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立冬晴一冬淩 那如果立冬陰呢?

新京報訊(記者 王紀辛)“立冬晴,一冬淩;立冬陰,一冬溫。”按照農事諺語,立冬當天的陰晴,預示着整個冬天的氣溫走勢,“為了便于記憶,古人在把氣候特征總結成諺語的同時,還附贈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民俗學家王作楫告訴新京報記者。

立冬晴一冬淩 那如果立冬陰呢?

按氣候學,冬季開始的标志是連續5日平均氣溫降到10℃以下,才算是冬季。孔博 攝

為什麼立冬要“敬寒婆”

誰是寒婆?為什麼要“敬寒婆”?

據民俗學家王作楫介紹,傳說,寒婆是魯班的母親,立冬這天,她看到魯班長久未歸,就踏雪出門迎接魯班,不幸的是,沒有等到魯班,就凍死在雪地裡了。玉帝知道後,就封魯班的母親為寒婆,主管冬天的暖冷。

于是,就有了“立冬晴,一冬淩;立冬陰,一冬溫。”的說法。意思是,如果立冬這天是晴天,寒婆會下界砍柴,人間無柴可燒,天寒地凍,反之,則是暖冬。古人借用一則故事,教會人們記住辨識冬天氣溫變化趨勢。

立冬開啟食物冬藏模式

按氣候學,冬季開始的标志是連續5日平均氣溫降到10℃以下,才算是冬季。事實上,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冬季并非都是在“立冬”日出現。我國最北的漠河及大興安嶺以北地區,9月上旬就進入冬季,而長江流域的冬季則要到“小雪”節氣前後,才能真正開始。

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天津都市菜園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郝慶其告訴記者,在農村,自立冬開始,就要挖地窖了。

立冬晴一冬淩 那如果立冬陰呢?

冬季是食用大白菜的最佳季節。孔博 攝

“天津這邊會挖兩個,一個用來儲藏大白菜,一個用來放蘿蔔。”據介紹,用來存放冬儲大白菜的地窖有進出口和通風口,人要經常進到菜窖裡,檢查白菜,把潰爛的菜葉挑揀出來,是以,白菜窖空間較大。”相反,蘿蔔窖是單純的存放窖,“找一個河床沙灘,挖一個大小适度的菜窖,把蘿蔔放進去,等到過年再拿出來當水果吃。”

立冬開始 吃貨上線

按照民俗,立冬這天要吃餃子。

民俗學家王作楫提醒說,“民間有個誤解,總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實際是立冬餃子,立夏面。冬至另有傳說,是盤古開天地的日子,是以,冬至這天要吃馄饨。”

對于民間要在這天吃倭瓜餡餃子的說法,王作楫認為,一是因為倭瓜耐儲存,二是,倭瓜瓤是金黃色的,寓意财富,另外,倭瓜子多,寓意着多子多福。

在衆多有關立冬的諺語中,最令吃貨們期待的是“立冬補冬,補嘴空。”民俗上,立冬這天要吃大魚大肉。

究其根由,還是因為勞動了一年的人們,要利用“立冬”這一天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年來的辛苦。

在南方,人們會在這一天吃雞鴨魚肉,有吃姜母鴨,炖麻油雞,羊肉爐的習俗。在北方,人們吃紫銅火鍋涮羊肉。專家提醒說,從立冬開始,叫做“補冬”,而且不是溫補,是熱補,以肉食為主。

新京報記者 王紀辛 編輯 唐峥

校對 吳興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