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越南戰争是二戰後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局部戰争,對美國而言:這也是參戰人數最多、耗資最大的戰争。這場戰争從1955年一直延續到1975年,在這整整二十年的時間裡美國在越南戰場先後投入650000人,在戰争過程中死亡58202人、負傷303616人、失蹤2500人、損失飛機8612架、耗資2500億美元。參戰的美國盟友也都有各自不同程度的損失。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這其中南韓死亡5099人、負傷10962人、失蹤4人;澳洲死亡474人、負傷4307人;紐西蘭死亡37人、負傷187人;泰國死亡1351人、負傷5000人;中國台灣國民黨當局死亡1人;而南越當局據保守估計也至少有220357人死亡、1170000人受傷。在付出重大損失後美國最終還是不得不撤出越南,而美國所扶植的南越政權也沒能逃脫覆滅的命運,越南戰争也是以被視為美軍戰史上少有的失敗。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越南戰争與北韓戰争一樣被美國視為是一場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打的一場錯誤的戰争。那麼美國為什麼要打這樣一場錯誤的戰争呢?事實上越南戰争的爆發和北韓戰争也有一定的關聯:北韓戰争後美國被迫在自己未能取勝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美國在北韓戰争中最大的損失不是來自于物質層面的,而是來自于精神層面的強烈挫敗感。這種挫敗感對美國的全球霸權造成了一定沖擊。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1944年7月1日44個國家或政府的經濟特使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舉行聯合國貨币金融會議,正是這次會議确定了二戰後的國際貨币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在這一體系下美元直接與黃金挂鈎,世界上其他貨币與美元挂鈎,美元作為國際交易的結算貨币。由此奠定了美元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霸權地位,也奠定了美國在國際貿易金融領域的壟斷地位。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1945年7月16日5時30分美國在新墨西哥州離阿拉木郭多50英裡的一片廣闊荒蕪地區成功進行了世界上首次核試驗。美國就這樣成為了掌握全球金融霸權的國家和全世界第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與此同時美國開始被奉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盟主,由此構築起了以自己為核心的盟友體系。這時放眼全球唯一能與美國分庭抗禮的就是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自從二戰結束以來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就為争奪全球霸權而各種明争暗鬥:雙方一方面設法鞏固自己的陣營,一方面努力争取廣大的第三世界國家。被奉為資本主義陣營盟主的美國在北韓戰場的失利被一衆小弟和廣大的第三世界國家全都看在了眼裡。美國要維護自己的全球霸權就有必要在全世界面前重新樹立自己的權威。美國為了彌補在北韓戰争中損失的權威開始把目光投向東南亞地區。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東南亞地區在二戰前是英、法、美、荷等國的殖民地,隻有泰國在名義上保持着獨立國家地位,等到太平洋戰争爆發後日本占領了整個東南亞。日本對東南亞的占領具有兩面性:一方面日本殖民者取代歐美殖民者成為東南亞地區新的統治者、掠奪者、壓迫者;另一方面日本人到來也摧毀了之前歐美殖民者在東南亞構築的殖民體系。等到日本戰敗投降後東南亞各國紛紛爆發了争取民族獨立的運動。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越南在東南亞各國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國家:越南在地緣區位上是一個東南亞國家,然而越南在文化上卻因為受中國影響而具有明顯的東亞特色。古代越南和北韓、日本一樣被視為是東亞漢字文化圈的成員之一。越南在早期曆史上曾有過上千年的時間是隸屬于中國古代王朝的郡縣管轄之下,直到唐末五代時期才在中原割據混戰的狀态下發展成為獨立國家。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終結五代十國亂世的宋王朝在南征失利後正式冊封了越南君主,從此越南不再隸屬于中國郡縣,但維持着與中國的宗藩朝貢關系。這種狀态一直維持到近代西方殖民主義者的到來:1885年中法戰争結束後法國在《中法新約》中要求清政府放棄對越南的宗主權,此後越南實際上已淪為法國殖民地,法國進一步将越南、寮國、高棉整合成為法屬印度支那殖民地。