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于熒幕之中演繹人間悲歡,以精湛演技塑造人物靈魂,在影音斑駁裡感受百态人生。

老戲骨譚希和,就是這樣一位将“演員”二字诠釋的淋漓盡緻的表演者,平凡又不平凡的一個個角色,讓鏡頭前的觀衆,于無聲處聽驚雷。
上世紀80年代,譚希和考入西安話劇院,從此與“演員”結下了不可分割的緣。
他深愛話劇,喜歡那種淋漓盡緻,一氣呵成的表演,甚至坦言可以為了優質的話劇角色放棄其他熒屏角色,在聚光燈下,盡情闡釋“演員的藝術”——這一幹,就是二十餘年。
1984年出演的《野山》,是他初涉熒屏的第一部電影,電影榮獲七項金雞獎,之後又參演由張藝謀主演的《老井》。自身的天賦和在話劇舞台積累的多年經驗,使得他在轉向熒屏時,對劇本了解、表演方式、台詞表達上顯得遊刃有餘。
2014年,譚希和接到《琅琊榜》中的高湛一角。角色是劇中一個小人物,但卻有着大智慧。
他憑借自己的了解,在表演到第二場戲的時候,就收到了導演孔笙的認可和贊揚:“高湛這個人物的幾個點,被你連成了一個圓,演活了”。
之後與正午陽光的合作漸多,有合适的角色和劇本,導演基本都會去邀請他。
《琅琊榜》中大智若愚的高公公,《那年花開月正圓》中迷信自私的吳家老四,《如果蝸牛有愛情》中心機深沉的胡志山,《歡樂頌》中慈愛和善的關雎爾爸爸……
譚希和不去單純模仿人物,複制曾經,他不斷地訓練自己的形體、聲音、思維,力圖讓每一個角色都與衆不同,飽滿立體起來。
身為陝西人,遇到本土相關的表演,他更是得心應手。《那年花開月正圓》中他指導同組演員“老陝式”吃面;近期又結合自己配音的優勢,為電視劇《白鹿原》做了鹿子霖的方言配音。
在藝術之路探索與追求中,他融入自我,體驗藝術。對角色挑選甯缺毋濫,力求呈現出一個個富有生命力的鮮活人物。
一生隻做一件事情,熱愛且享受其中,表演,就是譚希和精神人生的意義。
人物介紹
譚希和
中國内地影視演員、西安話劇院演員。譚希和出演過多部電影、電視劇、話劇、獨幕喜劇,導演過話劇《跟我的前妻談戀愛》(西安話劇院版)。1985年,譚希和出演首部電影《野山》, 1995年,譚希和與姜文、葛優、許晴合作,出演周曉文導演的電影《秦頌》,1997年出演電視劇《大秦腔》, 2015年,譚希和出演孔笙/李雪導演的電視《琅琊榜》,2016年出演新版《林海雪原》,2017年出演丁黑導演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2018出演電視劇《扶搖》、《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2019出演《逆流而上的你》、《冷案》、《黃土高天》。
本文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
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文字:楊潇
編輯:沈文文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法律顧問:王鵬新
陝西健旭律師事務所
本文視訊及文字版權所屬西安精睿互動網絡傳播有限公司,未經許可,不得删改盜用。
微信關注精睿視訊(jingruitv)發現更多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