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3歲陳獨秀被捕,高官邀其24歲嬌妻同住,妻子的選擇讓陳獨秀意外

1932年,一個年輕女子剛送孩子去了她的老家江蘇,她就在報紙上看到了剛結婚兩年的丈夫的照片。而且報紙上還将丈夫的名字刊登為“陳獨秀”,這與丈夫告訴她的名字完全不同,但這名女子卻很肯定,那就是自己的丈夫!

這名女子趕回到上海的住處,結果沒有發現丈夫的身影。在四處尋人無果後,這名女子确信,報紙上的人就是她的丈夫!

于是,她在得知丈夫被關押的位址後,急匆匆地向那個地方奔去……

53歲陳獨秀被捕,高官邀其24歲嬌妻同住,妻子的選擇讓陳獨秀意外

這名女子名叫潘蘭珍,她于1908年出生于江蘇省南通市。潘蘭珍的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一家人就靠種地為生。但潘蘭珍4歲那年,她的家鄉鬧了饑荒,年幼的潘蘭珍就跟着父母開始逃難。他們一家人最後來到了上海。為了給全家人一個落腳的地方,潘蘭珍的父母在東拼西湊後終于攢夠了錢,他們租下了熙華德路上的一個亭子間。

潘蘭珍的父親不久後在煙草公司找了份裝卸工的工作,而她的母親,在找工作時四處碰壁,最後便每日出門撿垃圾,以此補貼家用。

他們家後來又添加了幾位新成員,一家人的生活更艱難了。潘蘭珍13歲時就為了生計進一家紗廠當童工了。從小就沒讀過書的潘蘭珍隻知道自己在紗廠中多做一會兒工,她的弟弟妹妹們就能吃得飽一點,是以她在工作時總是十分賣力,很受紗廠老闆的喜歡。

就這樣,潘蘭珍在紗廠一直工作到了17歲,此時的她出落得越發漂亮了。但活潑可愛的潘蘭珍不知道的是,工廠裡有一個人,正在計劃着如何“得到”這個美麗的少女。

這人便是工廠裡的一個工頭,他見潘蘭珍長得很可愛,便心生歹意,想要将她占為己有。終于,他趁潘蘭珍一人在工廠時侵犯了她。

潘蘭珍被侵犯後痛苦不已,揚言要告發這個工頭,但工頭和廠裡的上司關系甚好,根本不是潘蘭珍這樣的普通女工能夠告發得了的。且這個工頭還威脅潘蘭珍:如果她告發自己,那潘蘭珍被侵犯一事就成了人盡皆知的了,到時候被衆人指責的還不知道是誰呢。

53歲陳獨秀被捕,高官邀其24歲嬌妻同住,妻子的選擇讓陳獨秀意外

潘蘭珍無奈隻能将告發一事作罷。但自此之後,這個工頭便時常借機騷擾潘蘭珍,最後他見潘蘭珍拿自己沒辦法,便讓潘蘭珍和他同居。就這樣,17歲的潘蘭珍就陷入了和流氓同居的痛苦生活中。

不久後,潘蘭珍發現自己懷孕後,她在惡劣的環境中生下了一個孩子,但這個孩子因為先天不足,很快就夭折了。

喪子的劇痛讓潘蘭珍變得清醒起來:現在不離開這個人渣,那她可能就要任人擺布一輩子了!

于是,潘蘭珍在父親的幫助下辭了紗廠的工作,進了父親所在的煙草公司做工。那個工頭見潘蘭珍已經逃離了自己的掌控範圍,便沒再來糾纏了。

53歲陳獨秀被捕,高官邀其24歲嬌妻同住,妻子的選擇讓陳獨秀意外

1930年,潘蘭珍在家附近遇到了一位新搬來的住戶,這人便是陳獨秀。潘蘭珍待人很熱情,不久之後,她就和陳獨秀相熟了。

彼時的潘蘭珍22歲,陳獨秀51歲。雖然陳獨秀的年紀比她大了整整29歲,但潘蘭珍和陳獨秀相處時,總覺得很安心。她漸漸地對這個儒雅的男子産生了傾慕之意。而陳獨秀在聽說了潘蘭珍的身世後,很是同情她。但他見潘蘭珍現在已經能夠坦然訴說當年的被侵犯一事,且十分樂觀地面對生活後,陳獨秀很佩服她的勇敢。

由于兩人住得很近,他們後來也開始互相串門了,潘蘭珍的父母看出了女兒對這個男子的愛意,卻沒有加以阻攔。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個男子是個可靠的人。

在幾月的相處過後,潘蘭珍和陳獨秀在一起了。為了妻子的安全,陳獨秀告訴潘蘭珍,他姓“李”。

為了引導妻子進步,陳獨秀還主動教妻子認字、讀書。聰慧的潘蘭珍很快就會認不少字了,她還将陳獨秀給她的一本唐詩帶在身邊,一有空就拿出來背誦。因為她想成為丈夫那樣有學識的人。

潘蘭珍也發現,她的丈夫似乎有什麼事情瞞着她,丈夫有時外出做事也不會将實情告訴她。但潘蘭珍選擇無條件地相信丈夫、支援丈夫。

53歲陳獨秀被捕,高官邀其24歲嬌妻同住,妻子的選擇讓陳獨秀意外

1932年,與丈夫結婚兩年的潘蘭珍想到丈夫年過50,他們可能不會有孩子了。為了讓這個家更完整,潘蘭珍便去領養了一個女兒。陳獨秀因為此時用的是假名,便為這個孩子取名潘鳳仙,跟潘蘭珍姓。

