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世《墨蘭圖》:無根無土,有情有義​傳世《墨蘭圖》無根飄零的人生一部藏在井裡的《心史》題畫詩愛好者

作者:那些年

文丨《那些年》小小那

在文人雅士心目中,蘭花是有着獨特魅力的。

《孔子家語》謂:“芝蘭生于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窮而改節”;“與善人交,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俱化矣”。千百年來,人們為其寫詩、吟曲、作畫,也借機表達着自己的精神追求。

宋元交替之際,江南一帶出了一位畫蘭的怪才。說他怪,是因為他畫的蘭花,沒有根沒有土,就那麼孤單地立在畫布上。

這是一個怎樣的畫家?為何不走尋常路?除了繪畫,他還給世人留下了哪些精神财富?

<h1 class="pgc-h-arrow-right">傳世《墨蘭圖》

</h1>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位畫家,名叫鄭思肖,号所南。相比于名字,他的作品名氣似乎更大一些。現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的《墨蘭圖》和美國耶魯大學藝術陳列館的《墨蘭圖》都是他的代表作。

傳世《墨蘭圖》:無根無土,有情有義​傳世《墨蘭圖》無根飄零的人生一部藏在井裡的《心史》題畫詩愛好者

現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的《墨蘭圖》

現藏于日本大阪的《墨蘭圖》作于1306年,當時距離南宋滅亡已經過去了27年,鄭思肖也已是年近古稀,但他依舊過着“南宋時間”——年款隻題丙午,而不寫元朝大德年号。

此外,畫中還有題詩一首:

向來俯首問羲皇,汝是何人到此鄉?

未有畫前開鼻孔,滿天浮動古馨香。

正如大家所見,鄭思肖筆下的蘭花,無根無土,也無木石相伴,仿佛懸于空中。是以被世人稱作“無根蘭”。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麼畫,他反問道:“土為番人所奪,汝尚不知耶?”故土都被人奪走了,還怎麼紮根呢?作為南宋遺民,他心中始終放不下那片故土。

傳世《墨蘭圖》:無根無土,有情有義​傳世《墨蘭圖》無根飄零的人生一部藏在井裡的《心史》題畫詩愛好者

現藏于美國耶魯大學藝術陳列館的《墨蘭圖》

藏于美國耶魯大學藝術陳列館的《墨蘭圖》,筆數寥寥,意境冷孤,畫面自題:“一國之香,一國之殇,懷彼懷王,于楚有光。所南。”國土淪喪的悲憤心情,就這樣借由一叢無土之蘭抒發了出來。

元末畫家倪瓒曾作《題鄭所南蘭》:“秋風蘭蕙化為茅,南國凄涼氣已消。隻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把鄭思肖的墨蘭和屈原的離騷相提并論,足見在同時代文人心目中的地位。

<h1 class="pgc-h-arrow-right">無根飄零的人生</h1>

實際上,鄭思肖的一生,也如他筆下的蘭,是無根飄零的一生。

傳世《墨蘭圖》:無根無土,有情有義​傳世《墨蘭圖》無根飄零的人生一部藏在井裡的《心史》題畫詩愛好者

1241年,鄭思肖出生于杭州西子湖畔的一個書香門第。他的父親做過南宋平江(今江蘇蘇州)書院山長。鄭思肖年少時秉承父學,明忠孝廉義。二十歲左右,他作為太學優等生,應博學鴻詞試,授和靖書院山長。如果照這個勢頭發展下去,鄭思肖定會有一個光明的前程。

但是,天不遂人願。當時的南宋王朝,已是日漸衰弱,苟延殘喘。蒙元大軍南下時,他曾叩宮門上疏皇帝,獻抵禦之策,怒斥屍位素餐者恃權誤國,要求革除弊政,重振國威。但因言辭激烈,上書被扣壓,未予上報。

在蒙元大軍的威脅下,江南百姓飽受動蕩之苦。據鄭思肖的《三膜堂記》記載,他14歲時随父親徙居蘇州,此後又搬了七次家。每居一處,長則數年,短則數月。“飄零書劍十年吳,又見西風脫盡梧。萬頃秋生杯後興,數莖雪上鏡中須。晴天空闊浮雲盡,破屋荒涼俗夢無。唯有固窮心不改,左清右史足清娛。”這首《飄零》,正是鄭思肖在蘇州數十年動蕩生活的真實寫照。

