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怎樣才能拍出好照片

怎樣才能拍出好照片

智能手機的普及,拍照也越來越輕松。

遇到好玩好看的場景,掏出手機拍一張,如果很滿意,發發朋友圈,獲得點贊若幹。

然後這些照片很少再被翻起,直到換了新手機,徹底消失。

這些随手的照片,沒人再記得,也說不上好不好了。

好照片會有标準嗎?

肯定是有的,但判斷起來會相當困難。

很多人為了掩飾對此問題的思考,往往會說,我就拍着玩玩高興的,于是終生不知好照片為何物。

如果真心熱愛攝影,您對這個問題會相當糾結。

随着眼光的進步,往往也會導緻拍攝方法的變化,這變化往往是一個自我痛苦掙紮的過程,甚至看起來是在退步,也會受到很多非議。

然而我以為,高貴的痛苦,比廉價的快樂更有價值。

本文列舉的好照片五重境界,純屬小林瞎編,并無科學依據,僅供參考。

1

第一重:叙事的照片

把你想說的事,通過照片說出來。

這個層次,隻要經常拍拍怕,一般都能達到。

準備吃的一道菜,見到一個漂亮姑娘,看到的一片好風景,拍下來,不管是相機還是手機,這事說起來容易,其實也不容易。

尤其是自拍,選出哪一張,加什麼濾鏡美化,都是煞費思量的問題,松懈不得。

需要有基本的構圖技巧,光影的基礎知識,能突出視覺重點,不該糊的時候不能糊。

這樣的照片,已具備攝影語言的基本特征,不同于文字語言,通過圖像的組織,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對這樣的照片,你通常得到的評價會是:

“羨慕你又出去浪了!”

“你好美!”

“看起來好好吃!下次帶我去~”

要判定這樣的照片很簡單,發到朋友圈,别打一個字,看看大家是否明白你想說啥。

2

第二重:美麗的照片

經過第一重的訓練,你會希望照片更漂亮一點,于是開始追逐更好的拍照手機和相機,更專業的鏡頭,整天讨論相機的成像風格,鏡頭的焦外和光圈。

開始注重拍攝方法和角度,能通過攝影技巧,把一個平淡的地方拍得光彩奪目,比如會找些花做前景拍風景,會用長焦大光圈和反光闆拍美女,慢門拍流水等等。如果拍不好,還會使用後期工具不停加工。

這種漂亮照片有可能被展出,獲獎。其不足在于,如果不署名,沒人想象得出來是你拍的。大多數的攝影愛好者都會在這個階段止步,慢慢喪失拍攝的興趣,或終生興緻勃勃地拍攝漂亮而無個性的照片。

對于這樣的照片,你得到的評論會是:

“你拍得真好看!”

“哇,你是怎麼做到的?用的什麼手機?什麼相機鏡頭和參數?能告訴我型号嗎?”

3

第三重:攝影師的照片

如今攝影師是一個比較泛濫的職業,隻要你買套昂貴器材并挂在脖子上,便可獲得此稱号。

然而,真正的攝影師,是一個比真正的畫家或詩人還稀少的群體。

要獲得攝影師的稱号,不能靠沉重的攝影包、散亂的長發、塞滿配件的攝影背心或爽朗的大笑。

您得有自己的風格。

在具備能讓照片美麗的基礎上,攝影師會探索屬于自己的攝影風格和語言體系,客戶們也會因為你的獨特風格而來光顧。

當然,事實上每個人的拍攝都會有自己的個性,照片裡有自己想說的話,但是這些個性能得到大衆的認可,是相當困難的事。

是以你必須先得讓自己的内心非常美好,照片才會美好起來。

當然陰暗起來也可以,這世界也有很多陰暗的人。

這階段能得到的評價是:

“一看就是你拍的!”

“不光漂亮,也很有意境呢!”

“哇,好創意!你是怎麼想到的?”

