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别再叫古利特“辮帥”了,叫他“辮校”更恰當,更符合軍事常識

作者:吾評武願

衆所周知,古利特是著名的荷蘭足球明星,球員時代司職影子前鋒、中前衛和前腰,是“荷蘭三劍客”之一。很多球迷開始喜歡歐洲足球,可能就是因為加盟AC米蘭俱樂部的“荷蘭三劍客”,包括更加搶眼的古利特。

别再叫古利特“辮帥”了,叫他“辮校”更恰當,更符合軍事常識

古利特在中國有個昵稱“辮帥”,相信很多球迷也都耳熟能詳。這個昵稱來源于古利特的發型,他曾經留過髒辮,成就了“辮帥”裡面的“辮”字。但是,“辮帥”裡面的“帥”字,就值得商榷了。

别再叫古利特“辮帥”了,叫他“辮校”更恰當,更符合軍事常識

毫無疑問,“辮帥”裡面的“帥”字,是元帥的意思。元帥是一種軍銜,很多國家都在戰時才會授予軍官元帥軍銜,在平時是不會授予的,很多國家的平時最高軍銜就是上将。我們從軍官發展角度分析,一名少尉軍官要成長為元帥,在現代和當代一般都需要三四十年的時間,歐洲中世紀的貴族元帥很年輕這個情況不算。

别再叫古利特“辮帥”了,叫他“辮校”更恰當,更符合軍事常識

古利特出生于1962年9月1日,在AC米蘭大放異彩的時候年僅25歲,1998年2月從切爾西隊結束個人的足球職業生涯時也不過35歲。如果按少尉22歲,4年晉升一次軍銜來計算,他在AC米蘭時代最多算是尉官級别的“辮尉”,在切爾西退役時也不過是校官,大約是中校水準。是以說,我們把球員時代的古利特稱為“辮校”就比較恰當了。

别再叫古利特“辮帥”了,叫他“辮校”更恰當,更符合軍事常識

如果我們從上司能力角度解讀“辮帥”,這裡的帥也有可能是指上司能力。不過,古利特的執教生涯并不成功,他在切爾西執教時期就因戰績不佳而被切爾西俱樂部解除了主教練職務;在紐卡斯爾聯隊時期,他隻取得了英超第13名的成績,同樣遭到紐卡斯爾聯隊足球俱樂部解雇。在費耶諾德時期,球隊在聯賽積分榜上落後榜首埃因霍溫25個積分,古利特同樣因帶隊成績不佳遭到解雇。

别再叫古利特“辮帥”了,叫他“辮校”更恰當,更符合軍事常識

在荷蘭國家隊時期,古利特隻是迪克·艾德沃卡特的助教,在世界杯歐洲區預選賽中失利之後,古利特也離開了荷蘭國家隊教練組。是以說,在主教練崗位上,古利特非常失意,距離元帥的标準也差得很遠,更重要的是,他那時已經留起了3毫米的圓平頭,連“辮帥”裡面的“辮”字都已經沒有了。

别再叫古利特“辮帥”了,叫他“辮校”更恰當,更符合軍事常識

我們必須承認,在足球曆史上,古利特給中國球迷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他在球場上的球風優雅華麗、舉重若輕,作為中場球員好像一團花火一樣左沖右突,讓每一個球隊的對手都為之膽寒。而在軍事曆史上,很多校官也勇猛善戰,為戰争的勝利立下過不朽的功勳,從這個角度講,把古利特“辮校”也是極為恰當的,可以減少歧義,也讓他的足球人生顯得更加的平和自然。

别再叫古利特“辮帥”了,叫他“辮校”更恰當,更符合軍事常識

之是以選擇這樣的切入點來介紹古利特這位足球明星,是受到了一些美食領域自媒體作者的啟發,他們經常讓讀者對于某種食材“别再煎、炒、烹、炸、煮、炖、焖了”,總會選擇一種另類的烹饪方式,而且最終的結果都是“上桌就掃光”。大家說說,我這個标題是不是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軍事領域作者被美食領域作者啟發,是不是也很魅惑?

以上就是今日頭條賬号“吾評武願”發表在位元組跳動公司旗下的今日頭條媒體平台上的趣味軍事解讀類稿件,希望越來越多的朋友關注位元組跳動公司旗下的今日頭條,熱愛位元組跳動公司旗下的今日頭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