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溫氏股份獲超百家機構調研,将降本增效渡過“寒冬期”

本文來源:時代财經 作者:王欣

随着豬肉價格持續走低,A股豬肉概念股的日子也不太好過。

10月27日晚間,溫氏股份(300498.SZ)釋出了2021年前三季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營收為465.69億元(人民币,下同),同比減少16.00%,虧損 97.01億元,同比下滑217.71%,主要是養豬業經營虧損所緻。第三季度,公司營收為159.39億元,同比下滑18.20%,虧損72.04億元,同比下滑276.21%。

溫氏股份獲超百家機構調研,将降本增效渡過“寒冬期”

圖檔來源:圖蟲創意

業績不盡如人意,但溫氏股份依然受到衆多機構投資者的關注。早在10月15日釋出三季度業績預告後,包括高毅資産、富國基金、大成基金、西部利得基金、易方達基金、天弘基金在内的國内外173家知名機構投資者參與了溫氏股份舉行的電話分析會議。

從調研内容來看,作為行業龍頭的溫氏股份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前進節奏。

溫氏股份表示,近一年多時間來,公司一直緊抓防非工作,做好生豬養殖産能恢複,提升技術水準和養殖效率,在生産方面已逐漸走出了低谷,實作生産上的反轉,目前上市量、種豬情況和部分核心生産名額已接近非瘟前的水準。待明年,公司逐漸恢複1800-2000萬頭出欄量時,各項資産和人員效率等都能得到較好的發揮,公司現在有充足的信心恢複生産。

<h5>上市豬企全面虧損,但下行空間不大</h5>

自2018年非洲豬瘟引發豬周期開始,豬價處于持續上升階段,并且在2019年11月達到周期最高點40.98元/公斤。不過,生豬的供給增加也讓生豬價格随之下跌。從去年開始,豬價進入下行周期。

在豬價下跌的同時,上遊飼料等原料的價格卻在不斷上漲。進入2021年下半年,飼料企業紛紛提價,包括荊州東方希望、襄陽新希望、海南通威、海南禾傑、四川普嘉特等十餘家飼料企業宣布豬、雞、鴨、水産料等價格上漲50-150元/噸。

這也給下遊的豬企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對于此次業績大幅虧損的原因,溫氏股份就坦言,受國内生豬價格大幅度連續下跌影響,養豬行業第三季度陷入全面虧損,加上飼料原料價格連續上漲、公司出欄肉豬包含外購苗育肥豬、處置低效能種豬等因素推高了養豬成本。

除了溫氏股份之外,今年三季度多家上市豬企也損失慘重。

牧原股份前三季度實作營業收入同比增43.71%至562.82億元,但歸母淨利潤卻同比下滑58.53%至87.04億元,第三季度,該公司實作營收同比跌18.68%至147.44億元,歸母淨利潤則為虧損8.22億元;新希望預計今年第三季度虧損25.8億元至29.8億元,前三季度虧損59.95億元至63.95億;天邦股份預計今年第三季度虧損20.5億元至22.5億元,前三季度虧損27億元至29億元。

不過,目前來看,生豬養殖業處于深度虧損,企業去産能速度加速,豬價下行空間已經不大。

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淩晖表示,生豬存欄和出欄基本恢複到正常年份的水準。他指出,今年以來,生豬生産持續恢複,産能持續擴大,相關價格出現了下降。下階段,随着一些地區肉類腌制的需求持續增加,加上元旦、春節節日消費的提振作用,豬肉消費需求會有所增加。同時,年内中央第二輪凍豬肉收儲即将啟動,這些都有利于豬肉價格穩定。

“從未來發展看,目前生豬生産的規模化養殖在不斷提高。這些規模化的企業,對于把握市場的變化以及防範和應對市場波動風險能力較高。同時,在生豬生産領域,國家調控的機制在不斷完善,這些都有利于生豬生産的穩定。”付淩晖表示。

華西證券也在研報中提到,産能拐點已經出現,今年四季度是左側布局的最佳時間視窗。天風證券則指出,中長期來看,行業能繁母豬開始逐漸去化,目前豬周期築底已較為明确,養豬股低估值可提供安全邊際,投資價值正在逐漸顯現。

對于未來豬肉的價格走勢,溫氏股份的态度也較為樂觀,其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梅錦方在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豬價大漲之後都會經曆一個調适的過程。“今年6月和10月豬價都出現低點,但後續也有所反彈,無論是從時間還是價格判斷,目前已經是U型周期的底部,明年将會出現明顯的回升。”

10月25日,溫氏股份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還表示,公司今年5月暫停外購豬苗,5月之後的投苗均以自産豬苗為主。若按照正常出欄節奏,預計10-11月外購豬苗育肥部分可以出欄完畢,屆時養豬成本将逐漸回歸正常狀态。“公司甩掉曆史包袱後,養豬成本會出現較為明顯的下降。”

