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劉孟琦 單成澳

“訓練成績上不去,歸根結底是訓練方法出了問題。”武警聊城支隊某部中隊長王嵩在軍事訓練研讨會上一番推心置腹的講話,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共鳴。前期,中隊急于從訓練上找成績,不斷增大訓練強度,延長訓練時間,然而,換來的卻是官兵訓練熱情減弱,有效訓練時間縮短。這一增一減、一延一縮,清晰地暴露出中隊訓練存在的短闆弱項。
為緩解官兵思想壓力,調動訓練積極性,中隊積極創新訓練方法,探索官兵喜聞樂見的訓練小妙招,滲透于日常訓練當中,力求科學提高官兵的訓練成績。
“小課堂”衍生“大收獲”
“中隊的優良傳統在一茬茬官兵的接力中薪火相傳,我們要繼承好,更要傳遞好。”戰士趙力生手中拿的獎杯,是中隊官兵憑借血性和頑強在支隊比武上赢得的榮譽。他利用訓練間隙的三五分鐘時間,将中隊的榮譽簿“搬”到了訓練場,為大家帶來了一場講解與互動相結合的現場授課。
語言樸實真摯,情緒慷慨激昂,引導官兵在回顧曆史中堅定信念,點燃了訓練激情。“短短5分鐘的小課堂讓戰士們的訓練熱情完全點燃,這全得益于中隊訓練方法的創新,組訓模式的變化。”士官劉建鑫感觸頗深地講到。
小競賽促進大提升
置身中隊訓練場,加油聲、助威聲不絕于耳,走近一看,原來是中隊兩名班長正在進行器械小競賽,場面異常激烈。一位是剛晉升下士的副班長,“虎氣”正盛,一位是兵齡9年的班長,“老”當益壯,他們兩個互不相讓,誓要在這場“華山論劍”中一決勝負。最後,盡管副班長敗下陣來,卻赢得了中隊官兵的掌聲和對手的肯定,内心毫無失落感。
“小比拼、小競賽在訓練中的穿插應用,有效地活躍了訓練氛圍,真正實作了由要我練到我要練的轉變。”中隊政治指導員李帥介紹到,自訓練方法多元化以來,戰友們在訓練中互相鼓勵,在生活中互相幫助,在強化身體素質的同時,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得到了增強。
小教員發揮大作用
上等兵楊爽入伍前是一名運動康複專業的學生,受過專業的技能教育訓練,這不,他正幫助大家糾正蹲起的錯誤動作呢。”通過楊爽的講解,大家受益匪淺。列兵白楊說:“一個看似簡單的深蹲還有這麼多的門道,可見我們的訓練還有更多可以提高的地方,我一定刻苦練習,把各項專業技能做到精通。”
“每一名有特長的官兵都可以在其擅長的領域擔任教練員。”中隊長王嵩介紹到,戰士輪流登台談經驗、教方法的過程,既是幫助他們融入集體的“催化劑”,也是自我加壓,自我訓練的“提速器”。
新方法,新活力
“小舞台”牽引“大學領”
激發戰士們的訓練熱情
消除疲憊,提升戰鬥力
向着強軍興軍的目标
砥砺前行
(本文為山東武警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授權)
監 制:朱傳強
主 編:李慶領 王宜海
責任編輯:楊一鳴
值班編輯:楊 洋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小編微信:sm2018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