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許中熹;采訪/撰稿/剪輯:陳慶鐘 環保資訊中心
傍晚時分,草鸮即将開始活動前,跟着高雄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林世忠,走在草鸮曾用來繁殖的草生地邊緣,從種種的蛛絲馬迹,來研判是否仍有草鸮利用栖息。高雄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林世忠說,台南、高雄偏遠丘陵地山區,因為地廣人稀,對草鸮的幹擾比較少,是最适合草鸮栖息的環境。
台灣的草鸮屬于東方草鸮的特有亞種,主要分布在南部丘陵地帶的草生地,由于遠看時臉部長得像猴子,常被叫作猴面鷹,是台灣唯一的地栖型貓頭鷹。草鸮以小型哺乳類動物為食,尤其喜好捕食鼠類,每年12月到隔年4月是牠的繁殖季節,通常天黑後才會出來活動,天亮前傳回栖地休息,是典型的夜行性鳥類。

高雄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林世忠,走在草鸮曾用來繁殖的草生地邊緣,從蛛絲馬迹,研判是否仍有草鸮利用栖息。
由于草鸮非常不容易被發現,對于牠的生态行為仍不清楚,以往目擊的大都是誤中鳥網的個體,而且越來越少被看到。2008年草鸮已經被列為第一級瀕危的保育物種。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組長夏榮生表示,根據以前小區域型的調查模式推估,大概目前在台灣草鸮的數量是300到500隻,但還必須更深入去調查。
台灣草鸮屬于東方草鸮特有亞種,遠看時臉部長得像猴子,常被叫作猴面鷹。畫面提供:高雄市野鳥學會。
在我們還來不及認識草鸮之前,許多意外事件已經開始接連發生。2016年高雄市野鳥學會曾在山區觀察到三個草鸮巢區,但是其中一巢的母鳥被發現死在巢位前,巢内四隻雛鳥已不見蹤影。高雄鳥會将死亡的草鸮母鳥送驗,發現體内有三種滅鼠藥成分,其中可滅鼠有0.34ppm,撲滅鼠有0.1ppm,這兩種都已經超過猛禽緻死濃度。
高雄鳥會将死亡草鸮送驗,發現體内有滅鼠藥成分。照片提供:高雄市野鳥學會。
雖然農委會在2015年停止辦理施行了30多年的全國滅鼠周活動,但在南部鄉間的農地上,仍然不難發現田埂邊就散布着滅鼠藥。由于一般群眾仍有秋末作物收割後投藥滅鼠的習慣,地方農業及環保機關仍會配合發放,而這回讓草鸮母鳥死亡的成分可滅鼠,可能就是來自環保部門的環境用藥。
鄉間農地上,仍然不難發現田埂邊就散布着滅鼠藥。
台灣的滅鼠藥以抗凝血劑居多,吃了毒餌的老鼠血液不易凝固,會在一個星期内失血死亡,不過中毒的老鼠行動緩慢,也很容易先遭到天敵捕食,造成二次中毒。高雄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林世忠說,育雛期間草鸮一個晚上可以抓六到12隻老鼠,甚至一年可以吃掉将近1000隻老鼠,是以惡性循環食物鍊的結果,草鸮往往亡魂在荒郊野外。
減少鼠害一定得用滅鼠藥才有效果嗎?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嘗試開始和鳳梨果農合作,在鳳梨田附近的林木設定巢箱,希望能夠吸引老鼠的天敵領角鸮入駐,來幫忙控制鼠患。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和鳳梨果農合作,設定巢箱,希望能吸引老鼠的天敵領角鸮入駐,幫忙控制鼠患。
屏科大野保所研究所學生蔡志偉表示,老鼠藥短期間有明顯滅鼠效果,但是不再繼續投藥的話,就會因為繁殖或其他地區老鼠族群遷入遞補,使得整體族群數很快恢複。如果以猛禽來控制老鼠,可以永續且廣泛的去抑制老鼠的數量。
除了引進天敵來減少鼠害,屏科大野保所建議,不要在同一段時間全面施藥,改以定點定時投藥并回收中毒的老鼠屍體,和改用捕鼠籠等方式,都能夠達到防鼠害又減少二次中毒的意外。
鳥網長年來也威脅着草鸮的生存。2017年2月,高雄鳥會在網路上看到一張草鸮被驅鳥繩纏繞,摔落稻田的照片,雖然隔天就找到事發地點,但還是來不及救回已經觸網一個星期的草鸮。這隻中網的公草鸮還是亞成鳥,體重隻剩260公克,幾乎隻有一般公鳥體重的一半,研判可能是翅膀纏繞驅鳥繩,無法飛行而餓死。如果當時發現草鸮的農民,能在第一時間通報保育機關,這隻草鸮還有機會救活。
鳥網長年來也威脅着草鸮的生存。攝影:許中熹。
身陷險境的草鸮隻是其中一個例子,随着道路的辟建,開發的腳步往低海拔山區靠近,像石虎、穿山甲等許多珍貴瀕危的物種,也都因為栖地的破碎化而面臨生存危機。如何經營淺山丘陵地帶避免遭受嚴重幹擾,是現今必須正視的生态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