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就像魔法,平常一點的用視覺制造幻象,一塊綠布就能上演千軍萬馬或山崩地裂,更高明的則是制造精神層面的共鳴,短短一百多分鐘的故事,通過情景與情節的剪切,就變幻出人生一世的生老病死和歡喜悲憂,看得見人生,打得動人心。徐超導演、王朔編劇,王傳君、王珞丹主演的《不老奇事》就屬于這種能夠見人生、動人心的電影。

以愛情為軸,展開的卻是人生。《不老奇事》與所有王朔編劇的作品一樣,擁有機智诙諧的市井氣,機靈古怪又一針見血的台詞,深刻的諷刺與自嘲,以及靈活多變不拘一格的叙事,可能上一秒還讓你笑得前仰後合,下一秒卻突然淚如雨下。
與以往不同的是,本片可以視為一部王朔畢其功于一役的總結式作品,如果說他用《看上去很美》投射了童年印象,以《陽光燦爛的日子》重述了青春噫語,《甲方乙方》《私人定制》是對成年人世界的嬉笑怒罵,宣洩出對理想的渴望,《永失我愛》《非誠勿擾2》是在呼喚真愛,感歎生死。那麼顯然,《不老奇事》涵蓋了以上的所有,一個人一生中所要面對的全部命題,童年、青春、愛情、理想、現實,都能在影片中找到相應的呈現與感悟。
影片故事從郭小魯和蘇淩芳相遇開始,圍繞這一對青梅竹馬的兜兜轉轉,70年代到10年代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跨度,展開一場割不斷理還亂的曠世之戀,再通過兩個人的人生幾度交集和離散,串連起整個世界的浪潮與變遷,人物命運與時代描寫交映遞進,除了愛與恨的缱绻,全民共情的集體回憶也同樣動人,從長江大橋通車到神舟上天,從搖滾樂到出國熱,從改革開放到科技崛起,轟轟烈烈的時代脈搏對應的是全體國人的悲歡離合。
現實中的我們,何嘗不是這樣長大的,在懵懂中度過70年代,滿懷希望告别80年代,90年代飽嘗到無奈與失落,從沉迷在圖書、音樂和學業中的校園時代,到狂熱的追逐理想,在成家立業後變得庸庸碌碌,王傳君飾演的郭小魯從海風拂面的青島到喧鬧熙攘的北京酒吧,從異國他鄉的實驗室再到破壁殘垣的非洲,經曆雖然獨特,但成長的軌迹、對世界的感覺,對愛情與理想的追索,都絕非個例,而是幾代人共同的回憶。
郭小魯小時候在經曆了爆炸受傷之後,眼睛裡的世界變得緩慢,成年後因為幹細胞而不再老去,是表達一種對純真年代的留戀,以及對快節奏高效率時代的抵觸,用慢下來的眼睛看如白駒過隙的歲月,帶動觀衆的視角體驗,如同時空旅行者,有一種如真似幻的親曆感,明明洞察一切,卻不能做出改變。
影片運用這樣的超現實手法,能夠敏銳的捕捉到人物最真實的精神世界,寫透了時光的流逝、現實的掙紮、把生活的熱望和失落的痛感都傳達得痛快淋漓,展現了更加通透的世界觀。不管是什麼樣的故事,其實都離不開現實的依托。
作為王朔的又一編劇代表作,《不老奇事》打破了正常的叙事體驗,以“不老”這一奇妙的設定,表面是嬉笑怒罵,看似少年不識愁滋味,本質卻是感傷而又眷戀,不僅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王朔式喜劇元素,而且風格更加多新穎,叙事新穎,把厚重的愛情與成長陣痛都調教得妙筆紛呈,看似輕描淡寫之間,達到銘心刻骨的深度,同時代的經曆者看過之後莫不難抑淚流,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人生如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