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張國焘考入北京大學,由于在1919年的五四運動中表現積極,被推為北京學聯主席。後又成為中共早期上司人之一,參加過中共一大。但在長征時期,卻在我黨内部搞分裂,最終叛變革命,還投靠了蔣介石。晚年旅居加拿大,提起毛主席,他給予了怎樣的評價呢?

張國焘和毛主席
<h1 class="pgc-h-arrow-right">毛主席比張國焘大5歲,兩人有着許多相似之處,但又有着許多不同。</h1>
兩人都出生在鄉下,隻是毛主席出身于富農家庭,而張國焘則出身于地主家庭,屬于官紳世家。兩人同為知識分子,毛主席的最高學曆是湖南第一師範學校,張國焘則畢業于北京大學,且熟悉俄語和英語,與各國代表交談時也不借助翻譯。
在家中,兩人都有叛逆的一面,且都是家裡的老大。毛主席的父親因為他看書耽誤了農活,常常罵他,是以毛主席有些叛逆。但相比張國焘,在一次與父親發生沖突時,張國焘竟直呼自己父親的名字,從此張國焘與父親老死不相往來。
李大钊
兩人都曾拜李大钊為師,成為了一名馬列主義者。但相比之下,張國焘拜李大钊為師更早,受益也更早。隻是張國焘一向瞧不上毛主席,也不認為一個農民出身的毛主席懂得什麼是馬列主義。
兩人都擅長發動群衆運動,但毛主席認為中國革命的核心問題是農民問題,而農民最主要的問題是土地問題,是以要進行土地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但張國焘認為勞工運動才是最重要的,在産業勞工所在的中心城市進行革命才是馬列主義的思想,是以堅持以工禦農。
毛主席
<h1 class="pgc-h-arrow-right">張國焘初識毛主席</h1>
其實,毛主席與張國焘相識較早,早在1919年,張國焘就認識了毛主席。當時的張國焘是學生運動領袖,毛主席是北大的圖書管理者,在李大钊的介紹下,張國焘見到了毛主席,覺得毛主席穿着寒酸,還帶着滿口湘音,對他十分瞧不上。雖然喜歡和人攀談,但不願意和毛主席多說話。
1921年7月,在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中,張國焘作為李大钊欽定的代表,被推舉為會議主席。而這時的毛主席,也同為一大代表。雖然此時的毛主席知識已經較為豐富,但張國焘仍然瞧不上毛主席,隻是開始注意到這個人。張國焘覺得,毛主席比較健談,但在和人閑談時喜歡設圈套,這讓張國焘十分鄙夷。
1923年,張國焘在中共三大上因反對國共合作,結果落選中央委員。第二年5月,他被北洋軍閥逮捕,沒想到在獄中竟供出了我黨重要人員,還有自己的恩師李大钊,間接導緻了李大钊後來被逮捕而慘死。
《秋收起義》油畫
1927年,當時的張國焘為中央常委。他派毛主席到四川擔任省委書記,說那裡相對安全,讓他去上司當地的農民運動。可毛主席不假思索地說要到湖南去,這讓張國焘十分吃驚,那裡的地主軍閥都恨死他了,這不是去送死嗎?架不住毛主席的堅持,張國焘隻好同意。不久,毛主席便在湖南上司了轟轟烈烈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
1932年,張國焘率紅四方面軍撤出鄂豫皖蘇區後,建立川陝根據地。1935年,嘉陵江戰役後,在國民黨的攻勢下,張國焘擅自決定放棄川陝根據地,長征也就此開始。
1935年6月,在雪山腳下,中央紅軍紅一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張國焘與毛主席也在懋功會面,兩人在8年後再次相見。這時的毛主席已經在遵義會議上被推舉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地位與張國焘不相上下。
