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龍:最具傳奇色彩的前海洋霸主

産地:科普中國

制作:惠俊波

監督: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資訊中心

介紹

在恐龍統治陸地的時代,海洋也處于危機之中。在整個美蘇卡時期,從三疊紀開始到白垩紀末期,海洋中出現了各種可怕的海洋爬行動物,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驚人生活贊頌。在曾經主宰海洋的中年王朝無數霸主中,有一種動物在爬行動物時代末期出現在地球上,并将與之前出現的強大對手一起統治白垩紀的海洋。結果,由于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它被迫與大部分同時代的爬行動物一起退出曆史舞台。它是"來自荷蘭馬斯特裡赫特的巨大動物" - 龍。

龍:最具傳奇色彩的前海洋霸主

圖1:著名生物學家和解剖學家顧偉業。

巨大的下巴

每塊化石都有一個特殊的故事,但當談到骨骼化石的發現時,龍也許是所有古生物學中最傳奇的。

這一切都始于馬斯特裡赫特。馬斯特裡赫特位于荷蘭,那裡有一座聖彼得山,生産豐富的白垩礦石,随着勞工的開采,埋藏在礦井中的各種化石逐漸為人所知。霍夫曼是一位住在附近的荷蘭軍醫,他對化石非常感興趣,經常從礦工那裡購買各種生物的化石。他一直渴望找到一塊有價值且重要的化石,足以擴大他的收藏範圍。1774年,他終于如願以償。這一天,礦工們告訴他,他們發現了一塊巨大的、奇特的下颚化石,這是他們以前從未見過的。

興奮的霍夫曼看到化石後就瘋了,他從礦工那裡買了化石包裹的岩石,并邀請了一些專家來研究它。然而,霍夫曼不知道的是,化石和他的麻煩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龍:最具傳奇色彩的前海洋霸主

圖2:礦工發現的龍化石場景的繪畫

化石的價值是600瓶美酒

俗話說,"皮夫是無辜和有罪的",霍夫曼的化石很快就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該礦的主人,一位名叫戈爾丁的牧師,将霍夫曼告上法庭,因為他認為化石是從他的礦井中挖掘出來的,應該屬于他。結果,在教會的壓力下,化石被授予了戈爾丁神父,可憐的霍夫曼努力工作,但徒勞無功。

獲得化石的戈爾丁神父還為化石建造了一座小教堂,并将其放入其中。但在1795年,當拿破侖的軍隊席卷整個歐洲大陸時,戈爾丁神父無法保住它。法國軍隊在戰争期間占領了馬斯特裡赫特,法國指揮官下令不要摧毀化石教堂。另一方面,戈爾丁神父派人把化石藏起來,希望能把它們藏起來,不讓法國人看到。

沒想到,法國陸軍司令員也特意為這塊化石獻上了一份獎勵,這塊化石賞金竟然是600瓶美酒!喝酒的法國士兵突然炸了鍋,兩天之内,幾個士兵就擡着化石去收集。

龍:最具傳奇色彩的前海洋霸主

圖3:霍夫曼下颌骨化石,現儲存在巴黎自然曆史博物館

冉冉升起的新秀

在化石落入法國人手中後,它們被運往巴黎,在那裡由着名的解剖學家居維爾進行分析和研究。直到1822年,這塊被稱為"馬斯特裡赫特大動物"的化石才被正式命名為Mosasaurus。

經過古生物學家的不斷研究和發現,我們現在能夠了解龍何時生活在地球上的一些細節。這種巨型海洋爬行動物直到中觀世代的最後2000萬年才從小型陸生蜥蜴進化而來,以驚人的速度适應海洋并迅速專業化。它們逐漸長大,最大的龍可以達到20米長!在白垩紀晚期的海洋中,龍在海中遊動,曾經在蛇頸龍和上層龍的海洋中占主導地位的人都趕走了王位。

龍:最具傳奇色彩的前海洋霸主

圖4:普氏海王龍化石,這是最著名的龍種之一。右上方是一隻暮光鳥的骨架。

最後的霸主

當龍出現在白垩紀晚期的海洋中時,中年老海霸——蛇頸龍和上層龍逐漸放棄了在海洋中頂級捕食者的地位,而從三疊紀時期起就被稱為雄性海的魚龍早已衰落。作為一種非常成功的海洋爬行動物,龍已經在海洋食物鍊的頂端留下了自己的印記。可惜的是,就像龍主宰海洋一樣,它們的好日子卻被宇宙中的小行星完全結束了。與他們一起,世界上大約75%的物種,包括恐龍和翼龍,也被終結了,今天我們隻能從化石中看到龍的男性力量,這是最後一代中觀的霸主。

龍:最具傳奇色彩的前海洋霸主

圖5:比利時布魯塞爾儲存的海諾水龍頭骨化石。河龍是龍中最大的一條。

圖檔來源:

圖 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Cuvier-1769-1832.jpg

圖 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MosasaurDiscovery.jpg

圖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Mosasaurus.jpg

圖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Ichthyosaurus_Smithsonian.jpg

圖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Hainosaurus_bernardi.JPG

龍:最具傳奇色彩的前海洋霸主

"Kop China"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社會各界,通過資訊技術開展的科學傳播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技中國融合創作,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