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武漢觀鳥協會會員何濤在武漢大學觀察并拍攝了紅頸鴕鳥,至今,武漢已記錄到423種鳥類,占我國鳥類名錄的近30%。
也就是說,全國三分之一的鳥兒,你有機會在武漢相遇。
為什麼鳥兒喜歡武漢?文祿君在這裡以一張傲然的"成就表"向你展示:
武漢水域總面積2117.6平方公裡,占全市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
長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漢江在武漢交彙。中國第一和第二大城市中湖、湯森湖和東湖都在武漢。
全市166個湖泊總面積803.17平方公裡,湖面率全國最大城市
早在2013年,武漢就是全國首個啟動"濕地生态補償機制"的國家,該機制規定了"食鳥莊政府補償",鼓勵濕地保護區居民愛鳥、保護鳥類。
所有這些優良的條件使武漢成為世界上最豐富的内陸濕地之一,也是鳥類的絕佳栖息地。
目前,随着天氣變冷,鳥類開始從北方向南長途跋涉。飛到武漢,發現這裡的溫度适宜,河湖不再凍僵,魚、蟲、水果等食物都足夠了。
是以,每年有超過200,000隻鳥留下來過冬。武漢的鳥類數量在冬季也達到頂峰。其實,早些年武漢并沒有那麼多絲滑的鴕鳥,用武漢大量的樟樹作為行走樹,鳥兒跟着吃。鳥兒出現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給生活帶來驚喜的蛋,這是生活在武漢的美妙樂趣。
資料來源:武漢市文化旅遊局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湖北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