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俗語“善惡看眉眼,貧賤看馬樁”是何意?古人的識人術,正确嗎?善惡看眉眼貧賤看馬樁

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

善惡看眉眼,貧賤看馬樁

啥意思?

就是說:古人認為一個人的好壞,善與惡是可以通過眉眼看出來,而一戶人家的貧賤,有沒有錢看看他家的馬樁便能分曉。

果真如此神奇嗎?

下面便來一一揭曉。

俗語“善惡看眉眼,貧賤看馬樁”是何意?古人的識人術,正确嗎?善惡看眉眼貧賤看馬樁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善惡看眉眼</h1>

善惡看眉眼最早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這樣的:

一日,孟子至齊進學,期間銀兩不胫而走,孟子甚急,左右皆助之,遂報官。

不時,官至,盤聚之,隻須臾,便将賊擒獲。

孟子好奇,遂問之:汝何為?

官笑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焉。

孟子聞言,茅塞頓開。

俗語“善惡看眉眼,貧賤看馬樁”是何意?古人的識人術,正确嗎?善惡看眉眼貧賤看馬樁

翻譯成現代文即:

說,有一天孟子受邀去齊國講學,由于人多手雜,講着講着,腰間一袋銀子竟不翼而飛了,孟子很着急:這可是他在齊國一個月的生活費啊......

好在聽講的人中也有不少正義之士,他們料定如此短時間,偷銀子的人應該沒有走遠,一定還混在聽講的人群中,于是就自發的“封鎖”了現場,再将人群控制住之後,便報了官。

不一會兒,官兵匆匆趕了過來。

為首的長官看了一眼孟子後,确認道:

“你一共丢了多少銀子?”

孟子快速答道:

“五兩四錢三厘!”

為首的長官點點頭,遂又對報官的人确認道:

“你确定當時在場的人都在嗎?”

報官的人堅定地點點頭:

“都在,一個不少!”

為首的長官再次點點頭,而後緩緩地走向了被控制住的人群。

他的目光如鑒定珍寶一樣仔仔細細在每一個人臉上掃過......一遍又一遍,一遍再一遍.......

一直看到第三遍的時候,為首的長官那如鐵鉗似的大手忽然一把抓住了一個身材矮小,眼神有些閃爍不定的年輕人,而後對衆人朗聲說道:

“他就是賊!”

就在衆人茫然之際,幾個官兵一哄而上,很快便從年輕人身上搜出了一袋銀子,打開銀袋一數,不多不少,正好:五兩四錢三厘。

孟子很好奇為首的長官居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内破案,遂問道:

“請問您是怎麼做到的?”

為首的長官憨厚地笑道:

“做我們這行時間長了,多少會看些‘相’,就說偷你錢包的那小子吧,眼神裡有陰影,一看便是心裡藏着事的人.....正所謂:心裡正直的人,眼睛都是明亮的,有光澤的;而心裡陰暗的人,眼中總透着陰影......後來我又發現他的食,中指有異于常人(慣偷的食,中指總是曲着的),便就更加肯定了我的猜測。”

孟子聞言,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

.......

俗語“善惡看眉眼,貧賤看馬樁”是何意?古人的識人術,正确嗎?善惡看眉眼貧賤看馬樁

小結:所謂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眉毛是靈魂的寄托,其實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一個人即使僞裝得再好,卻也無法掩飾眉眼的“真誠”,就像林黛玉:

眉黛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纖——一看便知她是個多愁善感的人。(眉黛春山即:眉毛太近,眉毛太近的人心眼小;眼颦秋水即:秋水盈盈,說明林黛玉愛哭)

就像王熙鳳:

一雙丹鳳三角眼,兩雙柳葉吊梢眉——聰明外加尖酸刻薄。(丹鳳卻又是三角眼,柳葉卻又是吊梢眉,說明這個人很聰明,很有能力,卻很薄情寡義)

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真正的“善惡”是要用“心”去分辨的,而“善惡看眉眼”充其量也隻能算是參考。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2">貧賤看馬樁</h1>

至于:貧賤看馬樁......古人怎麼能夠從馬樁上斷定一戶人家的貧賤?

還别說,在古代還真是這回事。

據說,和珅當年就是因為“馬樁”上越了界,最終才引來了殺身之禍。

事情是這樣的:

說自從乾隆駕崩後,和珅便就收斂了許多,其實他也知道,自己恐怕沒有多少時日的活頭了,畢竟自己貪了那麼多,嘉慶早就對自己虎視眈眈了。

可是,人嗎,總是存在僥幸心理,不是有句成語叫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嗎?