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由于法國的印度支那聯邦總督駐紮在西貢(1902年後改河内),是以越南事實上成為法屬印度支那的中心。20世紀30年代初越南、寮國、高棉三地的民族獨立運動人士為推翻法國的殖民統治在國産國際的幫助下成立了印度支那共産黨,這一時期以胡志明為核心的越南民族獨立人士成為印度支那共産黨的實際控制者,越南事實上成為了印度支那三國獨立運動的中心。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二戰時期法國在歐洲戰場被德國的閃電戰迅速擊敗并投降,作為德國盟友的日本乘虛進入法屬印度支那。這時越南的革命上司人、日後的越南民主共和國的締造者胡志明正在中國參加中國共産黨上司的八路軍的抗日救亡運動,他還在中國的《救亡日報》上發表《越南人民與中國報紙》一文,在這篇文章中他表示“越南人民的解放運動是中國抗日戰争的同盟軍,中國的抗日戰争是與越南的解放運動休戚相關的。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在以胡志明為核心的越共号召下越南人民掀起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革命高潮,于是越南北山地區的群眾在越共地方黨組織的上司下奪取逃跑法軍的武器舉行武裝起義。在此之後的兩個多月裡越南南部的高嶺、嘉定、永隆、薄素等地人民紛紛起義并在一些鄉和郡成立了革命政權。1941年1月13日越南南部爆發士兵起義,不過這些起義無一例外都被鎮壓下去了。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日本盡管能成功鎮壓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人民發動的起義,但卻無法扭轉自己在整個戰争中的不利态勢:一方面日軍大量有生力量被牽制在中國戰場不得動彈,一方面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不斷推進自己的跳島戰術。最終在美國投放原子彈以及蘇聯參戰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下日本天皇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就在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第二天越南解放軍攻克了太原(越南省份,非我國山西太原)。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越南八月革命的曆史序幕由此揭開:8月19日河内人民起義,奪取政權。8月23日中部古都順化起義,25日南部大城市西貢起義相繼勝利。從8月17日至28日越南60個省市先後起義,從南到北建立了新政權。9月2日胡志明上司的越盟(即後來的越南共産黨)在越南北方的河内以《獨立宣言》的形式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盡管越南人已宣布獨立,可法國人并不願失去自己在東南亞的殖民地。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1945年9月23日法國殖民軍卷土重來侵占西貢,在越南南方扶植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同胡志明上司的越盟對抗,此後越南人民展開了長達9年的抗法民族解放戰争。越南的革命形勢也鼓舞了寮國和高棉的民族獨立運動:1945年10月12日寮國宣布獨立并成立了伊沙拉陣線。1946年西薩旺馮統一寮國,建立寮國王國。到了1953年11月9日高棉也正式宣布獨立。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1954年3月13日下午越盟上司下的北越政權與法國殖民軍之間爆發了奠邊府戰役,到了當年5月7日奠邊府戰役以北越的勝利告終。越南在取得“奠邊府大捷”後于1954年7月21日迫使法國簽署了有關結束越南、寮國、高棉戰争的印度支那問題的《日内瓦協定》:越南以北緯17度線為界暫時實行南北分治——北方由以胡志明為核心的越盟上司,南方則由法國支援的越南末代皇帝阮福晪上司。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協定同時規定:将于1956年7月舉行旨在實作越南國家統一的選舉,然而這場選舉卻并沒舉行,南北分治并采取不同的意識形态和政治制度成為既成事實。越南自從南北分治以後南北雙方都一直試圖完成國家的統一。當時越盟上司下的北越政權由于是在長期的戰争中得以建立起來的,是以在戰鬥力上實作了對法國人扶植的南越政權的全面壓制。越盟上司下的遊擊隊頻繁的南越境内展開行動。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同時越盟作為印度支那三國革命的實際上司者在寮國和高棉也有相當的影響力。奠邊府戰役失利後法國在整個印度支那實行全面的戰略收縮,越盟的勢力開始在越南南方和寮國、高棉境内迅速擴張,這就引起了美國的高度警惕。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美國就對社會主義在亞洲的擴張心存警惕,為此美國一方面積極扶植日本以遏制社會主義在亞洲的擴張,同時加強了自己在北韓半島和印度支那地區的軍事力量。