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春秋小劇場
偶爾不周六更新 | 作者陳華
當曆史的車輪無可阻擋地駛入東周時代後,聲威日墜的周天子,面對門可羅雀的朝堂,也想重振文武大業。可是,他們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卻異常骨感。他們不僅在與諸侯的面對面實戰中落敗,而且王室内部也開啟了一連串庶孽之亂,真個是"蕭牆之内,隐若敵國",這叫他們如何雄起。在東周王室的首場庶孽之亂中,從前輔政功高的世卿周公都因為站錯隊,成了可憐的犧牲品。

場景一: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姬林率軍讨伐鄭國,雙方會戰于繻葛(今河南長葛)。
周公姬黑肩率領陳國軍隊,為左軍,對陣鄭國大夫曼伯。蔡、衛軍隊為右翼,對陣鄭國上卿祭足。
周桓王面對鄭莊公姬寤生,大聲痛斥:"爾家三代為卿,如何跋扈若此?"
鄭莊公冷聲答道:"君有命,不敢辭,但自保爾!"
話外音:洛邑,周王大殿。
鄭伯到首都朝見周桓王,周桓王一看到這個居然讓自己的叔叔姬狐做人質的臣子,就來氣,言辭之間表現得很不禮貌。(本來周鄭交質應該是周桓王的父親姬洩父去的,可是人家挂得早,于是,這丢天家臉面的事隻好讓姬狐頂缸。姬狐在鄭國憋屈了多年,好不容易熬到長壽的父親周平王挂了,自己可以翻身做主人了,哪知道就在他回國繼位的途中,卻因勞累過度也挂了。周桓王失而複得地登上了王位,其實真心該感謝鄭莊公的)。
黑肩一聽有點蒙圈,作為周公姬旦的後人,他們與國同休幾百年,早就明白了一個道理:花無百日紅,國無百年強,在禮崩樂壞的今天,對那些日益驕橫的諸侯,還是少得罪為佳。于是,他好心谏道:"自周室東遷,多虧了同姓的晉、鄭兩國的幫助。如今,王室的風光大不如前,我們客客氣氣地歡迎他們來尤恐不及,哪裡還能對他們失禮呢?"
哪知,年輕氣盛的周桓王不聽則矣,一聽更火了:"是鄭伯倚老賣老,不把朕放在眼裡。朕是天下共主,豈能受制于家臣?"
黑肩聞聽一窒,忙閉口不言。
場景二:軍前,周鄭之師,各自排好了陣勢。
曼伯看出陳兵散漫,黑肩雖極力限制,但效果并不明顯,決定由自己率先沖擊陳兵。他一面派人告知鄭莊公,一面帶頭發起了沖鋒。
鄭軍一改過去先以車兵沖鋒,再以步軍攻擊的戰法,第一次将車兵與步兵混編為可攻可守的魚麗之陣,迅速沖入了猶自混亂的陳兵之中。
黑肩急忙迎敵,可是面對鄭軍步車協同的新戰法,卻不知道如何攻防,加上陳兵戰力低下,隻得稍稍阻擊一陣,便忽喇喇地撤了個幹淨。
話外音:洛邑,鄭莊公府中,一派肅殺。
鄭莊公憤然說:"姬林小子,剛剛上位,就忘了鄭家三代之功,居然讓虢公代吾之政,實在是太可惡了!寡人必須殺殺他的銳氣!"
場景三:周營之中,一片愁雲慘霧,夾雜着傷兵的哀嚎,令人不寒而栗。
一處頗為講究的大帳内,黑肩正和鄭莊公派來的使者祭足密談着。
"祭大夫,鄭伯不臣,汝還來做什麼?"黑肩氣鼓鼓地質問。
"冢宰所言差矣,鄭氏有功于周,已曆三代,怎敢無禮于天子?隻是天子被虢公所惑,敝君無處申訴,這才不得已而為之。今聞天子受傷,敝君憂心如焚,一面在營中待罪,一面遣下臣叩問天子金安!"祭足不卑不亢地答道,臉上寫滿了委屈。
"哦,這麼說,倒是天子錯怪鄭伯喽!"黑肩不滿地說。
"敝君深知冢宰知時明禮,故遣下臣拜會冢宰,望冢宰成全!"祭足也不計較,無比真誠地向着黑肩深施一禮道。
話外音:周桓王的禦帳之中,肩頭纏着繃帶的周桓王面目猙獰地瞅着黑肩。
"大王啊,如今,鄭伯主動低頭了,我們又何必再和他計較呢?況鄭軍勢大,王師難有勝算,若再有敗衄,緻天威盡損,于國不利啊!再者,鄭伯終究是王室近支,且份屬長輩,您寬貸于他,不正表示您禮敬長者嗎?"黑肩毫無畏懼地迎着周桓王的目光懇切陳詞。
周桓王摸了摸受傷的肩頭,想起自己狼狽而逃的樣子,不覺有些癡了。
"哎~~就依叔父吧!"周桓王憋了半天,終于嗫嚅道。
關于這場戰争,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尋框輸入繻葛之戰,就能詳細了解始末啦!