遵義會議遺址
相比毛主席,張國焘長期擔任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常委,他的地位一直處在黨中央核心地位。而毛主席在1927年的八七會議上才增補為政治局候補委員,1933年進入政治局。隻是毛主席受挫後常常會反思自己。相反的,張國焘受挫後就會放棄原來的信仰,為此舍棄其他。
<h1 class="pgc-h-arrow-right">膨脹的野心</h1>
在抵達懋功之前,紅四方面軍打出“歡迎三十萬中央紅軍”的智語。徐向前覺得不大可能,在長征路上紅軍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部隊減員一定很多,就算出發時有30萬,現在也不可能剩那麼多了。而張國焘認為,中央紅軍是老大哥,按照我們目前的部隊8萬推算,至少也在5倍以上,是以30萬這個數字已經是不少了。
周總理
1935年6月25日下午,天下起了大雨,毛主席、周總理等人專門趕到約定地點三裡外的地方迎接張國焘的到來。張國焘騎着馬趕到地點後與相關上司握手會面。随後,歡迎儀式也開始了,各位上司在會上發表緻辭。隻是會師後,張國焘的心态卻發生了變化,他看中央紅軍一個個都穿得破破爛爛的,就連精神面貌看起來也不是很好,就起了疑心,覺得中央紅軍的人數不可能有30萬。
自然,中央紅軍在路上打了許多惡仗,路上也遇到了許多困難,部隊減員是肯定的,出發時部隊有8.6萬多人,會師後僅剩下1萬多人,是以部隊已經變得不成樣子。相反,四方面軍号稱是10萬人,實際是8萬多人,還有1萬多人在湘鄂川黔已經建立起新的根據地。四方面軍還曾在條件較為優越的四川通南巴地區,會師前也才離開川陝根據地一個多月,軍容整齊,精神面貌好那是一定的。
帶着疑問,張國焘想找個人探一下情況。于是,他找到周總理,聊了幾句便開始進入正題,問道:“你們現在還有多少人?”周總理對這話很警覺,反問道:“你們有多少人?”張國焘誇大的說有10萬人,緊接着周總理說有3萬人。因為周總理之前已經在和一個幹部的談話中知道了紅四方面軍的兵力,是以他也把數量上往上浮了些。張國焘覺得周總理很精明,也問不出什麼來,于是又去找朱德。
朱德
朱德對張國焘了解不深,是以沒什麼戒備意識。他告訴張國焘,全軍到現在隻剩下骨幹了,大部分人已經犧牲在路上了,隻剩下了1萬多人。且這1萬多人還有許多挂了彩,戰鬥力也無法和以前相比了。張國焘一聽頓時覺得很吃驚,朱德也看出來了,又繼續說道:“但是我們把大部分的骨幹都保留下來了,可以說是十分珍貴。”,接着張國焘又介紹了紅四方面軍的情況,兩人的談話持續了許久。
在兩人談話快要結束時,朱德還鄭重地告訴張國焘,說毛主席是個有預見的人,對軍事問題常常能提出獨到的見解,要他與毛主席搞好團結,這樣才能夠共同發展壯大。可在這之後,張國焘似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覺得對方人太少,而自己兵強馬壯的,自己才是王,怎麼可以被他人上司。
1935年6月26日,兩河口會議召開。會議上,張國焘提出了“川甘康計劃”,認為應以西康為後方,向川北、甘南、漢中發展,或者南下四川,将四川作為新的根據地。張國焘的論述看似沒有問題,實則暗藏心機。毛主席提出了北上的方案,要在川陝甘建立新的根據地,同時對張國焘的方案還留了情面,隻是輕輕帶過。
博古
發言結束後,不少上司人都同意了毛主席的意見。博古言辭犀利,對張國焘的意見進行了抨擊,說是“南下川康,等于麻雀進了陰溝,進得去出不來”。這話讓張國焘十分惱火,但由于沒有人聽得進張國焘的意見,張國焘隻能被迫同意北上方案。
