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奧運冠軍張雨霏愛吃的徐州米線,到底是什麼神仙美味

#奧運##徐州美食#

東京奧運會已經閉幕,我們的運動健兒們也都陸續回家了,大家馬上就都能吃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家鄉美食了。

說起運動員們愛吃的家鄉美食,上周四我們的小可愛已經幫大家總結了不少《大蝦帶魚牛肉丸火鍋米線擀面皮……驚了!奧運冠軍們到底點了多少家鄉美食?》(點選藍字),從沿海的海鮮,到廣東的客家菜,再到北方的面食,看的本編也饞得不行。

特别是獲得東京奧運會遊泳比賽女子200米蝶泳決賽金牌的張雨霏小姐姐,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自己想吃家鄉徐州的米線。說起米線,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應該是雲南的過橋米線、蒙自的炒米線、桂林的米粉……很少能把米線和徐州聯系起來。

奧運冠軍張雨霏愛吃的徐州米線,到底是什麼神仙美味

本編也是第一次聽說,徐州竟然也有讓奧運冠軍都心心念念的米線,本着吃貨的好奇心去了解一下,光是這賣相,就已經被饞到了有木有!看起來也太美味了。

奧運冠軍張雨霏愛吃的徐州米線,到底是什麼神仙美味
奧運冠軍張雨霏愛吃的徐州米線,到底是什麼神仙美味
奧運冠軍張雨霏愛吃的徐州米線,到底是什麼神仙美味

©圖源網絡

作為一個江蘇城市,徐州既能享受江浙滬包郵,冬季也有供暖。地理位置上有着「南北混血」的徐州,論起吃,更是特色雲集,海鮮、燒烤、醬味、湖鮮、羊肉、川味各式風味徐州都有,也是各種面食愛好者的天堂。

即便是美食如此遍地開花,一碗滋味香濃的徐州米線,在當地也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這特有的味道也是出了徐州很難吃到。

在徐州人心中,徐州米線yyds。

奧運冠軍張雨霏愛吃的徐州米線,到底是什麼神仙美味

可以是早餐、下午茶或者是宵夜,一大碗加辣加鹵蛋的肉醬米線,喝下去那叫一個恣(zèi)兒!

在徐州,大街小巷處處都能看到米線的蹤影。

大多數米線店都是單店直營的模式,人氣高的,永遠是那些開在小區裡、街坊間的。店面不大,甚至有些破舊,但熱氣騰騰的香味,永遠勾着每一個路過的人。徐州人的小時候,都有拿着硬币和搪瓷碗,去樓下打米線回家喝的記憶。

奧運冠軍張雨霏愛吃的徐州米線,到底是什麼神仙美味

現如今,徐州米線有傳統肉醬米線、牛肉米線、砂鍋米線、罐罐米線番、茄米線,以及各種炒米線、拌米線、燴米線……據說徐州是繼雲南第二個米線店最多的城市。

徐州米線有自己的獨特風格,首先是米線本身就略有不同,其他地方的米線多以純米粉制成,而徐州米線除米粉還有澱粉成分,是以顔色上會微黃或灰白些,但徐州米線最最重要的還是肉醬和湯底。

徐州的老味米線基本分為醬香米線和牛肉米線,當然現在也已經豐富出了很多其它口味的米線。

醬香米線必然離不了肉醬,一家徐州米線好不好吃關鍵看肉醬正不正宗。豬肉切成丁,有豆瓣醬的加入,鹹香道地,有的還會加點洋蔥或者豆幹,豐富肉醬的口感。現在正宗的徐州本地米線必然少不了肉醬,細滑的米線,再配上肉醬,一種特殊的徐州米線氣質在口腔慢慢擴散,最終征服味蕾!

奧運冠軍張雨霏愛吃的徐州米線,到底是什麼神仙美味

清東加肉醬,葷湯則放牛肉,兩者相宜,再來點醋,加點徐州獨有味道的小榨菜,蒜苗提鮮,辣椒油收尾,一碗又鮮又濃的徐州米線的各種精髓便集齊了。

徐州米線的湯底,有用牛骨熬制的清透牛骨湯底,也有用雞骨熬制的鮮香雞骨湯底,也有創新的番茄湯底、酸菜魚湯底等等。徐州人民把米線這一小吃,融合創新出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除了标配的肉醬和牛肉,還可以自行疊加各種配料,每一家米線店裡,都擺着好多個盆,有純肉腸、台灣香腸、鹵蛋、鹵豆皮、鹵雞腳、鹵鴨頭……幾塊錢十幾塊一碗的米線,豐儉由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固定搭配。

奧運冠軍張雨霏愛吃的徐州米線,到底是什麼神仙美味

其實說起米線的由來,還真有可能發源于徐州呢,因為相關古籍中就有「彭铿化粲」的記載

徐州是彭祖文化的發源地,也是彭祖篯铿的故國。彭祖對吃很有研究,一次黃河水患期間,彭祖在視察水情的時候路過了晉陵古鎮(今睢甯縣,徐州市下轄縣),此時突降暴雨,彭祖與随從便到黃河邊上的一戶農家避雨,進院之後發現這戶人家正搶收被淋濕的大米。天色晚了,雨還是不停,這戶人家便留彭祖一行住下。

傍晚時分,彭祖路過廚房,發現下午從雨中被淋濕的米全都泡壞了,于是彭祖便讓主人把些米磨成米漿,把米漿用露勺細細露在沸騰熱水中,米漿竟神奇的變成了一根根白色的「面條」。彭祖把這些白色的「面條」撈出放入碗中,配上一些調料,忽然之間滿院都飄溢着香氣。主人問彭祖:此為何物?彭祖笑曰:吾也不知,就叫之為「粲」吧。(古烹饪書《食次》之中,記米線為「粲」。「粲」本意為精米,引申義為「精制餐食」。)

由于當時被雨淋濕的米很多,當晚主人依着彭祖的方法做了很多粲,吃不完的全部從水中撈出放在廚房中。第二天一早出了太陽,溫度上升,昨晚做的粲也都變色,還有一股酸酸的味道,主人就認為這些粲都壞掉了不能吃了。彭祖便讓主人把這些帶着酸味的粲用冷水洗了洗,然後放開水中煮了一下便撈出,粲不僅重新變成了白色,而且酸味全沒了,還十分的「味美,甘香」。

臨别前,彭祖告訴主人把廚房裡沒吃完的粲放在陽光下晾曬,曬幹了之後什麼時候想吃,就用水發泡後放熱水裡煮上一會即可。

大禹治水路經彭祖的大彭國時,彭祖也給他做了一碗「粲」。禹吃了後覺得不錯,禹的随從契就從彭祖處拿到了「粲」的做法,而後傳世,成為現在的「米線」。

現如今,米線是否真的起源于徐州,已經沒那麼重要了。但徐州人愛米線,是真的從小愛到大的。小時候,剛從澡堂子裡出來,拎着浴籃就要沖去喝一碗來激活靈魂,長大後,下了車還沒來得及回家放行李,也要來一碗來舒緩鄉愁,等老了,大概也會帶着兒孫一起下樓喝一碗。

紅油滾燙,白湯濃重,蒸汽氤氲中,一碗老味徐州米線,絕對是徐州人走到哪兒都抹不掉的家鄉情懷。

留言和大家分享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