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義和團運動雖然功敗垂成,但其社會影響重大,且曆史意義深遠

義和團運動,是指19世紀末發生在中國的一場以“扶清滅洋”為口号的農民運動,這場曾經轟轟烈烈的運動,雖然在背信棄義的清政府與八國聯軍的内外夾擊下,最終功敗垂成。但其造成的社會影響重大,而且曆史意義非常深遠。

義和團運動雖然功敗垂成,但其社會影響重大,且曆史意義深遠

義和團運動畫本

下面就來詳細破解這一論題。

一、先遭清廷鎮壓,後被其利用

義和團的前身叫義和拳,1897年,山東冠縣梨園屯村民與當地的教堂,因曆史上的土地糾紛引起了沖突。威縣梅花拳師趙三多應這些村民的邀請,前往援助。後趙三多将梅花拳改名為義和拳,以“反清複明”為口号,組成了反對滿族統治的民團。

它的興起與當時的部分秘密團體一樣,遭到了清朝政府的鎮壓,為了友善清剿,山東巡撫張汝梅上奏朝廷,認為義和拳本屬鄉團,建議“改拳勇為民團”。這樣“義和團”的名稱就由清廷正式“命名”。

1898年10月,根據當時的國情,又為了麻痹朝廷,趙三多等人在冠縣蔣家莊(今屬河北省威縣)豎起“扶清滅洋”的旗幟“起義”,但最終還是遭清軍鎮壓而失敗了。

義和團運動雖然功敗垂成,但其社會影響重大,且曆史意義深遠

義和團運動概念圖

趙三多的“義和拳”雖然被鎮壓了,但山東各地的“義和拳”紛紛樹起“天下義和拳興清滅洋”旗幟,宣布響應趙三多,正式開始起義。當時的山東巡撫是毓賢,他仇視外國侵略者,對群眾反洋教鬥争比較同情,于是,就對義和拳采取剿撫兼施,以撫為主的措施。其态度遭到外國敵視,在列強的重壓下毓賢被革去職務。由袁世凱就任山東巡撫,他對義和團始終持敵對态度,在其上任後,就嚴格限制義和團的活動,并将朱紅燈、心誠和尚、于清水等義和團首領殺害。

1899年在山東遭遇不利情況後,義和團開始向直隸等地轉移。清政府仍然嚴禁義和團,先後派出多批軍隊參與鎮壓。直至毓賢離職後到北京觐見慈禧太後,向她提出招安義和團。戊戌政變後完全控制朝廷的慈禧,正好對西方反對她廢黜光緒感到十分不滿。

于是在1900年1月,慈禧不顧西方外交人員的抗議,釋出了維護義和團的诏令。直隸總督裕祿則由本來剿滅義和團,轉變成扶助義和團了。除了向團民發放饷銀外,裕祿還邀請義和團的首領大師兄到天津開壇聚衆。于是山東的拳民大量湧入直隸。

義和團運動雖然功敗垂成,但其社會影響重大,且曆史意義深遠

慈禧太後

1900年6月17日,猖狂的外國聯軍攻占大沽口炮台。慈禧收到此消息的同時,得到個虛假情報,說是外國人要求她歸政于光緒。是以,慈禧的态度轉為徹底支援義和團及向洋人開戰。她的目的是要利用義和團來抵制洋人入侵。

二.朝廷戰敗後翻臉,内外夾擊被鎮壓

慈禧命剛毅、載漪、載勳、載濂、載瀾統領義和團,載勳任步軍統領九門提督,義和團迅速得到了壯大,開始與清軍一起英勇的向外國聯軍正式宣戰。這就引發了“八國聯軍侵華戰争”。

最終因清軍與義和團使用的是長矛、大刀等傳統器械,而外國侵略者則擁有長槍、利炮等先進武器,雖然我方人員多于敵方,結果清軍與義和團還是在守衛北京的戰争中慘遭失敗。

義和團運動雖然功敗垂成,但其社會影響重大,且曆史意義深遠

日本繪畫:八國聯軍

1900年8月16日晚,八國聯軍基本占領了北京全城。慈禧及皇室在北京陷落之後立即倉皇離開,逃到了西安。慈禧在出走時立刻翻臉,她将戰争失敗的責任全部推到義和團頭上,并指令各地清軍轉頭剿殺義和團。

因當時義和團之是以得到迅猛的發展,完全得益于清廷的支援,是以在清廷态度變化後,許多義和團組織迅速消亡。這場曾經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也在八國聯軍與清軍的内外夾擊下,遭到徹底鎮壓。

三.社會影響大,曆史意義深遠

義和團運動雖然功敗垂成,但造成的社會影響重大,其曆史意義也非常深遠。它在當時的功績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儲存了中國幾千年來的悠久文化;阻止了一場帝國主義戰争的可能爆發。

義和團運動雖然功敗垂成,但其社會影響重大,且曆史意義深遠

義和團與八國聯軍作戰

義和團運動以其戰士們英勇戰鬥的壯舉,徹底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者,使他們不敢為所欲為,進而中止他們瓜分中國的罪行。因為,單憑事業的正義性,而不靠英勇的戰鬥去把它付諸實踐,最後也必是一番空話,必将一事無成的。

帝國主義列強們根本不會因為他們掠奪殖民地的強盜行徑的非正義性而停止其瘋狂罪行的;不然的話,世界上許多地區怎麼會淪為他們的殖民地呢?是以說:義和團運動是用戰士們的身軀與鮮血,來阻止中國淪為殖民地的一場正義鬥争,值得我們全民族讴歌。

更進一步說:如果義和團運動曾經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話,那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也就曾經相應地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為争奪瓜分中國領土而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戰争的可能爆發。

義和團運動雖然功敗垂成,但其社會影響重大,且曆史意義深遠

義和團運動漫畫

那麼,義和團運動既然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它就相應地儲存了中國數千年來的悠久的文化,使我們中華民族這個文明古國得以在這個世界史上最大規模的掠奪領土的時代中存在了下來。

義和團運動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挑戰所作出的應戰證明,中國文化和文明是有其生存的價值和權力的,而中國幾千年來的悠久文化和文明并借此得以儲存,義和團運動的功績是不朽的。

從長遠曆史意義來分析,義和團運動标志着近代意義上的中國民族意識的覺醒,它與後來民國的反廿一條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合稱為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三大群衆性民族主義運動,其中五四運動主要為反帝國主義政治主權侵略,而義和團運動和五卅運動則是反帝國主義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侵略的運動,其持續時間更長,影響更深遠。

義和團運動雖然功敗垂成,但其社會影響重大,且曆史意義深遠

義和團運動示意圖

總之,義和團運動不僅在當時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儲存了中國的悠久文化,阻止了一場帝國主義戰争的可能爆發和促進了中國廣大人民群衆的覺醒,并且還成為“五十年後中國人民偉大勝利的奠基石之一”。真是曆史意義非凡啊!

本文由“如日中天54”原創,歡迎關注,共同學習,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