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條來自靈魂的拷問:
你每晚幾點睡?
你為什麼會晚睡?
網友A:
“不想一天的結束,不敢一天的開始?”
網友B:
“因為晚飯吃太晚了,撐得根本睡不着?”
網友C:
“時間就是金錢,熬夜就是賺錢?”
……
可是,你知道晚睡的危害有多大嗎?

對此,網友表示↓↓
(圖檔來源:微網誌截圖)
關于網友的這些評論,今天,小康妹兒特别邀請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鄭永波醫生來為大家詳細講解。
01 什麼是突發性耳聾?
據鄭永波醫生介紹:72小時内突然發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至少在相鄰的兩個頻率聽力下降≥20分貝。
突發性耳聾根據聽力損失累及的頻率和程度,基本分為四種:高頻下降型、低頻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聾型(含極重度聾)。
突發性耳聾一般臨床表現為:
☑突然發生的聽力下降。
☑耳鳴(約90%)。
☑耳悶脹感(約50%)。
☑眩暈或頭暈(約30%)。
☑聽覺過敏或重聽。
☑耳周感覺異常(全聾患者常見)。
☑部分患者會出現精神心理症狀,如焦慮、睡眠障礙等,影響生活品質。
02 突發性耳聾和熬夜有什麼關系?
雖然目前突發性耳聾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但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均可能引起突聾,一般認為,精神緊張、壓力大、情緒波動、生活不規律、睡眠障礙等可能是突發性耳聾的主要誘因。
鄭永波醫生介紹:從發病機制來說,有可能是晚睡引起的内耳缺血、血液循環障礙造成的内耳微環境異常,進而導緻突發性耳聾。
突發性耳聾的發病年齡一般是中青年較多,因為中青年經常熬夜,精神、工作壓力較大,這可能與突發性耳聾有一定的關系。
生活中,我們常常也會有這樣的感覺,如果頭天晚上睡得太晚了,第二天可能就會有耳鳴、頭暈的情況,其實這也是在提醒你要注意休息了。
除了聽力下降,有些突發性耳聾病人,剛開始出現的第一個伴發症狀就是耳鳴。另外,也有些患者表現為自聽增強,就是自我感覺聽到的聲音要比平時大一些,其實這種情況是一種錯覺,如果做聽力檢查,結果往往提示存在聽力下降。
是以,如果出現耳鳴、自聽增強等現象,最好及時就醫,進行相應檢查排除突發性耳聾的可能。
03 突發性耳聾要抓住“黃金72小時”
越早就醫越好
突發性耳聾發病前三天(72小時内)治療很關鍵,如果超過一周就診,治療效果可能就會大打折扣。是以,最好是一發病就及時就醫,越早越好。
鄭永波醫生提醒:有的患者剛開始感覺聽力有那麼一點點下降,伴發輕微的耳鳴或者聽聲音有種放大的感覺,但是并沒有在意,當出現聽力很明顯下降再就醫的話,往往就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預後也會變差。
鄭永波醫生曾接診過一名男性青年患者,博士後在讀,每天搞科研寫論文,工作壓力大,淩晨2~3點才睡,早上大概6~7點就又起床了……熬了大概兩周左右,突然出現單側耳朵全聾,另外一隻也有輕度聽力下降,耳鳴也很厲害。
但是因為工作太忙了,出現症狀一周之後才去就診。雖然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規範治療,但聽力恢複效果較差,如果要提高聽力,就隻能選擇手術安裝助聽裝置了。
04 突發性耳聾可以治愈嗎?
又該怎樣預防?
突發性耳聾,目前主要依靠藥物治療,包括使用糖皮質激素、擴血管藥物等。有些是可以治愈的,但因人而異,有些效果不一定好,會造成永久性的聽力下降,但後期讓病人最為困擾的其實是耳鳴。
耳朵裡一直響個不停的嚣叫聲,更會讓人産生焦慮、煩躁。對于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可以考慮佩戴助聽器或者手術植入人工助聽裝置。
那麼該如何預防聽力損傷?
1. 避免熬夜,舒緩精神壓力。熬夜和突聾的發生有一定的相關性。
2.避免戴耳機睡覺。耳朵得不到休息,反複聲音刺激,對聽力有損傷。
3.患有耳部疾病要及時治療。例如患有中耳炎、耵聍(耳屎)堵塞、外耳道炎、中耳膽脂瘤等疾病要及時治療。
4.經常暴露在噪音環境中,也會對聽力有損傷。應避免長時間地接聽電話及使用随身聽和持續性的接近噪音,參與KTV娛樂活動時間不宜過長等。
5.要有規律地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防範耳聾要從青壯年做起,不可大意。
最後,再次提醒大家:
避免不良作息
養成良好的“用耳”習慣
如發現聽力有明顯問題
建議馬上就醫
防止出現更大損害。
本文受訪醫生:
文/編輯丨Mkiki
部分内容參考:突發性聾診斷和治療指南(2015)
圖檔來源丨微網誌截圖 123rf 南方都市報
稽核丨藍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