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婷因《無依之地》一炮而紅,原著掀起西部流浪者調查浪潮趙婷《無依之名》獲金球獎,掀起關注房車遊牧人浪潮

<h1 class="pgc-h-arrow-right">趙婷《無依之名》獲金球獎,掀起關注房車遊牧人浪潮</h1>

中國電影人趙婷新作《無依之地》在第78屆美國金球獎一舉斬獲最佳導演和劇情類最佳影片獎。趙婷也是以成為78年曆史中首位獲獎的亞洲女性導演,而她和《無依之地》原著故事也逐漸浮出水面。

趙婷因《無依之地》一炮而紅,原著掀起西部流浪者調查浪潮趙婷《無依之名》獲金球獎,掀起關注房車遊牧人浪潮

趙婷的繼母,也是中國著名喜劇演員宋丹丹,當晚在趙婷獲獎後,宋丹丹第一時間透過微網誌送出祝福,直言趙婷是“家庭的傳奇”:“我的寶貝:真不知該如何祝賀你了!你每一個新的獎項,都超出我們的想像并給予我們巨大驚喜。一個不懂英文的中國女孩。

16歲才出國求學,選擇了一條我們從不看好但也隻能尊重的道路。今天,在人家的主場拼人家的強項,取得了這樣的認可,創造了這樣的記錄。你是我們家的傳奇,相信你的故事也會激勵無數中國的孩子們~”

趙婷因《無依之地》一炮而紅,原著掀起西部流浪者調查浪潮趙婷《無依之名》獲金球獎,掀起關注房車遊牧人浪潮

今年38歲的趙婷出生于北京,從小就喜歡畫漫畫、寫自己的小說和看電影。有媒體稱,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春光乍洩》對趙婷産生了啟發性的影響。在14歲時,父母将她送去英國倫敦寄宿學校,後又遠渡重洋來到美國接受電影教育,在紐約大學電影學院獲得碩士學位。

新京報撰文稱,當時20多歲的趙婷在紐約感到迷茫和失落,于是踏上西部征程,開始了發現美國之旅。由此,她專門記錄美國一些不被主流社會所關注的群體,利用電影語言将美國真實的世界展露出來。

據了解,她的第一步作品《哥哥教我的歌》關注美國印第安人,《騎士》則講述美國的西部牛仔。而這一次的《無依之地》則展現出21世紀美國一群在公路上生活和尋找工作的流浪者,而這部作品獲獎後,其原著紀實性小說《Nomadland》也再次成為焦點,讓人重新審視目前美國西部社會的流浪者現象。

趙婷因《無依之地》一炮而紅,原著掀起西部流浪者調查浪潮趙婷《無依之名》獲金球獎,掀起關注房車遊牧人浪潮

《無依之地》電影講述的是在一群生活在公路上的遊牧人的精神狀态。女主人公弗恩因經濟大蕭條失去了工作,無力承擔生活重壓的情況下使她住進了家庭式貨車上,從此便踏上了一邊打工,一路向西的未知遊牧旅程。而趙婷在鏡頭中對西部廣闊的天空和風景的描寫也表達着孤獨和自由,與電影的主題首尾呼應。

改編自紀實性小說

《無依之地》改編自美國記者Jessica Bruder在2017年完成的紀實性小說《Nomadland》,是Bruder花費三年時間,采用田野調查法,跟随房車流浪者行駛1萬5000裡,記錄他們的生活及精神狀态。

在她的書中,着重描寫迫于經濟、住房、社會福利的壓力,美國一群打勞工不得不住進房車,開始流浪之旅,他們來自各個行業,有大學教授,麥當勞總經理、警察等等。在與他們的相處中,Bruder不斷思考并對目前社會興起的遊牧階層及背後彰顯出社會經濟發展變化做出了深入的解讀和探讨。該作品後來獲得2017年度巴諾書店非虛構類新人獎。

趙婷因《無依之地》一炮而紅,原著掀起西部流浪者調查浪潮趙婷《無依之名》獲金球獎,掀起關注房車遊牧人浪潮

Bruder從2011年開始着重報道流浪老年人現象,在接受媒體通路時,她曾透露撰寫該書的出發點是她讀過的一篇有關亞馬遜公司項目(流動勞工項目)的故事,該項目為一些常年住在房車和公路上的流浪人提供工作機會,工作職責是負責亞馬遜倉庫裡包裹的分類、包裝、儲存和收貨等。

趙婷因《無依之地》一炮而紅,原著掀起西部流浪者調查浪潮趙婷《無依之名》獲金球獎,掀起關注房車遊牧人浪潮

她說:“這颠覆了我對‘房車’的了解,以前我會認為有些人開房車是去國家公園旅行的,你知道他們有充裕的終身俸,可能他們是去享受的。然而當我真正去探索調查時才發現,完全不是這樣,他們很多人為了生計從事一些非常艱難的工作,比如清潔露營營地、打掃廁所或者輪值12小時看管主題公園的遊樂設施。然後再去到亞馬遜做一些包裹整理的工作。

趙婷因《無依之地》一炮而紅,原著掀起西部流浪者調查浪潮趙婷《無依之名》獲金球獎,掀起關注房車遊牧人浪潮

有些人一個月生活費還不足1000元,我就在思考為什麼在2000年和2008年美國經濟社會變化會引起這一群體遊牧狀态飙升。”

在深入調查後,Bruder發現,其實美國這一“房車遊牧”現象早已存在很長時間,隻是2008年的一場金融風暴讓這部分不被社會關注的群體浮出了水面。從2013年Bruder就開始接觸因為2008年經濟危機而颠覆人生的美國群眾,他們本來對退休生活有完美的計劃,卻因為這場危機瞬時變得一無所有,無奈之中加入另一群一輩子都生活在底層的勞勞工民,一起成為了房車遊牧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