場景四:十年後,周桓王病重。
臨崩前,周桓王專門把黑肩叫到榻前,拉着他的手哆哆嗦嗦地囑托道:"立子以嫡,這是文武周公共同制定的禮法,朕不敢有違。但朕的次子克,素所鐘愛,希望叔父能夠幫助他,在佗兒死後,兄終弟及!朕縱死亦無憾矣!"說到這兒,他死死盯着黑肩,本已渾濁的雙眼迸射出火焰。
"臣受大王厚恩,敢不竭盡全力!"黑肩叩頭出血。
話外音:洛邑城中,周宮射圃。
雄姿英發的王子克正在練習射箭,隻見他箭發如神,無不中的。周桓王坐在王座上,不禁低聲喝彩。
射畢,王子克換上常服,正襟危坐于父王面前侃侃而談。周桓王不禁感慨:"周室多難,莫非文武先王垂憐,降下麟兒,欲重振周室嗎?"
場景五:周公府中,周公正在召開緊急家庭内部會議。
"主人,聽說大王派單伯前往魯國,欲讓魯侯作伐,将公主嫁給齊侯姜諸兒。"一位中年家臣恭身禀道。
"我也聽說了,大王此舉,分明是想借重齊侯,擠壓主人在朝的勢力啊!"家老看出了周莊王姬佗的圖謀,小心地分析道。
"嗯,寡人也正為此頭疼!"黑肩想到周莊王正在漸漸脫離控制,也大為撓頭。
"主人,大王對您佯為恭敬,實則處處設防,還不是因為您受先王托付之重,但大王不想兄終弟及,為之奈何?為此,他甚至多年也不給先王下葬,一定是心裡有氣啊!"家老進一步剖析道。
話外音:周桓王的靈堂上,燭火搖曳。
周莊王跪在父親的靈榇前,眼中滿是不甘。
"父王啊,你總說克弟如何如何好,還想讓朕死後傳位于他。可是,你哪裡知道,克弟如今隻知道快活,根本就不肯來為您守靈啊!當年,您看輕了鄭伯,讓王室蒙羞。如今,您又高看了克弟,讓我們兄弟不睦。您真的是個好父親嗎?"
場景六:公元前694年,大夫辛伯府中,觥籌交錯。辛伯正與黑肩歡宴。
"辛大夫,先王曾有遺命,令子克承繼大統。寡人希望大夫助我!"酒至半酣,黑肩抛出了自己的想法。
"哦,這如何使得?宗周之制,立嫡以長,且大王春秋鼎盛,哪裡需要另立子克?這萬萬使不得!"辛伯異常堅定地表态。
"如何行不得,隻要大夫肯助我,我們将洛邑城門一關,然後請大王遜位避居不就行了嗎?"黑肩似乎主意已定。
辛伯不為所動,眼中噴火勸道:"妾媵并同于王後,庶子相等于嫡子,權臣和卿士互争權力,大城和國都一樣,這些都是禍亂的根本。先王雖寵溺幼子,亦不敢有違祖制,冢宰如何敢擅行廢立之事?此無成例,必為天下諸侯所棄!我與冢宰相交多年,實不願冢宰遘禍天下,請勿複言!"
黑肩無語,隻得說:"此醉話耳,大夫勿疑!"此後,他匆匆離開了辛府。
話外音:周王大殿上,周莊王正襟危坐,辛伯仗劍侍坐于旁。外面,甲士林立。
周莊王面前,擺着黑肩冰冷的屍體,旁邊跪着黑肩的弟弟黑背。
"周公世為冢宰,朕不敢有忘。黑肩雖死,其德亦不可沒,可谥曰'桓',以記其追随先王之功。自今而後,由汝繼為周公,勿失朕望,勿替家聲,欽此!"
黑背忙渾身顫抖着謝恩。
"先王停靈多年,請冢宰主持,盡早入土為安,以全人子之禮!"周莊王吩咐道。
一句話,讓新科周公猛然一震,忙施禮答道:"喏!"
"還有,子克逃亡燕國,就不必追究了,否則别人會說朕容不得兄弟!"周莊王大聲道。
"大王仁慈!大王萬福!"朝堂上的大臣腦回路瞬間通暢起來,立時山呼。
東周王室的第一場庶孽之亂就此煙消雲散。
END
圖檔來源于網絡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贊賞一下表達支援吧!
本賬号系網易新聞·網易号“各有态度”簽約賬号
知道點兒新故事了嗎?知道你就點個贊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