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奧冠軍的多樣人生!退役後的張虹,活得真精彩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朱轶

冬奧冠軍的多樣人生!退役後的張虹,活得真精彩

奧運冠軍張虹。

幹練的馬尾辮、一襲簡單的運動裝搭配白色羽絨背心,身材高挑的張虹展露着招牌微笑,在人群中很是顯眼。

從冬奧速度滑冰冠軍到如今中國奧委會執委、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委員、國際奧委會委員……張虹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不斷轉換飛奔——她也是3月5日在杭州舉行的ASICS亞瑟士心體之行分享會中最恰如其分的主角。

回首運動生涯的過往,叙述退役轉型不為人知的艱辛,展望未來的方向和目标……時間改變了張虹,她變得更加自信和充滿動力;時間也沒有改變她,與時間競逐多年後,她還是在堅持超越自己。

冬奧冠軍的多樣人生!退役後的張虹,活得真精彩

索契冬奧會,張虹大道速滑奪冠。

和時間競速,心态和身體要一起強大

12歲時,張虹進入專業隊開啟冰上運動生涯;20歲,她從短道速滑轉項速度滑冰,正式進入一項完全不同的運動;索契冬奧會上,她奪得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冠軍創造中國速滑曆史,四年後她又戰勝傷病出現在平昌。

這期間需要怎樣的身心強大,張虹再清楚不過。

她說當運動員,無論是個體對抗項目還是團體項目,身心的挑戰是并存的,兩者缺一不可,否則無法登上領獎台。

這其中,速度滑冰就是和時間競速,和自己對抗——用張虹的話來說,這“關乎平時的每一天,雖然偶爾也會感覺無聊,但堅持訓練這麼多年,關鍵是心态和身體一起強大。”

作為ASICS亞瑟士大中華區品牌代言人,張虹的經曆很是貼切“SOUND MIND SOUND BODY”的品牌理念。

“健全的精神寓于強健的體魄”——這表達了身體與精神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健全的精神是身體的指引,強健的體魄是精神的基石。這些在張虹的侃侃而談中,也能細細體會。

冬奧冠軍的多樣人生!退役後的張虹,活得真精彩

張虹接受采訪。

“那時候,我會把自己的目标分段,因為這個項目是一點點超越。我20名的時候我隻關注排15到10位的人,我達到第5的時候才會去關注更前面的對手。”

23年的運動生涯裡,張虹更喜歡這樣的縱向比較,和設想中更好的自己不停競争、較勁。

當她覺得自己滿意的時候,哪怕還沒達到周遭人們的要求,張虹也會給自己一些小獎勵——“我的目标其實一直很簡單,就是去超越過去一天的自己。”

是以,她最喜歡訓練帶來的腹肌酸痛感,那種練到位的滋味讓她能清晰感觸到身體的變化,也讓她的精神更加強大。

正因如此,面對傷病時,她才能面不改色堅持下去。

備戰平昌冬奧會時,張虹的膝傷已經很嚴重,每天治療比訓練時間長,膝蓋積液一抽有7管。

她知道自己正進入運動生涯的尾聲,她開始倒計時,設立一個個小的目标:每一天比之前一天更好。“我就希望看看有沒有奇迹,看看膝蓋有沒有感覺,即便沒有,我還是堅持。”

最終她還是戰勝了傷病和自己,站上了平昌的賽場。

冬奧冠軍的多樣人生!退役後的張虹,活得真精彩

退役轉型,體育精神成為支撐

2018年2月離開賽場,張虹開始了自己的退役轉型之路。

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國際奧委會委員、中國奧委會執委、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委員、青冬奧會最年輕的協調委員會主席、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理事會成員、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教授……

短短三年,一系列身份的背後,對張虹來說意味着更多的責任與擔當,也意味着更多的努力和付出。

“三年的時間,我感覺像才爬出來一樣。”回想剛剛退役時,張虹坦言有些迷茫,“23年的運動生涯每天都在訓練比賽,一退役還沒有直接的目标。”

為了迅速适應體育生涯的轉型,她開始全力學習外語,“從訓練場到學校,從身體的訓練轉換成大腦學習,最初每天要學習7小時的英語。”

