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二種不善飛行的鳥類

人們常用天高任鳥飛來描述大自然的廣闊無邊,為飛鳥提供了浩瀚無垠的飛行空間。但在自然界裡有許多鳥類物種卻不善飛行,有的甚至完全喪失了飛行能力。這是自然選擇和生物進化的結果。這些物種有的人盡皆知,有的由于分布區域狹小,人們對它的了解并不多。

十二種不善飛行的鳥類

一、短翅鸊鷉(pì tī).短翅鸊鷉是一種分布于南美洲的遊禽,體羽和翅膀棕色雜黑色,白頸白胸,紅嘴,嘴形直,側扁,具尖端;鼻孔透開,而位近嘴基;翅短小,四趾均具寬闊的瓣蹼,跗蹠側扁,适于潛水。

十二種不善飛行的鳥類

短翅鸊鷉分布于南美洲的哥倫比亞、委内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栖息于淡水湖泊、沼澤的植物叢中,幾乎終生在水中生活,常叢集栖住。不善飛翔。遊泳時不用翅而以腳,極少行走在地上。能潛水覓食。食物主要為水生昆蟲及幼蟲、甲殼動物、軟體動物、小魚和小草等。

十二種不善飛行的鳥類

二、關島秧雞.鶴形目\秧雞科\紋秧雞屬的鳥類。其體型較小,重約500克左右,體長約30厘米。雌雄羽色相似,羽毛呈褐色,喙細長,近似松雞。分布于太平洋的關島上,是一種不會飛行的鳥類,是關島的原住民。栖息于沼澤地的水草叢中,奔走迅捷,偶作短距離飛行。飛行時頭頸前伸,雙腿下垂。主要取食植物嫩芽和種子,兼食昆蟲和小型水生動物。

十二種不善飛行的鳥類

二戰期間,美軍将大量的軍事裝備運上關島,不料卻把褐樹蛇也帶到了島上。戰争結束後,褐樹蛇在甯靜而溫暖的關島上迅速繁殖,大肆吞吃島上的各種鳥類,失去了飛行能力的關島秧雞自然成了它們的獵食目标。1968年,關島秧雞的數量大約還有8000隻左右,但随後數量急劇下降,到了1983年,關島秧雞僅僅剩下100隻左右了,1986年以來,就沒有任何人在野外見到它們,野生的關島秧雞實際上在1986年就早已經滅絕了。

十二種不善飛行的鳥類

三、坎貝爾島鴨.别稱紐西蘭水鴨、坎島鴨,屬雁形目鴨科水鴨屬,通指一類栖息在淡水中體型較小的鴨子。該鴨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動于江河、湖泊、水庫、海灣和沿海灘塗鹽場等水域。為紐西蘭坎貝爾島一種不會飛的水鴨,屬瀕危動物,這種紐西蘭特有的鴨子分布在峽灣極南端(南島西南部)和北島的一些地區。

十二種不善飛行的鳥類

坎貝爾島鴨大多分布于沿海沼澤,池塘和沼澤低地森林。很膽小,主要是夜間活動,以夫妻或家庭集小群,從來沒有大群。雄鴨和雌鴨常年成雙生活。在繁殖季節會保衛自己的領地。主要以沼澤地和湖泊區的植根、草籽、葉、草果、稻谷等為食,也吃無脊椎動物和節肢動物。

十二種不善飛行的鳥類

四、幾維鳥是唯一幸存下來的無翼鳥。幾維鳥因叫聲“幾維”得名,被紐西蘭人看作是自己民族的象征,并且定為國鳥。

十二種不善飛行的鳥類

在古老的紐西蘭的南北兩島上,因為沒有走獸和蛇,鳥類不必逃避,地面食物豐富,飛翔能力逐漸退化。這裡分布着很多本地特有的鳥類,而且,不少是無翼鳥,是以,紐西蘭有無翼鳥故鄉的稱号,但大多無翼鳥在近幾百年人類登陸後滅絕了。

十二種不善飛行的鳥類

五、鸮鹦鹉.又叫枭鹦,貓面鹦鹉。有一對相對短的翅膀,并缺少了鳥類控制飛行肌肉的龍骨,不能飛。是一種夜行性鹦鹉,全身披上黃綠色的細點,是紐西蘭的特有種。

十二種不善飛行的鳥類

鸮鹦鹉分布于紐西蘭南部、司圖爾特和其它島嶼,夜行性、草食性,表現出兩性異形的身體結構,基礎代謝率緩慢,雄性不負責照顧幼小,也是唯一一種實行一夫多妻制、并實行求偶場交配制度的鹦鹉。主要是草食性,吃原生的植物、種子、果實及花粉等。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之一。屬極危物種。

十二種不善飛行的鳥類

六、食火雞.又叫鶴鴕。是世界上第三大的鳥類,為鶴鴕目鶴鴕科唯一的代表。它的雙翼比鴕鳥和美洲鴕鳥的更早退化,不能飛。鶴鴕目和美洲鴕鳥一樣,也都有三個腳趾。鶴鴕目分布于澳洲和新幾内亞等地,有兩科四種。因爪子如匕首能挖人内髒,被列為世界上最危險的鳥類。