溫氏股份預測,在對自繁豬苗費用和養殖成本的雙重控制下,明年每頭豬的養殖完全成本将控制在7.8元/斤,結合行情回暖,有望扭虧為盈。

<h5>降本增效,練好内功</h5>

生豬闆塊整體走勢欠佳,豬企也開始“見招拆招”。

在養殖管理方面,目前溫氏股份的疫情防控能力和效果大幅提升。比如在防非方式上,溫氏股份全面推廣雲南防疫模式,整體防疫水準得到顯著提高。

溫氏股份表示,目前公司第一要務是確定冬季大生産穩定,這是公司整個生産經營下一步高品質發展的根本基礎和核心。現在全公司已積極行動起來,嚴抓冬季防非工作落實,確定生産可防可控。同時,将充分利用好現有産能,做好種豬品質優化工作,主動淘汰低效母豬,替換成生産性能高的二進制雜交或三系雜交母豬,做實種豬基礎工作,持續降低種豬存欄均值。

與此同時,溫氏股份也開始調整組織結構,提高管理效率。

10月27日晚,三季度報披露後,溫氏股份還釋出了一份《關于調整公司組織架構的公告》,其表示,為促進公司種豬業務的發展,公司成立廣東中芯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原管理型機構種豬事業部的管理職能由中芯種業承接,撤銷種豬事業部。原管理型機構大華農事業部的管理職能改由肇慶大華農生物藥品有限公司承接,撤銷大華農事業部。

除此之外,溫氏股份也開始固本強基,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溫氏股份表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公司比同行約早半年時間控制資本開支、活化資産,及時處置部分閑置資産收攏資金,現階段基本停止新開工項目,在建項目能停則停、能緩則緩。同時,公司積極拓寬融資管道,充分利用包含銀行貸款、中票、短融等正常融資工具以及金單、承貼通、銀行承兌彙票等供應鍊金融融資工具。

據天眼查資料,今年4月,溫氏股份成功發行可轉債,募集資金總額為92.97億元。另據溫氏股份透露,目前公司賬面庫存資金充裕,截至9月底庫存資金超過120億元。此外,公司還有幾十億規模可随時變現的财務性投資項目。

溫氏股份稱,根據資金壓力測試,公司有充足的底氣和信心順利度過本輪豬周期底部,其還透露,公司三季度業績預告中計提金額約14億-17億元,主要包括存貨肉豬的跌價準備和股權激勵費用等。

“雖然三季報業績較差,但公司上下充滿信心和幹勁。公司在生産方面已逐漸走出了低谷,實作生産上的反轉,目前上市量、種豬情況和部分核心生産名額,已接近非瘟前的水準。”溫氏股份表示。

近日,國際權威指數公司MSCI上調溫氏ESG評級為BB級,是國内首家獲此評級的畜牧業企業。

<h5>多條腿走路,打造全産業鍊</h5>

與正處在調整期的豬肉業務不同,溫氏股份禽類等其他業務今年的表現尚可,業績和競争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前三季度養禽行業形勢總體有所好轉,活禽銷售價格同比有所上升,公司養禽業總體仍有盈利。”溫氏股份此前在公告中表示,前三季度公司銷售殭屍電腦(含毛雞、鮮品和熟食)7.88億隻、肉鴨(含毛鴨和鮮品)4306.99萬隻,毛雞、毛鴨售價分别同比上升14.63%、19.87%。

溫氏股份稱,前三季度養禽行業形勢總體有所好轉,活禽銷售價格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雖然飼料原料連續漲價,但公司養禽業生産成績連續多月達曆史最好水準,除飼料外的其他可控養殖成本連續下降,養禽業總體仍有盈利。“公司将繼續積極推進養禽業務轉型更新,深入推進挖潛降耗和增效工作,持續降低成本,提高産品競争力和盈利能力。”

根據上述調研内容,溫氏股份今年三季度的殭屍電腦養殖完全成本約為6.6元/斤,剔除飼料原料上漲因素提高的0.7元/斤,整體相比去年同期下降0.4元/斤,成本控制較為理想。整體利潤上,今年養禽業務一季度有較好盈利,二季度略有虧損,三季度中7、8月份受價格低迷行情影響,虧損較大,9月份重新恢複盈利,前三季度養禽業務總體仍有不錯盈利。同時,今年整個養禽行業産能去化加速,預計明年養禽業務會有較好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溫氏股份還布局了其他配套及相關産業,與公司雞豬主業實作對沖,整體經營情況也較為良好。

自2018年起,溫氏股份就開始布局生豬屠宰業務,作為延伸産業鍊上下遊的戰略發展方向。未來溫氏将按照“82 ”比例進行布局屠宰業務,“五五”期内計劃竣工設計産能1250萬頭/年,現有生豬屠宰産能150萬頭,後續将穩步推進屠宰産能投入,預計今明兩年拟新竣工産能約400萬頭,至“五五”期末屠宰加工産能達1400萬頭/年。溫氏股份還組建了專業團隊,在國内中心城市布局分銷中心,以打通産業鍊上下遊,擴充銷售管道。

除此之外,溫氏股份的動保業務也處在穩定盈利的水準,年初至今約盈利3億元,投資闆塊年初至今約盈利8-9億元,農牧裝置公司、乳業公司表現也頗為優異,處于穩定增長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