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媒:“這些”病毒能挽救我們的生命

作者:女紳士明星的話題

西班牙《趣味》月刊發表5月号文章《挽救我們生命的病毒》,作者是路易斯·米格爾·阿裡薩。全文摘編如下:

2015年底,美國流行病學家斯蒂芬妮·斯特拉思迪和她的丈夫托馬斯·帕特森前往埃及旅行,她在歸來後發現丈夫患上罕見疾病,全身虛弱無力,嘔吐不止,背痛難忍。經檢查,他感染了幾乎對所有抗生素都具有耐藥性的鮑曼不動杆菌。多方治療無效後,夫妻倆沒有絕望氣餒,他們決定從科學文獻裡尋找答案,最終發現一篇發表于兩年前、快被遺忘的文章。這篇文章解釋了如何使用有效武器(感染細菌并寄宿在其内的噬菌體)來攻擊緻命細菌。

在目前疫情時期,把病毒視為救命稻草似乎有些不合時宜。這些微生物是生命最簡單的表達形式,簡單到科學家都懷疑能否把它們視為生物。病毒由一系列脫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組成,這些遺傳物質被包裹在一個蛋白質外殼裡。病毒會感染細胞和細菌,以便将自己的遺傳物質留在細胞和細菌内,随後大量繁殖,最終殺死或破壞細胞和細菌。病毒的體積小到不可思議,數量也多到不可思議,人體内有大約380萬億個病毒,數量是細菌的10倍還多。加利福尼亞大學聖疊戈分校的病理學教授戴維·普賴斯說,不可能準确計算出病毒的數量,科學家隻能估算人體内的細菌數量,他們基本認同每個細菌含有大約10個病毒。

我們的身體就是一個戰場,病毒在其内感染細胞和細菌,細胞和細菌又反過來無休無止地發展防禦機制。有時候,病毒注入細菌的遺傳資訊最終與細菌的基因合為一體,細菌的後代因而具備了抵抗“入侵者”的能力。人體内這種細菌與病毒的較量從在非洲大草原上艱難求生的古人類時期就開始了。這場較量甚至在我們死後、乃至入土後依然持續,且在人體外、在所有地方、在所有動植物中都在發生。結果,在這場持續數百萬年的鬥争中存活下來的細菌是被病毒感染過的細菌。普賴斯指出:“我們很少想到這一點,因為這是一種我們看不見的微觀現象,但它一直存在且無處不在。”

從這個特殊角度看,人類是什麼呢?普賴斯回答說:“人類就是一個營養袋。我們每天吃三餐,這對細菌來說很有吸引力。它們隻需要等着我們吃飯,然後提供它們所需的一切。對病毒來說也是如此。例如噬菌體,它們就在尋找細菌,一旦發現一個,就會成群結隊地去感染它。”這場戰鬥目前沒有明确的勝利者,今後也不會有。最終會出現能夠抵抗病毒的細菌,但病毒為了打敗細菌也會進化。這一循環反複的周期或許在生命出現之初就開始了,因為細菌和病毒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微生物。這個感染、攻擊、防禦的周期也許早在37億年前就開始了。而在其中一個周期裡,看似将因為不可治愈的感染而被宣判死刑的帕特森找到了存活的機會。

“為了治療帕特森,醫療人員使用了9種噬菌體,并把它們分為不同的組合。”西班牙微生物學家梅麗特克塞爾·加西亞-金塔尼利亞解釋說。接受治療36小時後,帕特森仍在昏迷,需要插管和吸氧,但病情不再惡化。随後兩天,醫生又為病人注入了更多病毒組合劑。帕特森最終擺脫昏迷狀态,甚至能說話了。4天後,他接受抗生素治療,接下來3周繼續接受噬菌體注射,總體情況好轉。開始接受噬菌體治療245天後,帕特森終于完全康複,開始正常生活和工作。

加西亞-金塔尼利亞解釋說,鮑曼不動杆菌屬于極其難對付的耐藥超級細菌,通常生活在土壤中,能耐受非常惡劣的環境。由于抗生素被濫用,鮑曼不動杆菌變得對大部分抗生素免疫,甚至連最強大的黏菌素對它也無濟于事。鮑曼不動杆菌喜歡醫院環境,如果感染了這種細菌,可能會送命。大多數人的免疫系統能夠打敗這種細菌,但免疫力低下、須接受重症監護的病人若感染鮑曼不動杆菌,很可能會死亡。加西亞-金塔尼利亞在其撰寫的文章中稱,她在實驗中利用噬菌體治愈了感染鮑曼不動杆菌的老鼠。她認為,斯特拉思迪正是從這篇文章中得到啟發,向培育噬菌體的其他實驗室的專家求助,進而挽救了她丈夫的生命。

目前耐藥細菌的名單不斷變長,鮑曼不動杆菌隻是其中一種。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2050年,超級細菌每年将在全世界殺死1000萬人,高于癌症的緻死人數。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