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至26日,2021年度北京香山論壇專家視訊會在北京舉辦。本次會議邀請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50餘位知名專家學者參與,圍繞“堅持合作共赢,推進全球安全治理”這一主題,共同分析世界大勢,探究應對之策。
與會代表認為,目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國際安全形勢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各國應增進戰略互信,加強團結合作,提高應對全球性安全挑戰的能力,不斷改進完善全球安全治理體系。
全球安全挑戰日益嚴峻
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國際社會已存在的諸多沖突,暴露出全球安全治理中的諸多問題。“新挑戰”成為與會代表熱議的關鍵詞。
“多邊主義和國際體系的潛力正在受到挑戰。”美國卡内基國際和平研究院亞洲項目傑出學者包道格指出,盡管人類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變暖和經濟發展等普遍挑戰,但目前的應對努力還是零散的,仍然存在“走向單邊主義或集團政治”的趨勢。
在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所長蔡承國看來,國際戰略環境中存在一些令人擔憂的迹象,包括社交媒體導緻激進主義的增長、大國競争加劇、有效對話不足、行為不一緻破壞信任等。
越南國防部國防戰略研究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前所長武文抗指出,今後幾年,全世界将會繼續面臨安全形勢“複雜、快速的變化”。首先,疫情不僅是一場公共衛生危機,還會導緻經濟衰退、公共債務危機、失業等其他問題,進而對本地區乃至全球安全環境造成重大影響;其次,大國競争加劇,可能會進一步加劇政治和安全架構的分裂;最後,恐怖主義、跨國犯罪、網絡攻擊等新型非傳統安全威脅上升,對世界和平穩定構成新的挑戰。
《外交官》雜志進階專欄作家普拉尚斯·帕拉梅瓦朗認為,目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每個國家都存在國内問題,這帶來了諸多安全挑戰。例如:民粹主義,有關經濟和疫情的焦慮,對規範、規則和多邊主義的懷疑等。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樊吉社認為,目前全球戰略穩定面臨挑戰。其一,美國上司人熱衷于談論大國競争的回歸,縮小了主要核大國進行合作協調的空間;其二,在核軍備控制方面,主要國家在防擴散和裁軍領域的努力減弱;其三,大國正在挑戰現有的核秩序,美英澳三邊安全機制(AUKUS)是對現有核秩序的沉重打擊。
兩種安全觀念激烈較量
全球安全治理應往何處去?真正的多邊主義有哪些特點?國際社會再次來到十字路口,面臨兩種理念的激烈交鋒。
南韓世宗研究所理事長文正仁指出,亞太地區存在兩種互相競争的安全範式。美國希望維持甚至擴大基于聯盟的集體防禦體系,例如北約、美日印澳四國機制(QUAD)和AUKUS等。中國一直提議建立聯合國架構下的多邊安全合作,提出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前者是排他性的,假設共同的敵人和威脅;而後者是包容性的,假設不排除任何國家的安全共同體。
瑞典安全和發展政策研究所所長施萬通指出,國際體系尤其是“印太地區”正面臨日益嚴重的分化和分裂,事态發展令人擔憂。“在目前這個急于緩和疫情危機和緊張局勢的世界中,多邊主義和單邊主義的較量非常激烈”。
“建構穩定、合作、健康的大國關系,首先必須回答好和解決好基礎性問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曹延中指出,在根本立場上,是奉行社會達爾文主義、甚至種族主義,還是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思維觀念上,是堅持零和博弈,還是堅持合作共赢;在路徑選擇上,是堅持多邊主義,還是堅持單邊主義;在追求規則上,是尊重以《聯合國憲章》為基礎的國際法體系,還是用一己之私法代替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在核心利益上,是尊重對方的核心利益和重要關切,還是在這些問題上搞對抗、幹涉甚至使絆子、捅刀子。
印度政策研究中心進階研究員薩仁山指出,在“印太地區”,有必要設計一個區域架構,提供互相的安全保障。“最重要的是必須嚴格遵守國際海洋法公約,美國必須準許該公約”。
北京香山論壇秘書處副主任趙小卓指出,真正的多邊主義有3個核心特征:承認世界多樣性,大家的事情商量着辦,互相尊重、包容互鑒、合作共赢。虛假的多邊主義也有3個特點:排斥聯盟外其他國家,用軍事手段解決争端,強調“脫鈎”“競争”“圍堵”“遏制”。
應重建國際互信機制
日本國際大學副校長山口昇指出,零和遊戲是一種雙輸遊戲。“危險和希望共存。我們要盡量避免危險,找到共同點并探索未來全球發展的機遇。主要國家要擔起責任,推動持續的增長并建立和平、安全的區域環境”。
俄羅斯國際事務理事會主任安德烈·科爾圖諾夫表示,要控制不必要的風險,建立共同的危機管理機制,進一步控制軍備,減少大國競争成本;要共同解決安全問題,如避免核擴散、打擊恐怖主義、應對氣候變化、抗擊疫情、擴大疫苗接種等;要推動可持續發展,用多邊主義方式建立團結、合作、穩定的國際安全體系,實作全球的和平穩定。
美國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傑出研究員芮效儉指出,確定東亞保持和平、穩定與繁榮的先決條件是,尊重各國核心利益,減緩軍事開支增加,避免将該地區劃分為敵對或者意識形态集團的行動。大國負有特殊責任,在處理國家間關系時,不僅要考慮自己的利益,還要考慮其它國家的利益。美國需要對“印太地區”采取更具包容性的方針,明确表示願意與中國和其它國家一道促進和平與繁榮。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所長丹·史密斯認為:“我們要在行為上更加克制,在對話上更加開放,在讨論上進一步增強意願。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克服面臨的困境。”
伊朗政治與國際研究所進階研究員穆罕默德·甘吉杜斯特指出,安全,特别是本地區的安全是一種集體安全。軍事幹預不會帶來安全,隻會使現有問題進一步惡化。“我們的決心是采用包容性方法來解決地區安全的問題,通過合作來打擊恐怖主義”。
南非安全研究所所長方泰·阿坤指出,要借鑒他國抗疫經驗,在疫苗研發等方面開展更多合作,攜手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同時對疫情進行反思。“非洲經濟在疫情中受到重創,技術不平衡、教育面臨的新挑戰凸顯,促使我們關注可持續發展,提高發展韌性”。
南韓外國語大學國際研究部教授黃載皓指出,中國通過亞投行、“一帶一路”來強調全球化、開放和多邊主義,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新型國際關系。“國際社會應通過實踐利他主義,協調建立信心與信念,為國際秩序穩定作出貢獻。國際秩序的穩定,需要國際社會重建互信機制”。(記者 李嘉寶)
原标題:50餘位國際知名專家學者出席北京香山論壇專家視訊會 全球安全治理亟須團結合作(環球熱點)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