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火了,成了大家在這個國慶節的電影院首選。
其實,如果守在電視機前,也能尋到寶:國慶期間有一部電視劇也非常好,《功勳》。
《功勳》不僅熱度高、收視厲害,連續突破四大衛視收視率第1,口碑更是好到爆。開播至今已有一段時間,豆瓣一直穩居9分,是繼《山海情》《覺醒年代》之後,今年第三部豆瓣評分上9分的超高分國産好劇。

有些觀衆都是無意中點開,結果一發不可收拾,一口氣追下去,每集都在擦眼淚,大家都深陷入功勳人物熱血而偉大的感人事迹中,深受觸動。
《功勳》以首批8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的真實故事為素材,用單元劇的形式,分别展現了李延年、于敏、孫家棟、張富清、袁隆平、申紀蘭、黃旭華、屠呦呦8位功勳人物的偉大事迹。
出演該劇的演員們,都把這些人物刻畫得入木三分,非常細膩,又打動人。
開篇的《能文能武的李延年》,講述的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抗美援朝中“一級英雄”李延年的動人事迹,王雷飾演李延年,超燃的内容看得不少觀衆熱血澎湃。
不過,同樣關注了抗美援朝英雄,相比《長津湖》目前在豆瓣超30萬人評價的熱度,《功勳》目前在豆瓣評價人數也才1萬餘人,顯然很多人還沒有關注到這樣一部好劇。
有觀衆留言誇“抗美援朝那個單元很燃啊!戰鬥場面很贊!”,還有人說:“跪求大家去看《能文能武的李延年》,戰争場面吹爆!!!”
幾個故事都不錯,但今天想說說雷佳音在《無名英雄于敏》中所扮演的著名核實體學家于敏,讓人眼前一亮:科學家的角色可以說是他演員生涯前所未有的一次挑戰,也颠覆了此前觀衆對演員雷佳音的認知。
相比起以往他塑造的很多略帶喜感并帶點痞氣的形象,首次出演科學家的雷佳音,這次讓大家看到了一個甘願隐姓埋名,為國防安全事業無私奉獻知識分子的動人時刻。
雷佳音塑造的于敏,總是戴着一副圓圓的眼鏡,頭發亂糟糟的,胡茬也常常忘記刮幹淨,雖然外形上看起來是一個不修邊幅的“書呆子”,但正是這樣木讷可愛的人,擁有着超乎常人的記憶力,在科研領域展現着強悍硬核的智慧與才能。
講述偉人的豐功偉績,最怕的其實是蒼白地歌頌,角色形象越高大上,反而與觀衆的距離越遠,《功勳》之是以好看,就是把握住了接地氣的真實。
那個年代,吃得上一頓飽飯已經很不容易,雷佳音飾演的于敏和倪妮飾演的于敏妻子孫玉芹,兩個人晚上餓得睡不着覺,躺在床上幻想着吃烤鴨,那一段看得人代入感極強。
“得拿果木烤,桃棗杏都行,把這爐門關緊了,把這鴨子烤好,趁熱整隻拿出來,用刀片成薄片……”雷佳音飾演的于敏,在這一段雙眼緊閉,嘴角翹起,滿臉的笑意仿佛是真正吃到了烤鴨一樣充滿着幸福感,身旁的妻子像看孩子一樣寵溺地看着丈夫。
這樣的畫面可愛中雖滿是心酸,也透着那個年代的簡單和甜蜜,看得人略難過又帶着羨慕。
還有接受國家研究氫彈理論的重大任務這場戲,雷佳音處理得剛剛好。
這一段,并沒有想象中的熱血鋪墊和激情演講,隻有于敏和上司在街邊的小攤上大口吃着馄饨,毫不猶豫答應了上司提出的轉崗研究氫彈理論建議。
真實,接地氣,有生活,這種質樸的煙火氣,看得人很喜歡。
當時的于敏正準備留學,他答應了上司,就意味着放棄曾經取得的所有榮譽,放棄出國後的美好未來,以後的日子隻能隐姓埋名,要面對親人夫妻友人的不了解,要面對生活的各種困難,甚至生命也會受到威脅。
當上司問于敏為什麼這麼堅定時,于敏居然用碗裡的馄饨舉起了例子,但就是這一段,聽得人熱血沸騰!
“你來一碗,我也來一碗;你有,我也得有;人和人之間,國家和國家之間,都一樣!你想要和平,就要有不怕打仗的底氣。”
“什麼是底氣,我們造的就是底氣!咱們不欺負别人,也不能讓别人欺負咱們,不平等隻能挨打,國家存亡的事,必須幹!”