萬一,虎山上的老虎偏偏放過了自己,或者老虎改吃素食了呢?

和珅就是這麼想的:若是我現在夾着尾巴做人,指不定嘉慶他就既往不咎了呢?

然而,他卻猜錯了,因為嘉慶根本就不是老虎,而是一條龍,龍者,飄忽無影,反複無常,又豈是凡物所能比拟。

自打乾隆駕崩後,嘉慶便開始命人緊鑼密鼓地收集和珅“貪贓枉法”的證據來,畢竟和珅也是朝中重臣,不是說殺就殺的,好歹得有個“名頭”。

正所謂:有志者事竟成

不久後,和珅“貪贓枉法”的罪證就如雪花般鋪天蓋地的飛到了養心殿中......

然而,嘉慶看完後,卻是歎息着對身邊的太監說道:

“不足為證.....”

嘉慶的意思很簡單:這些證據力道都不夠。

太監笑着說:

“要不老奴再去張羅張羅!”

嘉慶搖搖頭:

“不用了......”

半晌的沉默後,太監像是想起了什麼,忽然對嘉慶道:

“陛下,就剛剛和大人家的一個馬夫說有證據給我,老奴認為他在耍我,便拒絕了......”

嘉慶聞言立刻來了精神:

“你怎麼這麼傻,所有堅固的堡壘都是由内部攻破的,隻有他家裡的人舉報的那才叫實料!”

太監吓了一大跳,趕緊跪伏道:

“老奴該死,老奴這就将他給追回來!”

......

俗語“善惡看眉眼,貧賤看馬樁”是何意?古人的識人術,正确嗎?善惡看眉眼貧賤看馬樁

不一會,和珅家的馬夫便被追了回來,而他提供的證據,也果然沒有令嘉慶失望:

和珅家所有的拴馬樁竟然都是龍形雕刻,且還都是房山漢白玉......(拴馬樁其實就是一石雕,以堅固耐磨的整塊條石雕鑿而成,一般通高2-3米,寬厚相當,約22-30厘米不等)

古代的等級制度是非常嚴謹的,特别是帝王将相,比如說:龍袍隻能皇帝穿,而大臣們即使官位再高,品級再大,也隻能穿蟒袍......這是千古不變的鐵律,觸之必斃。

同樣,作為“望樁”的拴馬樁亦是如此:龍行雕刻隻能皇家擁有,大臣是禁刻的......不過一般來說,富貴人家皆都有專門的馬廄,是以她們的拴馬樁一般都在院子内,除非是特意去找,要不然沒有人會留意拴馬樁的......這也是和珅有恃無恐的原因:反正都在自家院子裡,沒有人看得着......

想法不錯,可惜百密卻終有一疏......和珅是萬萬沒有想到老實巴交的馬夫會反過頭來“黑”了他.......

當然,後來經過嘉慶同志的不懈努力,一共收集到了和珅30條大罪,單單一拴馬樁其實隻是其中的一條罷了。

俗語“善惡看眉眼,貧賤看馬樁”是何意?古人的識人術,正确嗎?善惡看眉眼貧賤看馬樁

小結:古時候馬是最重要,也是最常見的交通工具之一,雖然比較普通,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養得起馬,而即便一般人養得馬也不一定能配得起“高貴”的馬樁。

由此可見,能夠擁有馬樁的人是何等的“金貴”。

是以“貧賤看馬樁”,實屬不是空穴來風啊。

當然,現如今馬早已從熱門交通工具上退了下來,淪落成了公園,風景點留念合影的對象;而相對于滿世界都是汽車的當代社會,“貧賤看馬樁”似乎早已成了過眼雲煙;但曾經,或者說過去,“貧賤看馬樁”的确說得一點沒錯啊。

俗語“善惡看眉眼,貧賤看馬樁”是何意?古人的識人術,正确嗎?善惡看眉眼貧賤看馬樁

總結:其實無論是“善惡看眉眼”也好,還是已經淘汰掉的“貧賤看馬樁”也罷,其實都是我們的老祖宗在生産生活中所總結出的寶貴經驗,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去了解,領悟并參透它。

去僞存真,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才是我們在“善惡看眉眼,貧賤看馬樁”中所要真正掌握的東西。

您說,對嗎?

謝謝觀賞!

關注我,每天都會給您帶來不一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