極探索糞污肥料實用技術,推廣堆肥和有機肥生産、污水無動力處理、沼氣發酵等糞污資源化利用處理方式,并建立健全農村廁所糞污處理與資源化利用長效機制,指導群衆将抽出的糞便及時堆肥還田,變廢為寶。

雲南:由“改掉味”到“改到位”

“兩塊磚、一個坑,又臭又髒”曾經是雲南省騰沖市騰越鎮洞山社群廣大農村廁所的真實寫照。

不久前,村民楊鏡清一家到社群領取玻璃鋼化糞池、沖水馬桶等材料。在社群改廁施工隊李友強師傅的幫助下,一家人用上了幹淨的水沖式廁所。

“裝了後幹淨衛生,聞不着臭氣了!”楊鏡清高興地說。

為全面補齊人民群衆生活品質短闆,2019年以來,騰沖市在戶廁改造中,采用“水沖式衛生廁所+裝配式三格玻璃鋼化糞池+資源化利用”為主要技術模式,在全市全面推進無害化衛生戶廁改建工作。

雲南省農業農村廳資料顯示,三年來,雲南省通過開展農村“廁所革命”,建立改建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339.37萬座、行政村村委會所在地無害化衛生公廁11194座,超額完成雲南省“廁所革命”三年行動目标任務。在實施過程中,雲南省推廣使用低用水、低能耗、零排放、零污染、占地小的智慧環保公廁,以及低碳環保、泡沫生态公廁和其他類型生态環保公廁,采用人性化、易維護、高效率處理技術,實作了廁所技術運用全面更新。

河北:技術引領,“變廢為寶”

廁所智能管護平台,是河北省石家莊市新樂市創新農村廁所管護方式,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的一項新舉措。

在新樂市南雙晶村,旱廁改造成水沖廁所後,每家每戶的廁所又都連上了智能管護平台,廁所化糞池滿了之後,掃二維碼或撥打電話,馬上就有專人過來處理,快捷友善。

同時,為了更好地處理廁所糞污和畜禽糞污,河北省晉州市韓莊建立了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中心,無害化處理和肥料生産全部在地下封閉運作,無三廢排放,零污染。

“我們以廁所糞污為原料,通過微生物生化處理後,變為無害的有機水肥和糞肥用于農業生産。”河北省晉州市改廁專班主任樊建濤說,“廁所糞污和畜禽糞污合并處理,解決了廁所糞污肥力不足的難題。”

海南:政策推進,群衆滿意

為保障農村廁所建設,海南省建立省市縣投入為主、中央補助為輔、金融積極支援、農民和社會資本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近3年來,各級财政投入資金9.98億元。同時,推行财政補助、“紅黑榜”和“積分超市”等激勵措施,調動農民積極性。

以制度創新為突破口,海南省從2018年開始紮實開展“廁所革命”三年行動,取得積極成效。目前,全省累計建成農村衛生廁所125.29萬座,建成農村公廁4085座,農民逐漸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村莊整潔水準明顯提升。

小廁所彰顯大文明,随着各省農村改廁工程的深入推進,不僅補齊了影響人民群衆生活品質的短闆,更讓人居環境不斷改善,讓廣大群衆樹立了講文明、講衛生、除陋習的意識,群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升。(記者 颉滿斌 趙漢斌 劉廉君 王祝華 俞惠友)

來源: 科技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