十二種不善飛行的鳥類

食火雞時速可達50公裡。已知食火雞曾用它的腳猛劈而把人劈死,三趾中最内側腳趾有一個匕首般的長指甲,能在灌叢中小道上迅速奔馳。有一骨質頭盔保護著光秃的頭部。食火雞主要分布于大洋洲東部、新幾内亞和附近島嶼,常栖息在熱帶雨林中。食物随季節而變化,主要食物是漿果,有時也吃昆蟲、小魚、鳥及鼠類。

十二種不善飛行的鳥類

七、綠水雞.為鶴形目\秧雞科\黑水雞屬的中型涉禽。全體大緻灰黑色。嘴黃綠色,善于快速步行,不善飛翔,飛行緩慢。善于遊泳和潛水。常栖息于沼澤,在距水面不高的密草叢中築巢,也常在田裡的秧叢中和谷茬上活動,故名。

十二種不善飛行的鳥類

綠水雞分布于澳洲和紐西蘭,生性膽小,夜行性,以植物嫩芽、種子、昆蟲、蚯蚓以及小型水生動物為食。

十二種不善飛行的鳥類

八、紐西蘭秧雞.别稱紐西蘭短翼秧雞,是一種好動的鳥,但失去了飛行能力。有四個亞種,分布于澳洲和紐西蘭。栖息于沼澤地的水草叢中,主要取食植物嫩芽和種子,兼食昆蟲和小型水生動物。

十二種不善飛行的鳥類

紐西蘭秧雞由兩性共同營巢,巢築在草叢或蘆葦叢中,用細枝、蘆葦或薹草建成碟形或杯形巢,高出水面或漂于水面,偶爾也把巢建在灌叢中。雌雄共同喂養照顧雛鳥,有時前窩産的未成年鳥和同窩内的其他成鳥也參與照顧雛鳥。

十二種不善飛行的鳥類

九、短翅水雞.又稱塔卡黑秧雞或南秧鳥,色豔麗,體羽豔藍和銅綠色。喙大,紅色,有紅色的額盾延伸到前額。以草籽為食。營巢于地面上。每窩産卵一到兩枚。卵乳黃色具褐斑。幼雛黑色,體被絨羽。傳統上認為短翅水雞是與南秧雞是同一物種,後來發現它們是各自演化自獨立的祖先,是以是不同的物種。

十二種不善飛行的鳥類

短翅水雞是産于紐西蘭的不能飛行的珍稀鳥類,19世紀初期認為已滅絕,但1948年又在紐西蘭南島的河谷中發現。目前野生的短翅水雞的數量僅剩約二百隻,但在紐西蘭奧克蘭豪拉基灣的提裡提裡瑪塔基島上的保護區裡,可以輕易看到它們的蹤迹。

十二種不善飛行的鳥類

十、弱翅鸬鹚.又名加拉帕戈斯群島鸬鹚。是一種大型的不能飛行的鸬鹚。它們相貌奇特,褐色的羽毛呈絨狀,腳和爪大而有力,又長又大的鈎型嘴巴可以轉過來放到背上,翅膀很小,不能飛翔,善于潛水。

十二種不善飛行的鳥類

弱翅鸬鹚僅分布于在赤道附近的加拉帕戈斯群島(也稱科隆群島)。種栖息在火山島的岩岸上,以章魚、鳗魚和底栖魚類為食,會潛入水下覓食。它們的羽毛不防水。家族的行為特征就是擺脫翅膀上的水,會站在岸邊或礁石上張開兩個小破翅膀晾曬。

十二種不善飛行的鳥類

十一、火地島的輪船鴨.該物種在南美洲的岩石海岸發現。有四個亞種,隻有一種能夠飛行。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鴨子,遊泳時翅膀像船槳一樣,可以快速遊動。

十二種不善飛行的鳥類

火地島的輪船鴨以小魚為食,有時也吃蝸牛和昆蟲。

十二種不善飛行的鳥類

十二、Inaccessible Island rail.至今沒有一個像樣的z中文譯名,它是秧雞科的鳥類,是世界上最小的不能飛行的鳥類,平均體重約30克。因其生存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島嶼上,其它物種無法進入,它們幾乎統治了整個小島,它們的威脅來自貓、老鼠和自然的災害。

十二種不善飛行的鳥類

早在1872 - 1876年,科學家就在這個孤島發現了該物種的存在,但以當時的條件無法在這個四面懸崖的島嶼上收集到标本。1905年,克勞福德爵士收集了一個标本。1922年4月英國科考隊再次來到該島對該物種進行資料采集。1923年英國鳥類學家俱樂部公布了該物種的詳細資料。

十二種不善飛行的鳥類

Inaccessible Island rail原本分布于大西洋中無人居住的特裡斯坦-達庫尼亞群島當中的一個小島上,以蚯蚓,飛蛾,各種小型無脊椎動物和漿果、植物種子為食。現有成鳥約5,600隻,随着人類的到訪,這個物種也面臨着威脅,1994年,特裡斯坦 - 達庫尼亞島議會宣布将該島嶼設為自然保護區。

十二種不善飛行的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