冬奧冠軍的多樣人生!退役後的張虹,活得真精彩

張虹奧運奪金。

張虹慶幸運動生涯給自己打造了堅實的心理素質,“最難的是付出最大努力,但你在退步。所有人都有瓶頸期,很多時候隻能靠你自己突破。”在情緒低落的時候,運動還是張虹最好的減壓方式,直到現在她每周還能保持三四次鍛煉。

張虹言談間偶爾會夾雜着一些英文單詞脫口而出,顯然各個國際體育機構的工作和專注的語言學習讓她的語言能力如今有了飛速提升。

同樣進入國際體育機構,張虹也從什麼都不懂開始學起,“就像國際交流禮儀等方面,我從吃飯開始學起,一步步到現在,我可以說去出我的觀點,提出我的問題。”

回過頭來細細思考,張虹發現職業轉型其實跟運動員一樣——要去設定目标,有月計劃、年計劃,甚至是4年的奧運周期。

忙碌也已經成了張虹工作和生活最好的概括,她笑着自嘲:“除了睡覺之外95%的時間都在工作。”

張虹也把運動生涯攢下的經驗運用到了龐雜的工作中,“你可以先設定一個大目标,再一個個去完成小目标。每天就像專注訓練一樣去專注生活和工作,最終也會像運動員一樣在一個階段後獲得小的成就。”

如今她很享受這樣的忙碌,因為某種層面而言,這也是與時間競逐的比賽。張虹知道自己代表的是中國和亞洲的運動員,她期待向世界傳遞運動員和中國體育的聲音,推動奧林匹克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冬奧冠軍的多樣人生!退役後的張虹,活得真精彩

張虹指導孩子練習滑冰。

青少年體育教育,職業終極目标

三年時間,張虹褪去了運動員的青澀,已經開始在國際體育機構嶄露頭角,也開始逐漸找到自己職業道路上的終極目标——青少年體育教育。

張虹并不諱言,自己是個停不下來的人,“我實際上很不喜歡處于舒适圈,因為這樣會内心慌亂。”就像平日裡,她偶爾給自己放假兩天也會覺得奢侈和不安,“到第三天我再不看看外語或者開始工作,我就會覺得在浪費人生。”

這樣的緊迫感也來自于她對于未來目标的孜孜以求。工作之餘,張虹和世界各國的運動員有了很多的對話和接觸,她深感如今的中國運動員太幸福了,是以一有機會到運動隊裡,她會告訴小運動員:

“現在幾乎每一支國家隊都有各種輔助,心理師、康複師、力量師等,很多國外運動員都沒有這些條件,一定不要辜負這個時代。”

當然,張虹更樂意看到體育從身體和心态各個次元去改變塑造青少年。

她和剛剛簽約亞瑟士的李易峰一起擔綱薩馬蘭奇·亞瑟士向陽基金向陽大使,共同支援今年的“百年紅色行”中國中學生健康跑大賽,助力青少年體育運動的發展。

冬奧冠軍的多樣人生!退役後的張虹,活得真精彩

張虹當選國際奧委會委員。

除此之外,她自己的虹基金也計劃在全國Top20的高校,邀請奧運冠軍、國際組織官員等,用各種方式傳播奧林匹克精神,“告訴大家什麼是奧林匹克、什麼是體育精神。”

“體育能教會孩子們去付出更多,去實作夢想。人生中會遇到很多波折和困難,在人生道路上跌倒後能夠自己站起來,這是體育能夠帶來的教育。”

另外,張虹也期待讓孩子們通過體育,明白設立小目标到成就大目标,一步步戰勝自己,變成更好的自己,“運動員面臨最多的是失敗,那怎麼通過失敗去認識自己,去提高自己,這也是體育能夠教會孩子們的。”

是以不論大大小小的各種身份,張虹很享受這樣忙碌又充實的生活,因為自己各種各樣的工作都是殊途同歸——最終還是歸結于青少年體育教育。

未來,張虹将在這條道路上堅實地走下去。

責任編輯:騰飛

校對:栾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