4

第四重:動人的照片

這一階段的好照片,也可以稱為内心的照片。

拍攝這類照片的,通常是從一個成功的攝影師蛻變而來,他們厭倦了迎合讀者,于是開始試圖構造服從自己内心的語言體系,有些還相當艱深複雜。

這類照片通常會對傳統攝影體系充滿挑釁,有時簡直是難以理喻,然而如果你耐心看,也許能發現偶然其中的必然。

當然也常會有一些飛越前三個階段的天才出現,然而英才總被天妒,我常看見這些人閃耀一會就消失了,可能是因為得來太容易吧。

這個階段,觀衆群會産生極大的分裂。

有些人看到會為之震撼感動入迷,而另一些人則不以為然,這個跟欣賞水準通常無關,而跟每個人的人生經曆和内心世界有關。

現在活躍在攝影學術界,經常獲獎或展覽的人,基本屬于此類,是以也會有很多人抱怨看新銳攝影展看不懂。

但有一點毋容置疑的,這些人都是狂熱者,是用生命在拍照,你不知道他們有多努力。

通常得到的評價是:

“不明覺厲!”

“這張照片深深打動了我,我盯着它看了一個下午。”

這類照片有些會成為時代經典,更大部分會随時光流逝而消失。

他們都在成為第五重境界而努力。

5

第五重:曆史的照片

當我們回顧曆史,會發現能被人們廣泛記住一張照片的攝影家,已經相當了不起,如果有十張照片能被曆史記住,那必是大師無疑。

當然,一張照片要進入曆史,必定要具備一些特質和很多的運氣。

運氣不說,特質可以分析下:這樣的照片是這個時代的寫照,或創造了一個攝影的新風格,或是沒有理由,它就那麼經典。

沒人知道,未來的曆史,會為我們這時代留下怎樣的照片,是以,我也說不出什麼。

也許羅蘭·巴特的“刺點”理論會有幫助,他認為一張照片拍下後,觀衆的解讀是多面的,攝影師試圖表達的主題,往往會被忽略,而照片上的無關重要的細節,往往會引起更大的興趣,這就是照片的刺點(哦,對了,這種現象在網絡上被叫做:找亮點)。

能夠對這個時代有清晰的認知,而故意留下許多給後人看的刺點,是一種值得建議的嘗試。

當然,這一點難之又難,尤其對于許多隻是熱愛自拍和p圖的人來說。

是以,随他去吧~

這樣的照片,得到的評價可能會是:

“你這張照片拍下了這個時代。”

“許多年之後,我還記得你那張照片,那是屬于我們的時光。”

我對自己拍照水準的評估,是徘徊在第二和第三重境界之間。

您呢?

怎樣才能拍出好照片

小林攝影| 2008年5月,湖南郴州闆梁村的留守老人和兒童。(此照片曾入選《中國攝影報》新中國五十年的100個感動紀實瞬間)

怎樣才能拍出好照片

小林攝影| 2012年12月,貴州畢節威甯草海,黃昏的冬季寒風中,女孩流着鼻血和鼻涕,冷得瑟瑟發抖。她已經五歲了,還像普通三歲孩子一樣矮小。她的願望是能吃到肉和糖果。湖南郴州闆梁村的留守老人和兒童。

怎樣才能拍出好照片

小林攝影| 2014年11月,上海青浦的金澤古鎮,一個沒有遊客的地方。老奶奶請我為她拍張正面照,然後再三要求我寄給她——中國人都知道這張照片的用途。拍完後我請老奶奶在她獨居的老屋坐下,在最後一縷夕陽裡拍下這張照片。

本文節選自小林攝影著作《我想給你拍張照》

更多小林作品,長按二維碼關注

【關于作者】

小林(林帝浣)

立志做攝影界書法最美的段子手,漫畫界文筆最好的美食家,然而小林畢業于臨床醫學系。

微信公衆号:inkcn020 微網誌:@林帝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