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
郊狼(Canis latrans)這種新大陸特有的犬科動物在中國名氣不大,除了“郊狼”這個最正式的中文名之外,我國網絡媒體給這種動物起的亂七八糟的譯名還包括“小狼”、“美國小狼”、“叢林狼”、“草原狼”等等。(後兩個譯名十分蛋疼,因為郊狼并不拘泥于叢林或草原這兩種自然環境中的任何一種)
圖2
郊狼,屬于犬科下的犬屬(Canis),與最著名的犬科動物——狼(Canis lupus,包括它的人造亞種家犬)具有非常近的親緣關系。
圖3
對一般人來說,要從外表上區分狼和郊狼是相當困難的,最簡易的辨識方式是看體型大小,郊狼比狼要小得多,其平均體重在8-20千克左右,大約隻有狼的一半。
圖4
同時,郊狼也幾乎從不像狼一樣組成較大的群體,它平時過着小家庭的生活,捕獵時基本上是獨來獨往,極少和其他郊狼一起協同作戰。
圖5
郊狼是一種典型的機會主義者,與豺、非洲野狗等極度依賴大型獵物的群居犬科動物不同,郊狼願意吃下任何自己能捉到的獵物,不管是老鼠、地松鼠、旱獺那樣的齧齒類動物,還是白尾鹿這樣比較大的偶蹄類,找不到肉時也不介意拿漿果湊合一頓,人類的垃圾桶裡留下的大量剩餘飯菜也能讓郊狼吃的津津有味。
圖6
郊狼在狩獵方面還有一個非同尋常的特點就是它們有時會和美洲獾進行跨物種合作(詳情見 O網頁連結),這對于狼來說簡直難以想象——“你小子身為犬科,不去和同類合作,居然跑去同鼬科組隊,有沒有搞錯??”
圖7
雖然若論戰鬥力,郊狼根本無法同狼相提并論,但在對環境适應能力方面,郊狼能把自己的大哥爆出五條大街。
圖8
自從白人來到新大陸建立文明以後,狼已經因為人類的捕殺和栖息地的破壞從北美洲的許多地區消失,而郊狼則完全相反,借助人類生活垃圾和盜獵牲畜帶來的好處,它們不僅沒有在人類的擴張下走向消亡,反随着人類定居點的擴大順便拓展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在十九世紀以前,郊狼隻在美國西部較為常見,而如今它們已經擴散到了整個北美洲,無論是森林、草原、荒漠還是人類的城市裡,都能見到郊狼的身影。
圖9
圖3-4:郊狼與狼的對比
圖7:正在追殺浣熊的郊狼。浣熊和郊狼一樣是人類擴張過程中的受益者,很能适應人類聚居地的生活環境,有“郊狼多如狗,浣熊遍地走”之說。不過它倆可不是朋友,當郊狼和浣熊遭遇時,前者一般的反應是想把後者宰了吃掉。
圖8:與短尾貓對峙的郊狼。短尾貓是體型最小的猞猁,在自然環境下它們是郊狼的主要競争對手。
圖9:被一箭爆頭的郊狼。雖然死狀凄慘,不過各位看官無需為郊狼的生存狀況而擔憂,在美國大多數地區,數量衆多的郊狼是合法的狩獵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