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在當時東西方冷戰對峙的格局下美國認定社會主義在越南的勝利将導緻社會主義逐漸擴張到整個東南亞,進而削弱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的戰略優勢——這就是肯尼迪時代提出的 “多米諾骨牌效應”:如果“赤色浪潮”淹沒了越南,那麼東南亞國家乃至印度、日本的安全都将會受到嚴重的威脅。随着《北韓停戰協定》的達成美國開始将自己的戰略重點轉移到包括越南在内的印度支那地區。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美國發動越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為了遏制社會主義革命在東南亞的蔓延、與紅色蘇聯争奪戰略空間。此外美國也想通過戰争為國内的軍火商集團牟利。美國的政府和媒體受利益集團和遊說團體的影響其實是很深遠的。美國總統、議員的選舉是相當燒錢的,這意味着他們需要财大氣粗的财團支援。這其中軍火商集團就是足以影響美國政壇的一股重要力量。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二戰期間美國組建起了全世界最大的軍火工廠。美國的軍火工廠每年生産出來的武器裝備可以武裝半個世界。這麼大的軍工生産産量在二戰結束後當然不可能停下來——畢竟資本的逐利性決定了軍火商們會千方百計擴大銷量。布什發動伊拉克戰争就得到了國内軍火商集團的支援,而當年美國介入越南戰争其實也有同樣的原因。事實上越戰期間美軍的炸彈使用量比整個二戰還要多。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一開始美國試圖通過扶植南越政權的方式遏制北越的發展:1955年10月26日美國標明的代理人吳庭豔組織了公民投票,結果有98%的人支援廢除君主制,于是越南的末代皇帝阮福晪被廢黜,随即越南南方成立了越南共和國。在當時東西方冷戰的格局下南越自成立之日起就得到了美國、法國、英國和台灣當局的支援,而北越則得到了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支援。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然而由于南越政權實在腐朽透頂,以緻于一再敗于北越之手,這就迫使美國不得不像在北韓戰争中一樣親自介入戰争:1961年美國與南韓、菲律賓、泰國、澳洲、紐西蘭等國組成聯軍正式介入越南戰争。要說美國扶植的南越政權真可以算得上是爛泥扶不上牆:南越在和北越的戰鬥中一敗再敗,最終把本來試圖通過扶植代理人坐收漁利的美國卷入了戰争中。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也許有人會覺得越南戰争中南越的表現和北韓戰争中南韓的表現好有一比,事實上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的确如此。然而如果真要比爛,那麼南越恐怕連南韓都還不如:北韓戰争中南韓軍隊雖一觸即潰,但韓軍的作戰意志還算比較頑強,以緻于在開展初期韓軍在面對T-34坦克束手無策時常有韓軍士兵抱着炸藥包和坦克同歸于盡。韓軍在美軍介入北韓戰争之前被全殲或是大規模投降的現象還是比較少的。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相比之下南越在越南戰争中的表現簡直就是兵敗如山、降兵如毛。别看南越戰鬥力不行,可搞内部政治鬥争和A錢斂财可是能手,一時間南越群眾無不對政府失望至極。同時美國人也對南越當局倍感失望——美國政府和士兵都開始思考一個問題:自己花費大筆資金,甚至不惜介入戰争所要保護的難道就是一個毫無戰鬥力可言且不得人心的腐敗政府嗎?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越來越多的美國兵開始質疑政府的戰争宣傳,開始懷疑那些犧牲的戰友究竟是在為何而戰。越南叢林茂密,氣候濕熱,對遠道而來的美軍而言他們最先面對的敵人不是越軍,而是毒蟲蛇蟻和濕熱天氣,因水土不服導緻的大量非戰鬥性減員令美軍老兵至今記憶深刻。對親生經曆過那場戰争的人而言:簡直就是惡夢般的回憶,以緻于大量越戰老兵在回國後選擇了自殺,這甚至為醫學上創造了一個專有名詞“越戰創傷綜合症"。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相比之下作為對手的北越的實力不容小觑——從40年代起越南就一直處于長期持續不斷的戰争狀态:先是抗日、再是抗法、接着是抗美,在長期的戰争狀态中越南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越南戰争期間北越當局擁有110萬左右的正規軍和200萬左右的“民兵骨幹”,這其中有30多萬訓練有素的實戰經驗豐富的老兵。抗法戰争中陳赓大将曾幫助訓練過北越軍隊。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同時北越的武元甲大将也曾系統專研過毛澤東主席的軍事思想,借鑒中國軍隊的遊擊戰經驗根據越南的地形和氣候特點因地制宜同法軍、美軍展開遊擊戰、陣地戰、道地戰、地雷戰、山地阻擊戰、夜襲戰、破襲交通戰、叢林戰,同時充分發動人民群衆支前。