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警察局長的自白說明什麼?——譯制影片《警察局長的自白》随筆警察局長的自白說明什麼?——譯制影片《警察局長的自白》随筆 (作者:戴學廬)

<h1 class="pgc-h-arrow-right">警察局長的自白說明什麼?——譯制影片《警察局長的自白》随筆 (作者:戴學廬)</h1>

警察局長的自白說明什麼?——譯制影片《警察局長的自白》随筆警察局長的自白說明什麼?——譯制影片《警察局長的自白》随筆 (作者:戴學廬)

“兇犯可以殺死我,法官可以用判決書将我送進監獄”,這是生活在官匪沆瀣一氣的西方社會裡一個警察局長的自述。因為他僅僅想主持公道、伸張正義,懲辦一個犯有六十三條人命的黑幫頭子。政治影片《警察局長的自白》形象地揭露了七十年代初意大利黑手黨的累累罪行,深刻地暴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所謂政治民主、法律公正的謊言。在藝術上,它繼承和發揚了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特點,成為七十年代初國際影壇上一度出現的政治影片熱潮中具有影響的作品之一。

《警察局長的自白》在藝術上,突破了這類影片隻着重表現政治性事件的傳統表現手法。它不但形象地塑造了警察局長蓬納維亞、檢察官屈昂尼和黑幫頭子羅蒙諾三個主要人物,而且連塞蕾娜、總檢察長、律師、利普馬,甚至如小偷、算命的、瘋子、打手、市長、銀行家、議員等等角色,也刻畫得栩栩如生、人各有貌。影片導演正是通過這一群令人難忘的芸芸衆生,把黑暗社會形象而真實地展現在銀幕上,有力地渲染了他所要揭示的政治主題。這部影片不單為我們觀賞和研究一度蜚聲國際影壇的政治影片提供了較好的劇目,同時對探索在銀幕上如何生動地塑造人物,也是有啟示的。

影片中警察局長與檢察官在山坡上進行思想交鋒的高潮戲,不僅铿锵有力、一氣呵成,而且與末尾的檢察官探監的戲遙相呼應,一張一弛,構思巧妙。在山坡上,他倆唇槍舌劍地辯論:檢察官固執地認為,法律是無可指責的,關鍵在于公正地去執行。而警察局長通過切身的教訓告誡他:資産階級法律,對勞動者來說,曆來就是不公平的。多少血案在法律的名義下被掩蓋過去。他以诽謗為例,讓檢察官也來體會一下什麼叫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反之,罪大惡極者,在法律的外衣下,總是可以逍遙法外。對這些,檢察官直到最後一次探監時方始領悟。至于影片結尾,檢察官在市政廳面前對總檢察長相恃睚眦的定格處理,更是含蓄、有力,恰到好處。警察局長為了懲罰黑幫頭子,已經獻出了生命。檢察官面對這殘酷的現實、僞善的法律,究竟該怎麼辦,結局又會怎樣,影片給觀衆留下了一個深刻而又發人深省的問題。

影片把黑幫勢力控制政界、左右法律,作為一個政治事件來揭露,無疑是大膽的,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它使人們深刻地感受到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腐朽、虛僞和殘酷。然而,我們也必須看到,警察局長蓬納維亞主張懲罰社會渣滓的那種迳自“殺了他們”的辦法,不僅是行不通的,甚至是有害無益的。七十年代後期,西方國家連綿而起的政治兇殺、劫持飛機、綁架人質事件,不僅得不到各國人民的同情和支援,反而造成相反的政治影響。誠然,導演并不旨在提倡這種辦法,而是通過這一情節,啟發觀衆思索:應該怎麼辦?但是,影片主人公的主張與行為,不可避免地将影響觀衆。而“殺了他”又是主人公自我完善人格、使之升華的重要一筆,其反作用也必然存在。

(原文刊載于 1981-10-18《文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