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錢戀水 編譯
《曼克》(Mank)拿到十項奧斯卡提名,和去年Netflix出品的《愛爾蘭人》相當。後者最終空手而歸,《曼克》會重蹈覆轍嗎?

《曼克》海報
十項提名中,有一項給了配樂。特倫特·雷諾(Trent Reznor)和他“九寸釘”的夥伴阿提克斯·羅斯(Atticus Ross)所做的配樂貼近影片中的1930年代,與“九寸釘”工業雷霆的風格迥異。隻聽原聲碟的話,大部分時候你會覺得它熟悉、悅耳,偶爾頑皮,亦有觸及驚悚和悲傷之處。
《曼克》是一部叙事交叉跨越時代的黑白片,主角赫爾曼·J.曼凱維奇是個才華橫溢的賭徒,習慣把酒精汩汩地灌入大嘴。他的一生算不上光彩得意,他本人亦缺乏于逆境中發奮的精神力量。但這樣一個潦倒之人,到底在被酒精和失意摧毀前交出《公民凱恩》的劇本。雷諾和羅斯的配樂與曼凱維奇緩緩下沉的人生相熨帖,卻不缺少混沌沉浮中銳利的鈎子,像貓咪亮出利爪。
《衛報》同時連線采訪了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和特倫特·雷諾。《曼克》是兩人合作的第四部電影。2010年至今,雷諾是芬奇每部電影固定的配樂搭檔。更早之前,他們的路徑就已交錯。芬奇在1995年的經典《七宗罪》裡用了“九寸釘”的《Closer》。重新編曲後,這首歌出現在影片開頭介紹演職員處,在主角John Doe的幾段蒙太奇處播放。十年後,已經離開MV領域轉戰大銀幕的芬奇破例為九寸釘單曲《Only》拍攝MV,效果奇佳,助推單曲登頂排行榜。
《搏擊俱樂部》的故事要迂回一些。雷諾和九寸釘沒有直接參與電影配樂,但原書作者恰克·帕拉尼克(Chuck Palahniuk)認為樂隊的《The Downward Spiral》對書影響頗深,他邊循環播放邊寫下很多章節。欣賞和好感通常是互相的。雷諾也很喜歡《搏擊俱樂部》。幾年前芬奇有意想把電影搬上百老彙舞台,第一個想到的配樂作者就是特倫特·雷諾。
大衛·芬奇從拍攝音樂錄影帶起家,他對音樂和對影像幾乎一樣敏感。“我喜歡把不馴順的地下音樂帶到百老彙。這種音樂最輝煌的時刻或許已經過去。我不覺得現在還有人願意大老遠地專程去看白人男性發洩不滿。但我還是喜歡這麼幹。”
與大衛·芬奇合作之前,特雷特·雷諾沒有想過他的音樂事業将擴充至電影領域。盡管他和大衛·林奇在1997年的驚悚片《妖夜荒蹤》(Lost Highway,1997)中有過合作,如果沒有芬奇,他接下來仍可能隻是偶爾試水電影配樂。
2011年,特倫特·雷諾(右)與阿提克斯·羅斯憑借大衛·芬奇執導的《社交網絡》的電影配樂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這也是芬奇和特倫特·雷諾的首次正式合作。 視覺中國 資料圖
大衛·芬奇和特倫特·雷諾的首次正式合作始于《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2010)。影片講述Facebook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erg)走出哈佛校園,締造網際網路社交王國的故事。紮克伯格深夜穿過哈佛時,主題曲《Hand Covers Bruise》響起。伶仃的鋼琴琴音清澈,合成器霧氣重重,把紮克伯格的雄心與焦灼推向快軌,消失在夜色中。回憶多年前聽到音樂時的靈光,芬奇依然沉醉:“這首歌塑造了人物的深層性格。電影裡的音樂從來不僅是用來支撐導演的意圖。特倫特和阿格提斯為我們提供了一條通往陌生人内心的通道。”芬奇很欣賞這對老搭檔:“他們最厲害的地方在于塑造世界的能力。你聽到的不僅是一首歌,還是一首來自心靈深處的歌。”