尤其是這時越南軍民已掌握了一套适應叢林山地作戰的遊擊戰法,本土作戰的他們顯然對氣候、地形更為适應,是以占據着天時地利。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越軍總是能神出鬼沒地出現在美軍面前。而美軍的機械化部隊往往受制于複雜的地形而無法深入戰區。至于人和方面也是無可置疑——北越内部的團結一緻顯然是亂哄哄的南越及其美國盟友所無法比拟的。況且越南戰争并不隻是美國與越南之間的戰争,而是在當時的冷戰格局下被視為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陣營之間的戰争,是以越南得到了來自中國和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大力支援援助。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寮國和高棉允許越南通過自己的國土建構約2萬公裡的補給運輸路線——胡志明小道;古巴派兵協同北越軍隊進入南越作戰;北韓為北越當局提供情報支援;東德為越共部隊提供了武器裝備;蘇聯派出顧問幫助訓練越共部隊。相比之下直接毗鄰越南的中國給越南提供了更大的幫助:中國向越南提供了足夠裝備陸海空軍200多萬人的輕重武器、彈藥和其他軍用物資。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除了直接提供武器等軍用物質之外中國還為越南提供了上百個生産企業和維修廠、2億多米布匹、3萬多輛汽車、50多萬噸糧食、200多萬噸汽油、6.35億現彙;幫助越南建設了數百公裡的鐵路和3千多公裡的油管;中國還允許允許越軍官兵進入中國境内受訓,與此同時有1146名中國援越烈士長眠在越南的國土之上。除了來自國家層面的援助之外越南甚至得到了來自包括美國、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的左翼社會主義人士的支援。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1971年春美國空軍第1021分遣隊的報告提及:在安江省龍川市的越共第3001營中有16名來自西方國家的“紅色”志願者。遠渡重洋的美軍要面對的是獲得整個社會主義陣營大力支援的本土作戰以逸待勞的越軍,到底最終強龍沒能壓了地頭蛇。況且美國自己的戰鬥意志也并不堅定——美國從一開始就試圖将戰争限制在一定規模程度之内,盡力避免使戰争成為整個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的全面對抗。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為避免刺激越南的北方鄰國卷入戰争,進而使自己陷于第二次”抗美援朝“戰争,是以美國地面部隊一直盡力避免在北緯17度線以北采取動作。盡管美國空軍曾出動大批飛機轟炸北約,可這時畢竟不像日後的海灣戰争時期——單純依靠制空權優勢而缺乏地面部隊的配合是難以擴大戰果的。時間一久北越方面也總結出一套應對美國空襲的行之有效的辦法,是以美國的空襲行動所能起的作用越來越小。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與此同時美國國内的反越戰呼聲愈演愈烈:越戰的慘烈程度使美國很多家庭都出現了越戰後遺症。與此同時美國人對自己國家所扶植的南越政權的獨裁腐敗也是失望透頂,他們難以接受自己付出重大犧牲所要捍衛的是一個獨裁腐敗的政權這一現實,于是自1961年起美國各大媒體就掀起了反越戰運動。尤其是我們需要考慮到這樣一個現實——越戰對美國而言是電視普及後第一次大規模海外戰争。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電視裡血淋淋的傷亡場面可比報上單調的傷亡資料更為震撼人心。與此同時越戰也成為了消耗美國财力的無底洞:戰争期間美國的對外貿易逐漸衰弱,美元危機頻發,直接導緻美國自二戰結束後持續25年的經濟繁榮的終結。同時越戰也加劇了美國國内的種族問題和民權問題,使國家處于極度的分裂狀态:早在1965年美國反戰團體就組織了“全國争取越南停戰委員會”。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1967年4月紐約爆發了30萬人的和平遊行。1968年美國國内的反戰呼聲更加高漲,美國人民同樣對這場無法取勝的戰争已經厭惡。1969年,美國陷入了第五次經濟危機,而越南戰争則加深了美國的政治危機,反戰運動空前高漲。最終美國政府面對國内此起彼伏的洶湧民意不得不結束這場代價重大的戰争:到了1975年4月30日南越方面已再也無力組織抵抗,美國大使館已在開始焚燒機密檔案并進行撤離的準備工作。

美國為什麼不惜花費巨資發動越戰

當天上午7點53分最後一批留守在美國使館的海軍陸戰隊員徐徐降下了美國國旗,然後乘直升機轉移到遊弋于越南領海的中途島号航母,在這一撤退過程中有兩名隊員被落在大使館院子裡的迫擊炮彈炸死,成為美軍在越南戰争中最後兩名陣亡人員。5個小時後北越坦克轟鳴着沖入了南越總統府。南越代理總統楊文明随即宣布投降。1976年7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國在統一越南共和國後重新定國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