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字人民币試點進入下半場

“據國際清算銀行調查,在65個國家或經濟體中,60%的中央銀行已在進行數字貨币實驗或概念驗證。”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區塊鍊研究組組長、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近日在2021全球财富管理論壇上表示,我國要抓住數字貨币創新發展的機遇,把數字人民币打造成全球最佳的央行數字貨币,這不僅有利于推進普惠金融,而且有利于在數字經濟時代促進全球貨币金融體系的均衡和協調,維護我國的貨币主權,保護我國的金融安全,進一步提升我國的國家實力。

李禮輝表示,我國的法定數字貨币或央行數字貨币稱為“數字人民币”,有以下五項特征:一是采用中心化管理和雙層營運模式,以保證貨币政策傳導機制的可靠性,保證貨币調控的效率;二是兼具賬戶和價值特征;三是采用“賬戶松耦合”加數字錢包的方式,可以實作支付即結算,并按“小額匿名,大額依法可溯”原則實作“可控匿名支付”;四是應用集中式和分布式混合技術架構,應用可信計算、軟硬體一體化專用加密等技術,采用多層次安全體系;五是可加載智能合約實作可程式設計性,執行有條件自動支付,支援業務模式創新。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程實介紹說,截止到今年6月底,數字人民币試點場景超過322個,覆寫了生活繳費等多個領域,包括雙碳屬性公司代發、産權交易的雙向支付,以及在低碳出行領域消費者可以通過低碳行為使用人民币,這展現出數字貨币支援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激發出數字經濟的新活力。

具體來說,程實表示,數字人民币有望提升财富管理的普惠性,數字貨币能夠輻射無網絡和偏遠條件的支付場景,這将捕獲“長尾人群”的交易行為。另外,監管部門将能夠借助數字貨币的推廣和普及追蹤實體經濟中的微觀動态行為,通過大資料分析有效防範風險。此外,數字人民币主要由商業銀行來承兌,這将加速傳統金融機構數字化的轉型。同時,數字人民币以可控性打破了網際網路企業的流量壟斷優勢,推動傳統金融機構以良好的風險控制能力推進多元化業務的發展。

“在數字人民币試點進入下半場之際,政府在推進數字人民币試點的過程中,需要把握微觀細節,進一步豐富場景的應用。我國可根據不同城市和場景的自身特色來推進數字貨币的試點,并加強區域關聯。”程實說,例如,在海南重點發揮自貿港的優勢,進一步擴大數字人民币在免稅購物場景、跨境進口電商的使用,在提升支付效率的同時,更好地促進自貿港貿易往來和資金流動的便利化。此外,目前數字人民币的試點大多數是區域性的活動,但數字人民币作為現金的補充,在試點到一定階段需要展現現金的普适性和通用性,是以,探索跨區域的錢包支付場景的互通也是一個重要方向。

在程實看來,除了日常的高頻消費場景之外,還可以增加數字人民币更新功能,也就是它的可程式設計性,即在合規的前提下,在特定場景、特定時間按照約定條件可通過數字人民币進行某種支付活動,這意味着數字人民币的使用具有更多探索的可能性,也是整個數字經濟特别是數字貨币在全球發展的重要方向。

“央行數字貨币有條件成為改善全球支付環境的主要工具。我國的央行數字貨币實驗領先全球,在央行數字貨币全球化程序中,應力争主導地位,抓緊研發數字人民币的批發型功能,适應金融機構之間支付清算的需求。”李禮輝說道,數字人民币要實作相關國家和經濟體之間無障礙、高流量的跨境支付,既涉及技術标準、技術平台的協調,也涉及貨币主權、外彙管理、彙兌安排、監管合作等諸多制度性、政策性問題。中國人民銀行已經明确,将在充分尊重雙方貨币主權、依法合規的前提下探索跨境支付試點,并遵循“無損”“合規”“互通”三項要求,與有關貨币當局建立法定數字貨币彙兌安排及監管合作機制。

來源:中國貿易報記者 周東洋

投稿/建議:[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