為了安撫張國焘的情緒,中央政治局決定任張國焘為軍委副主席,但張國焘并不滿足。不久,中央準備發動松潘戰役,卻因為張國焘對自己的職位不滿意而拒絕帶兵北上,最後錯過了攻打松潘的好時機。
葉劍英
<h1 class="pgc-h-arrow-right">分裂開始</h1>
中央紅軍決定北上建立川陝甘革命根據地,但張國焘卻在途中主張南下。所幸的是,張國焘的計劃被葉劍英及時發現,進而避免了悲劇的發生。知道中央紅軍繼續北上的消息,張國焘十分憤怒。在一次進階幹部會議上,張國焘甚至提出要仿效列甯和第二國際決裂的方法,成立“臨時中央”,和北上的紅軍進行決裂。果然,在1935年的百丈關戰役中,張國焘的部隊損失慘重,反觀北上紅軍則接連取得勝利。最後,張國焘的“臨時中央”也以失敗告終,不得不進行北上。
從張國焘的種種行為也可以看出,在大事面前,張國焘往往帶着個人情緒,格局不大,且聽不進勸。相反的,毛主席卻從來不搞什麼小圈子,也不會因為失敗而氣餒。
1937年3月,在延安召開的擴大會議上,中央對張國焘的錯誤行為進行了批判。但為了挽救他,命他擔任陝甘甯邊區副主席,不過這時的張國焘已經有了脫離組織的意識了,是以一直對中央有不滿情緒。
張國焘雕像
<h1 class="pgc-h-arrow-right">張國焘叛變</h1>
1938年4月1日,張國焘告訴毛主席說要去黃帝陵掃墓,毛主席同意了。沒想到的是,張國焘卻是要在掃墓後計劃投奔國民黨。隻是他的計劃不巧被發現,毛主席立即訓示要将張國焘截住,但最後還是被張國焘僥幸逃脫了。之後,張國焘加入了國民黨,但由于沒有幹出什麼成績,失去了利用價值,也被國民黨孤立。抗戰後,張國焘成了一名地方官,可當了沒多久,又辭去職務逃往上海。
蔣介石
大陸解放前,國民黨許多高官紛紛逃往台灣,張國焘也向蔣介石請求前往台灣,可蔣介石拒絕了他。張國焘覺得留在大陸不妥,于是帶着家人逃往台灣。隻是到了台灣後,一個親人也沒有的他隻能靠自己,經過一番努力,總算是租到了房子。原本想繼續為國民黨效力,可國民黨卻對他置之不理,不久,連他租住的房子也被國民黨強行征收了。無奈之下,張國焘隻能帶着全家前往香港。
<h1 class="pgc-h-arrow-right">張國焘的晚年</h1>
1961年,美國堪薩斯大學名人中心的研究人員找到張國焘,希望他可以撰寫回憶錄,并承諾給他一份不錯的報酬。對于此時的張國焘來說,這無疑是一筆可觀的收入,能大大改善他目前的生活。這時的張國焘64歲,開始撰寫回憶錄。
張國焘晚年
1968年10月,3名美方人員對張國焘進行專訪,讓張國焘談論一下席卷全國的“特殊運動”及對毛主席的看法。張國焘說,毛主席是一個有着超凡魅力和政治能力的人,雖是一個農民社會主義者,卻有着對平等的渴望,當他發現所建立的政權沒有這些時,便會想方設法達到目的。
1968年底,張國焘移居加拿大,住進了養老院。
緬懷毛主席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他的去世引起了世界人民的關注。當時的張國焘被一名記者問及如何看待毛主席,張國焘隻是淡淡地說道:“我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而在這一年的某天,張國焘因為中風住進了老人病院。
1979年,這年的張國焘82歲。加拿大的冬天異常寒冷,12月2日的夜裡,張國焘在病床上翻身時被子掉到了地上,可按了多次按鈴都無人應答。禁不住寒冷折磨的張國焘在夜裡竟被凍死了,當護士查房時才發現張國焘已經死了。
曾有着叱咤風雲革命經曆的張國焘,晚年令人唏噓。比起毛主席去世後流芳百世,到底誰才是真正的赢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