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老戲骨張少華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簡稱慢阻肺)離世,再次引發人們對這種疾病的關注。

訃告裡稱,自患病10年來,張少華深受疾病困擾,多次住院治療。
這種病為何如此難治愈?又該如何預防呢?
“五高一低”易被忽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全球衛生估計報告》,慢阻肺是全球第三大死因。在我國,每2.5分鐘就有一個人死于慢阻肺,其具有高患病率、高發病率、高緻殘率、高緻死率、高經濟負擔率以及低知曉率的“五高一低”的特點。大規模人群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我國20歲及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病率為8.6%,40歲以上則達13.7%,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過27%,即:中國60歲以上老人中,每4人就有1人是慢阻肺患者。目前,我國40歲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居世界之首,而且患病人數呈逐年增長的态勢。
慢阻肺是一種常見的可預防和治療的疾病。吸煙是其最主要的誘發因素,次要誘發因素是暴露于有害氣體。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許多開發中國家,烹饪時的油煙及傳統生物燃料的暴露也可引發慢阻肺。
慢阻肺的主要症狀有慢性咳嗽、咳痰、氣短或呼吸困難、喘息和胸悶,晚期患者還合并體重下降、食欲減退等。40歲及以上人群伴有慢性呼吸道症狀、吸煙史、職業粉塵暴露史、化學物質接觸史、生物燃料煙霧接觸史、慢阻肺家族史等情況,應警惕慢阻肺,建議每年進行一次肺功能檢查。
及早戒煙可防可治
慢阻肺這麼可怕,要怎樣預防呢?
戒煙是預防和治療慢阻肺最關鍵的措施,是以,應大力鼓勵和支援所有吸煙者戒煙。慢阻肺患者需要做好長期自我管理,可在醫生指導下戒煙、接種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堅持長期規律用藥、合理膳食、适量的康複訓練等,這些措施均可有效減少患者急性加重和住院次數,維持病情穩定,提高生活品質。如果出現反複咳嗽、經常有痰等症狀,且具備慢阻肺危險因素,應進行肺功能檢查,做到早診斷、早發現、早治療。
慢阻肺的治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堅持藥物維持治療 慢阻肺屬于慢性病,需要長期規律用藥。口服或吸入藥物治療可減輕症狀和未來急性加重的風險。很多慢阻肺患者平時不規律用藥,病情稍有控制就自行減藥或停藥,結果導緻反複急性加重而住院。其實這樣做是非常錯誤的,不但患者痛苦,而且疾病進展更快,花費也更多。
2.呼吸功能鍛煉 慢阻肺患者治療中一個重要的目标是保持良好的肺功能,隻有保持良好的肺功能才能使患者有較好的活動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品質。是以,呼吸功能鍛煉非常重要。患者可通過堅持體力活動,做呼吸瑜伽、呼吸操、深慢腹式阻力呼吸功能鍛煉,唱歌,吹口哨,吹笛子等進行呼吸功能鍛煉。
3.保證營養 攝入充足的優質蛋白,如雞蛋、雞胸肉、魚肉、瘦牛肉、堅果、豆漿等。增強免疫力,對于慢阻肺的緩解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