在那個年代的中國,很少有孩子跟母親姓的,潘蘭珍雖不解丈夫為什麼讓孩子跟自己姓,但她也沒有再追問。

在抱養女兒後不久,潘蘭珍就和女兒一起回了江蘇老家探親。但她剛回老家沒幾天,就在報紙上看到自己的丈夫被捕的消息,且丈夫的名字還是“陳獨秀”。

潘蘭珍最後去了南京,找到了關押陳獨秀的老虎橋監獄。

53歲陳獨秀被捕,高官邀其24歲嬌妻同住,妻子的選擇讓陳獨秀意外

潘蘭珍在四處打點後終于見到了陳獨秀。陳獨秀獨坐獄中,他看到妻子來找自己了,滿臉的不可置信。他以為妻子尚且年輕,且自己對妻子隐瞞了真實身份,這次被捕之事又鬧得沸沸揚揚,她一個普通婦女哪能承受得住這接連的打擊,她大概是會離自己而去的吧。

沒成想,潘蘭珍卻費盡辛苦找來了。陳獨秀見到妻子後很感動,但他開口說的第一句話卻是讓她走。陳獨秀讓潘蘭珍回上海,他不想妻子留在這裡受自己牽連。但潘蘭珍卻表示自己不怕被牽連,她要守候在陳獨秀身邊。

當時,陳獨秀有一個學生,是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的次長,名叫段錫朋。段錫朋見陳獨秀和潘蘭珍兩人情深至此,深受感動,他便提出讓師母潘蘭珍去他的家中住,免得潘蘭珍一人在外無人照顧。

陳獨秀也讓潘蘭珍暫住在段錫朋家,但潘蘭珍卻說:

“段家是大官,住在那裡不友善”。

53歲陳獨秀被捕,高官邀其24歲嬌妻同住,妻子的選擇讓陳獨秀意外

後來,潘蘭珍用僅有的錢在監獄旁租了間小屋,她還在附近找了許多零工來做,以維持每日的生活。

由于宋美齡來獄中看望陳獨秀時對他十分客氣,看守監獄的人便沒有将潘蘭珍時常來探望陳獨秀的事上報,潘蘭珍就這樣陪着陳獨秀度過了5年的監獄生活。

在這5年裡,陳獨秀也沒有停止他的思考,他還在獄中寫了書。潘蘭珍就幫他買紙筆進來,還給他帶了不少書籍來。陳獨秀寫作時,潘蘭珍就陪在鐵門外。她見陳獨秀寫作到太晚,便勸他休息,一向執拗的陳獨秀卻很聽妻子的話。可見他對妻子的珍愛。

陳獨秀出獄後,他們一起乘船去了武漢。在路過陳獨秀的故鄉安慶時,陳獨秀的神情變得悲傷,他與原配夫人生的三子二女,其中兩個兒子被國民黨殘害,長女在對兩位弟弟的思念中患病去世了。其夫人也在痛苦中離世。

在陳獨秀懷念他過世的親人時,潘蘭珍就在一旁默默陪伴他。看到現在的妻子對自己不離不棄,陳獨秀感慨萬千,他也更加珍惜和潘蘭珍的感情了。

然而陳獨秀到武漢的消息很快就傳了出去,許多不懷好意者前來拜訪,不堪其擾的陳獨秀便離開武漢去了重慶,最後到了四川江津縣。

不久後,陳獨秀的故鄉安慶失守,他的親人們都來江津縣投奔他。這個家雖然熱鬧了起來,但家中的經濟情況不太好,幾輩人之間沖突不斷。潘蘭珍便擔任起了當家女人的角色,她一次次地化解沖突,讓大家和平相處。

家中無糧時,潘蘭珍還偷偷當了自己的戒指換糧。陳獨秀将潘蘭珍對這個家的付出看在眼裡,是以時常教育孩子們要聽潘蘭珍的話。陳家衆人也清楚潘蘭珍的辛苦,他們都很尊敬潘蘭珍。

53歲陳獨秀被捕,高官邀其24歲嬌妻同住,妻子的選擇讓陳獨秀意外

後來,陳獨秀的兒子、兒媳離開了江津縣去了外地。陳獨秀也舉家遷往僻靜的鶴山坪。

1942年5月27日,陳獨秀因突發心髒病去世,享年63歲。臨終前,陳獨秀對妻子說:

“蘭珍吾妻,我去後,你務求生活自立, 倘有合适之人, 可從速改嫁,安度後半生”。

說完後,他拉着妻子潘蘭珍的手直到去世。

遵照陳獨秀的遺囑,潘蘭珍後來在一處農場找了份工作,做着種地的體力活。幾年後,她回到與陳獨秀相遇的上海,在食堂煮飯為生。

此後,潘蘭珍也曾迫于生計與一個國民黨軍官結婚,但新婚不久,丈夫就去世了。生活的困苦,加上親人的接連去世,潘蘭珍的精神備受打擊,她不幸患上了子宮癌。

1949年10月31日,潘蘭珍在醫院去世,享年42歲。

這個對陳獨秀癡情一生的女人,去世後應該也會往天堂尋找陳獨秀,和他一起看盡人間繁華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