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盲人草根楊光的起起落落印證了老祖宗的古話,我驚出一身冷汗

作者:實戰專家鮑明忠

《星光大道》是深受大家喜歡的電視娛樂節目,這檔綜藝節目成就很多草根演藝者,像是鳳凰傳奇、李玉剛、阿寶、楊光等。不過,已經被捧紅的這些草根們,現在有的依舊名聲遠揚,但有的卻因各種問題遭到封殺比比皆是。

盲人草根楊光的起起落落印證了老祖宗的古話,我驚出一身冷汗

楊光,來自東北哈爾濱,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八個月大的時候被診斷得了眼疾,從此再也看不見陽光。雖然殘疾,但是楊光卻很喜歡唱歌。在聾啞學校讀書的時候,楊光憑借天生獨特的嗓子被選進了市殘障人士藝術團。在藝術團呆了幾年後,楊光被團裡推薦到北京的殘障人士藝術團去發展。于是成為一名北漂,終日奔波于參加各種演出,吃不飽住不暖也是常有的事情,在北京的生活并不容易,有時候一天隻能吃上一頓飯。在這期間,照顧他的父親因為車禍去世,他隻能與母親相依為命,可想而知,日子過得有多艱難。但這些他都不怕。為了生活,也為了自己的夢想,楊光開始參加一些歌唱比賽,由于形象問題,他一次次被拒絕。面對這樣的境地,楊光依舊沒有灰心,他依然堅持着自己的夢想。有着極高音樂天賦的他,曾遇到一個偶然的機會,參加了一個綜藝,他的歌聲和故事感動了許多人,還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也曾在節目上稱母親就是自己眼睛,今後一定會好好孝順母親的。許多人都被他的善良,有孝心,責任感強的盲人感動了,還紛紛支援他。他在音樂的道路上終究會越走越遠的。經過一路過關斬将,楊光取得了《星光大道》的冠軍,也打開了知名度。後來春晚的導演向他發出了邀請,之後經過了幾次的篩選,楊光順利地登上了春晚的舞台。還有幸演唱了2008年的殘奧會開幕曲。

盲人草根楊光的起起落落印證了老祖宗的古話,我驚出一身冷汗

怎麼也令人沒想到的是,從這個綜藝走出來的盲人楊光,在之後短短的幾年時間裡名氣越來越大,上春晚,也被邀參加了很多訪談和綜藝節目,出專輯、當評委,知名度更是與日俱增。就當事業如火如荼地進行着的時候,我們開始發現原本的楊光變了,越來越膨脹。曾經那個彬彬有禮,畢恭畢敬,十分謙虛的楊光不複存在了。開始頻繁接商演撈金,一般電視台請他去參加節目,不僅不給面子,還經常耍大牌。

這讓一手将他捧紅的導演心急如焚。導演便大罵了楊光:"滾出娛樂圈"。對楊光來說,無疑是當頭棒喝,還好他比較聽勸,并開始反思自己成名後的所作所為。後來慢慢沉澱下來,創造不少新的作品。平時也樂善好施,積極參加公益活動。我們想想,多虧導演的及時制止才險些釀成悲劇的發生,不然好好的一個年輕人的前程真的是毀在膨脹的自己手上了。

盲人草根楊光的起起落落印證了老祖宗的古話,我驚出一身冷汗

由于熱度不再,楊光開始轉戰直播界,在一些平台上釋出一些視訊。楊光的短視訊内容五花八門,在朱之文家被踹大門事件發生後,他還發視訊稱,草根明星成名不等于成功,怒批了朱之文。

盲人草根楊光的起起落落印證了老祖宗的古話,我驚出一身冷汗

如今的楊光雖然沒有往日那麼風光,但是日子過得很安逸。有時候會在戶外直播唱歌,還會利用自己的閑暇時間來幫助一些有需要的人,曾多次出現在公益活動的鏡頭中。

盲人草根楊光的起起落落印證了老祖宗的古話,我驚出一身冷汗

從楊光的行為中可能看到,現在的他早已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悔改,至于能不能再次站在舞台上,那就要看他的努力了。