這樣的話語樸實真摯,蘊含着科學家身上堅韌的力量,比起簡單的喊幾句口号要更加打動人心,雷佳音這一段的表演樸實真摯,無論是台詞的平實,還是臉上堅定沉穩的表情處理,都不像是在演戲,看上去,他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知識分子。
在刻畫于敏的生活時,除了嚴肅,還有很多俏皮可愛的場面,這讓雷佳音比較擅長的喜劇風格得到了淋漓盡緻的展現,也讓觀衆看到了一位完全不一樣的科研工作者。
例如,于敏和同僚一起去河裡捉魚,他完全按照捕魚理論來傳授知識,最後當然是一條都沒捉到,而他一個怕水的人就卷着褲管留在岸邊,指揮着同僚們忙得團團轉。
再比如,和同僚打賭輸掉了的于敏,穿着大棉襖笨重地在雪地裡跑圈,大聲喊着“我輸了”,場面超級好笑。
還有,為了給同僚作為獎勵,于敏跑回家偷了雞蛋,還寫了借條。看着同僚一邊演算資料,他還貼心地在旁邊剝雞蛋,留下家裡的妻子兒女看着空空的雞蛋籃子發呆……
諸如此類的生活畫面随處可見,雷佳音自然真實的演技把一個接地氣的科學家演得鮮活立體,仿佛就是身邊人一樣接地氣,打破了觀衆對主旋律題材的刻闆印象,原來功勳英雄,也都有如此可愛的一面。
生活中是質樸且可愛,工作中則是瘋狂而沉迷。雷佳音在诠釋于敏科研工作中的癡狂和嚴謹時,又給大家展現了完全不同的模樣。
因為要保密,研究氫彈理論的工作不能讓任何人知道,包括自己的家人,是以,面對妻子的詢問時,雷佳音飾演的于敏腦袋低垂如同做錯事的孩子,不敢直視妻子紅了的眼眶。
他隻能用沉默回應妻子的委屈傾訴,鏡頭中,身體一動不敢動,默默承受着來自家人的誤解,這一幕,也是非常讓人觸動。
在時間緊迫的時刻,于敏埋頭在昏暗的台燈下,他焦頭爛額,因為資料總是不對,氣氛越加焦灼,他一邊瘋狂地計算着,一邊嘴裡重複着“計算結果總是不理想,路可能走錯了”。
劇中,雷佳音把科學家沉迷研究卻得不到突破的緊張感演繹得栩栩如生,感覺下一秒就要瘋掉一般,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吧,從雷佳音的頭發絲兒,都能傳遞出人物在面對具體的工作壓力時有多焦慮。
最最感人的一幕,是氫彈試驗成功,舉國歡慶的那一刻。
看着滿大街的人都在慶祝,于敏内心澎湃卻隻化作了一句:我們買隻烤鴨吧。
劇中,于敏所有的激動與感慨都無法公開表現出來,隻能将所有的情感釋放寄托于一隻烤鴨,但很可惜的是,因為家用緊張,最後隻能作罷。
這與之前想象着吃烤鴨的場景互為呼應,讓人更是百感交集,如今吃烤鴨是多麼簡單的一件事,可是在當年,一位如此了不起的科學家,卻連吃隻烤鴨都是奢望。
回到家的于敏,聽着收音機裡傳來氫彈研究取得巨大突破的消息,他的肩膀輕輕地顫動,幾乎已經抑制不住眼淚,妻子叫他吃飯,他扭過頭,眼中的淚死活沒有滴落下來,隻是再一次問:咱家有酒嗎?
妻子看着丈夫,在那個瞬間,似乎明白了他這麼多年的秘密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
看到這裡,觀衆發出的彈幕上都在刷着:于敏,我們欠你一隻烤鴨。
畫面裡,沒有夫妻倆真相大白後的情感宣洩,那一刻盡在無言中,也最為讓人動容,隔着螢幕被深深打動和感染。
《無名英雄于敏》通過一個個小細節小故事在“大人物”的偉大中增加了“小生活”的煙火氣息,用普通人的視角來解讀科學家,他們也都是人間煙火裡生動有趣的靈魂。
這一次,雷佳音的表演與細節處理非常契合,盡力還原了一位真實可愛的科學家,精準生動地傳達出了于敏為了祖國默默無私奉獻的精神,獲得了觀衆的一緻好評。
從電影《黃金大劫案》開始,雷佳音在影視劇中的形象總是給人莫名的喜感,并且多少有些不着調的痞氣,他演過很多小角色但是卻被公認超級會“搶戲”,即使台詞不多、戲份不多,也能瞬間抓住觀衆的心,讓人印象深刻。
前段時間,在張藝謀的電影《懸崖之上》中,雷佳音飾演的叛徒謝子榮鏡頭少,台詞也少,但觀衆直呼恨得牙癢癢,他隻憑一個打哆嗦的眼神就能讓人看出是個貪生怕死的叛徒,最後被在車裡幹掉時看得人特别過瘾。
這一次演于敏,簡直是判若兩人,難怪有人說雷佳音展現出了“換頭式演技”。
憑借《功勳》中的《無名英雄于敏》,雷佳音讓大家看到了一個全然不同的新形象,也有不少人對雷佳音飾演主旋律題材的角色有了新的期待。
期待更多《功勳》這樣的好劇,也期待更多演員能夠拿出樸實真摯的演技,來征服觀衆。
還沒看的朋友,推薦一看。
第一時間推薦解讀好電影、好劇、好演員,人生就像一場電影,歡迎點選關注“頭号電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