而在這期間,鄭思肖真正經曆了所謂的“國破家亡”——22歲喪父,36歲喪母,38歲喪國,還有一個妹妹,出家為尼,下落不明。

國破家亡後,他給自己改了名。後世知道的名字就是他自己改的。“肖”是宋朝國姓趙(趙)的組成部分,改名“思肖”不言而喻。此外,他字憶翁,表示不忘故國;号所南,日常坐卧,都要朝南;他還把齋名改為“本穴世家”,其實暗含隐喻——将“本”下的“十”字移入“穴”字中間,便是“大宋世家”。

傳世《墨蘭圖》:無根無土,有情有義​傳世《墨蘭圖》無根飄零的人生一部藏在井裡的《心史》題畫詩愛好者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部藏在井裡的《心史》</h1>

鄭思肖有生之年還做了一件特别酷的事——

南宋滅亡後,鄭思肖開始集中心力編撰詩文。他将自己所著的詩文編為《鹹淳集》、《大義集》、《中興集》、《久久書》、《雜文》、《大義略叙》等,總題為《心史》,然後用臘封、錫匣、鐵函數重密封,外書“大宋鐵函經”五字,内書“大宋孤臣鄭思肖百拜封”十字,最後将鐵盒悄悄沉入了蘇州承天寺的一口古井中。

直到350多年後,崇祯十一年(1638),蘇州承天寺重新疏浚寺中水井,有人打撈出了這部著作。書中深寄亡國之痛,遍錄漢家覆滅之悲,行文慷慨激昂,句讀長歌當哭。作者堅信此書“水不能濕,火不能燃,金不能割,土不能塞”,并稱:“我知我書必開大明之天”。

傳世《墨蘭圖》:無根無土,有情有義​傳世《墨蘭圖》無根飄零的人生一部藏在井裡的《心史》題畫詩愛好者

一時間,蘇州城“鹹相傳訊,歎為奇絕”,士人“競相傳錄,如獲琳琅”。江南巡撫張國維捐出官俸,親自作序,将《心史》刊刻出版,世稱《鐵函心史》。後世梁啟超讀完《心史》後,忍不住感慨道:“此書一日在天壤,則先生之精神與中國永無盡也”。

更有意思的是,據考證,鄭思肖還是“中國夢”這個詞的最早提出者。在蘇州被攻陷後,他寫下了《德祐二年歲旦》二首,其一:“力不勝于膽,逢人空淚垂。日近望猶見,天高問豈知。朝朝向南拜,願睹漢旌旗。”這首詩正是收錄在《心史》之中。

<h1 class="pgc-h-arrow-right">題畫詩愛好者</h1>

既懂繪畫,又會寫詩,像鄭思肖這種複合型才子,自然是“題畫詩”愛好者。

題畫詩,顧名思義,就是為畫題詩。題畫詩分兩種,一種是直接在畫面上配的詩,比如前面提到的《墨蘭圖》上的詩。還有一種是題在畫面外的,因畫而寫,就畫而論,鄭思肖的《所南翁一百二十圖詩集》便收錄了大量這類詩歌,内容包羅萬象,不乏經典詞句。比如:

《李太白硯靴圖》:“鬥酒未幹詩百篇,篇篇奇氣走雲煙。自從捧硯脫靴後,笑看唐家萬裡天。”

《杜子美騎驢圖》:“飯顆山前花正妍,飲愁為醉弄吟颠。突然騎過草堂去,夢拜杜鵑聲外天。”

《鐘子期聽琴圖》:“一契高山流水心,形神空靜兩忘情。似非父母所生耳,聽見伯牙聲外聲。”

《呂洞賓賣墨圖》:“煉就玄玄一塊金,朝磨暮寫愈精神。先生此墨初無價,不識誰為買墨人。”

《葉公畫龍圖》:“神物難傳變化時,葉公眼外洩天機。一從親見真頭角,滿手風雲雷電飛。”……

鄭思肖在創作這部《一百二十圖詩集》時,元朝已經建立二十多年了,他的創作風格褪去了《心史》中哭天喊地、血淚斑斑的激憤之情,似乎變得淡然了許多。

傳世《墨蘭圖》:無根無土,有情有義​傳世《墨蘭圖》無根飄零的人生一部藏在井裡的《心史》題畫詩愛好者

但是,他的内心卻從未妥協。一直到生命的結尾,他都對新朝代保持着一份疏離——隻落地,不生根。恰如他筆下的那從遺世獨立的墨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