通過楊光的起起落落,我想到了“謙受益滿招損”,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

“謙受益滿招損”是一句古話了,在我國流傳很久,《尚書》:“滿招損,謙受益”。(教人修身養性的)。《書》曰:“滿招損,謙受益。”非也!非也!往事已越千年甲骨猶存,而人世全非。人過境遷,時不同豈可同日而語矣!經濟縱橫,資訊交錯,生活多彩,甯靜不存絢麗漸欲迷人眼前。雖邂逅伯樂無數,縱有震天撼地之才,摘星攬月之志,孰知乎?路不語,人踩之,木不言,人伐之,山不語,人夷之……世即如此,多言何益哉!故,謙收益,滿招損!大勢所趨,吾誠不得已而代曰之。“謙受益滿招損”,原句是“滿招損,謙得益”。後又在《新五代史·伶官傳序》中由歐陽修引用。《尚書·大禹谟》:“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故此以“滿招損,謙受益”來說明驕傲自滿招緻損害,謙遜虛心得到益處。

盲人草根楊光的起起落落印證了老祖宗的古話,我驚出一身冷汗

宋·陳師道《拟禦試武舉策》:“君子勝人不以力,有化存焉,化者,誠服之也。故曰:滿招損,謙受益。”亦作:“謙受益,滿招損”。

明·沈采《千金記·延訪》:“謙受益,滿招損。”

我有一位很好的朋友叫林吉國,身體也是有點殘疾,大學畢業後就在我們縣上班了,就是公務員性質,在縣城收入穩定,工作安穩,人一直很努力,低調,謙虛,工作一段時間後,就停薪留職了,專門承包了縣政府裡面的打字、影印、掃描等等業務的一個公司,生意慢慢在做,還拓展了廣告政策,會議布置等等業務,每年的收入十分的可觀,有了收入後,就開始資助本村的大學生,隻要本村有學生考上大學,在大學期間的學費,老林就全包了,真是及時雨呀,幫助很多的學生順利的畢業,順利的走上理想工作崗位,這個傳統一直從2008年到現在。老林有了錢沒有膨脹,而是想到了村裡的父老鄉親,積極地做貢獻,始終保持着謙虛的風格,留下了好的口碑。

當然,也有有點名氣、财氣就飄的,有一個同學畢業後就進入了省城的公務員隊伍,姓溫,溫暖的溫,上學的時候,家裡就很有錢,老家是内蒙古那邊的,家裡有礦,老爸是礦主,上學的時候,我們一個月的生活費是100元左右,他的生活費是5000一個月,簡直不是一個重量級,畢業後進入公務員隊伍後,職位一直在上升,同學聚會時,老溫基本是最狂的一個人,說話有點“不說人話”,今天在哪裡看了個房,前天又在哪裡弄了塊地等等,全是空中飄的題目,平民老百姓基本聽不懂那個,前年,因為醉駕進去了,出來後職位也沒有了,聽說現在也開了一家公司,同學說是“苟延殘喘”扽一個公司。這就是一個反面的例子,大家一定不要學他。

古語:飽滿的麥穗總是低頭,枯萎的麥穗高仰臉。這句古語的意思是:豐富的知識使人謙遜,往往越有才越有能力的人越謙虛,反而那些沒有什麼知識,沒什麼才能的人總覺得自己了不起,高傲的“擡着頭”。飽滿的麥穗低頭一方面是為了避免危險的沖撞,讓自己更好地成熟;另一方面也是對已有成績的謙虛,不張揚、不炫耀。我們的人生也應如此,在成長的過程中,要學會低頭,學會謙虛,放低姿态、不斷進取,在取得一定成就的時候不僅不會目中無人、不可一世,還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身邊的人,讓大家一起進步、共同成長。

低頭,不隻是一個動作,也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寬容,是一種豁達的胸懷,一種競争的避讓,是一種生存的智慧;低頭是成熟的标志,是一種百煉成鋼繞指柔的狀态,知道什麼時候昂頭,知道什時候低頭,柔剛并進,進退有度,是一種謙遜的姿态。