随後是兩部驚悚片《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和《消失的夫妻》(Gone Girl),接着就是去年的《曼克》。
十項奧斯卡提名無論最後有無斬獲,總是一樁喜事。“他不會不開心的。”芬奇并未明說“他”指的是誰,可能是電影的主人公曼凱維奇——《公民凱恩》的編劇,也有可能是他已故的父親傑克·芬奇——《曼克》的編劇。大衛·芬奇的父親傑克2003年去世,《曼克》的劇本寫于1990年。1997年,父子二人曾試圖把曼凱維奇的人生搬上銀幕,但終究沒來得及在傑克生前完成。“我把曼凱維奇看作一個有趣、古怪、邊緣的人。我想獻給他一部關于他的電影。”
傑克生前沒有留下對電影音樂的任何想法。找到雷諾和羅斯之前,芬奇的腦子裡也沒有音樂的輪廓。“可以是伯納德·赫爾曼式的(《公民凱恩》的配樂者,也是希區柯克的重要合作夥伴),或者類似《戰場上的快樂聖誕》(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1983)。反正他們說什麼,我都準備買單。”
最後他們決定,就用那個時代的聲音。“大衛說,他設想中的這部電影就像置身于墓穴之中,和《公民凱恩》在同一個時代。”雷諾和羅斯從模仿當時流行的音樂着手,逐漸發現巨大的樂趣。從大樂隊編制到打擊樂,爵士到交響樂,他們越玩越起勁,音樂的容量日益豐滿。
曼凱維奇走向沙漠影棚的一場的戲中,雷諾給的配樂像恐怖片。劇作家走向決定命運的時刻,意義雖然重大,芬奇也忍不住問他:“會不會太毛骨悚然了,要不要那麼誇張?”雷諾的想法是:“如果伯納德·赫爾曼活過來做配樂,他恐怕會把什麼橋段都配成末日四騎士降臨。”這條最早創作的音樂預告了曼凱維奇的放逐,為其餘的配樂照亮前路。
《曼克》劇照
這組導演-音樂家的合作順暢建立在互相欣賞的基礎上。之前雷諾給Netflix出品的驚悚片《蒙上你的眼》(Bird Box)配樂,活幹得很勉強。“我接到一個電影配樂工作總要先讀劇本吧。那次讀劇本的時候我就奇怪,别人都不看劇本的嗎,難道沒人注意到劇情根本就站不住腳?當我加入一個電影團隊,發現自己比所有人更關心這個問題,怨恨的壞情緒就跑出來了。”芬奇的劇組不會出現這個問題,“他自己總是所有人之中最有熱情的。”
雷諾和羅斯很感謝芬奇給他們的創作自由——不幹擾,不設制作人,更加沒有觀衆試映。“諸如此類的狗屁都不存在,我們隻需要竭盡全力把音樂做出來。這才是藝術創作。”
大衛·芬奇也羨慕雷諾的創作自由。上世紀九零年代初,新人導演(此前履曆上隻有MV和廣告片)大衛·芬奇宣布執導《異形3》(Alien 3),令粉絲很不安。影片上映,票房撲街,輿論毀譽參半(毀大于譽)。芬奇不走前輩的老路,另辟蹊徑探尋異形的生命力和隐喻,把驚悚片拍成文藝片,新導演的創作意圖呼之欲出。
當年他受命後去往倫敦,第二個月就不堪重負。“開機第一天我給經紀人打電話,跟他形容片方的各種指手畫腳。經紀人讓我先忍忍,到第二部就能自己做主了。我受不了,這隻是90天工期的第一天而已!我把經紀人解雇了……”
單打獨鬥的音樂人還是比較幸運。1989年九寸釘發表《Pretty Hate Machine》時,雷諾并沒有想過這是他們一鳴驚人的機會。“我隻是覺得當時的九寸釘還未完全确立風格,是以我也沒有一舉做成什麼樣子的野心。我很相信那張作品,但不覺得它會征服世界。那段時間,我們都想走The Cure或Depeche Mode的路。”
《曼克》的劇本完成于《異形3》之前。這意味着這部電影在芬奇生命中存在的時間比他的處女作更久。完成後是否怅然若失?“可能我太抽離于自己的情緒了。”芬奇嘲弄地抽抽鼻子,“我現在把空出來的空間視作19英寸的免費空間。”放什麼,奧斯卡獎杯?他笑了:“我可沒這麼說。”
責任編輯:陳詩懷
校對:丁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