《道德經》中有雲: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這一段話的意思是自然的規律,不就像張弓射箭嗎?弦拉高了就把它壓低一些,低了就把它舉高一些,拉得過滿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就把它補充一些。自然的規律,是減少有餘的補給不足的。可是人世的法則卻不是這樣,要減少不足的,來奉獻給有餘的人,那麼,誰能夠減少有餘的,以補給天下人的不足呢?隻有得道的人才可以做到。是以,有道的聖人雖有所作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想表現自己的賢能。

盲人草根楊光的起起落落印證了老祖宗的古話,我驚出一身冷汗

我們知道,普通人總是貪婪而自私,總想更多地占有物質上的享受。正因為如此,占有得越多的人往往因為擁有更強大的掠奪能力,進而能從貧窮的人那裡掠奪更多的财富。最終造成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局面。而與普通人不同的是,聖人不按照人的這種缺陷做事,而是順應天道,有所作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不想表達自己的賢能。是以,像聖人那樣低調内斂處事,才是明智之舉。

其實,“其不欲見賢”就是一種不刻意張揚自我的做人态度。顯然,這是值得推崇的。老子本人也是如此。我們知道,老子的《道德經》雖然隻有短短的五千言,但一直以來,它便與《論語》、《周易》一起被視為中國幾千年的智慧經典。在此書中,我們可以窺見老子那洞察天地大道的深邃思想,他也當之無愧地被人們稱為“聖人”。殊不知,老子本人當時是無意留下《道德經》的,也沒想成為聖人,隻是出關歸隐之時,在伊喜的請求下才寫了《道德經》。孔子也是這樣,他并沒有留下什麼著作,隻是他的弟子整理了他的言論,才留下了名傳千古的《論語》一書。可見聖人是不張揚的。

盲人草根楊光的起起落落印證了老祖宗的古話,我驚出一身冷汗

真正優秀的人往往都是内心強大的人,對自己都有一個清晰的把握,對于自己的優點的确認也不需要别人的稱贊,對于自己的缺點也有清醒的認識。但是,這些人最終被證明是真正有才能的人,并能享有最大的聲譽。如果一個人總想在别人面前表現自我,“耍大牌”,多半是因為他對自己沒有自信,是以才需要得到别人的認可。但結果恰恰相反,他們最終所表現的不是自己的優秀,而是自己的淺薄乃至愚蠢,這樣不僅不會為他帶來稱贊,還會使他陷入尴尬的境地。是以,以低調内斂的态度處事,才是明智之人的選擇。

許多時候,我們洋洋自得,或在内心引以為豪的事情,實際上都沒有什麼價值。如果你自己并不張揚,别人或許還覺得你确實有一些才能,但是若要主動炫耀,這點認可也會被狂妄所抵消,在别人眼中,你就是一個過高估計自己的輕浮之人。

盲人草根楊光的起起落落印證了老祖宗的古話,我驚出一身冷汗

在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會或多或少地有表現自我的沖動。人們喜歡表現自己就像孔雀喜歡炫耀自己的羽毛一樣,原因就在于人的内心都有一種感受自我價值的需求。具體而言,人們會因自己的财富比别人多而感到了不起,或因自己是名人而感到飄飄然,或因自己地位高而覺得高人一等,這些都是這種張揚的心理。這種心理是比較淺薄的,不刻意去表現這種優越感,低調内斂,是明智的做法。如果按捺不住去表現自己的這些優勢,生怕别人不知道,那就淺薄了。

盲人草根楊光的起起落落印證了老祖宗的古話,我驚出一身冷汗

在人的言談之間,有些人會想表現自己比别人有見識,對自己不懂的東西大發議論;或是想表現得自己更高明,便在與别人交流時表現得很強勢,總想将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别人;或是想表現自己的口才好,見識廣,水準高,在與别人交談時總搶話題,不給别人說話的機會等等。這些行為,不但不能使自己得到别人的認可,反而會表現自己的膚淺,遭到别人的反感。

總之,越是自我張揚,想獲得别人認可的人反而遭到别人的唾棄,越是内斂,不刻意表現自我的人,反而會得到别人的尊敬和認可。是以,以低調内斂的态度處事,才是明智之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