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古”是閩南地區特有的曲藝形式,深受當地百姓歡迎。攝影 / 方托馬斯
曾經紅極一時的《愛拼才會赢》這首閩南語歌曲,歌詞反映了閩南人向外開拓時愛拼敢赢的精神,影響了我們幾代人,這就不得不提到閩南語的曆史。閩南語的分布也并不局限在福建南部的小小角落裡,北到浙江的舟山群島,南到廣東、廣西海岸甚至東南亞地區,都有說閩南語的地方。随着開拓者的腳步,閩南語擴散到了世界各地,形成了一個影響範圍遠超閩南本土的閩南語世界。
看看你會不會唱?
-01- 閩南語的“山海經”
閩南語,據傳起源于黃河、洛水流域,在西晉時期、唐朝、北宋遷移至福建南部,發祥于福建泉州。現主要分布地除閩南地區和台灣地區外,還廣泛分布于閩東北地區、浙東南地區、及廣東粵東、粵西地區、海南島及東南亞的大部分華人社群。閩南人把自己說的話稱作“咱厝話”,也就是自家話的意思。閩南人對自己的方言有很強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閩南語作為漢語中保留上古漢語成分較多的方言而暗含着某種“根正苗紅”。
世界遺産-福建土樓
第四世紀,中原人因戰亂避難到福建的泉州一帶。至今有些地方的閩南人應聲時仍然使用漢朝人說的“諾”,稱呼婦人仍然說“諸婦”。在語音層面上,閩南語也頗保留了一些罕見于其他方言的舊音,如“豬”說 ti、飛說 pe,聲母都與隋唐以前的漢語一樣。
-02- 閩南移民的“島嶼情結”
海南風光
跨越瓊州海峽後,閩南人終于“發現”了新的移民寶地——海南島。以此為标志,從海南到浙江,再到台灣、東南亞諸島,閩南語的擴張進入了“海島時代”。
當我們去海南旅遊的時候,會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事情,海南島明明靠近廣東,為什麼不是講廣東話?其實海南島上通行最廣的一種漢語方言叫做“瓊文話”,也叫“海南話”。在語言學上,海南話屬于“閩方言”,因為海南島的居民大多是從閩南地區遷移過來,是以還是以講閩南語為主。
海口騎樓老街
海南話吸納了大量閩南語中不存在的成分,譬如海口一帶數百個“美 ×”地名,就被認為和臨高話中的“樹”或“大”有關。今天這些地方的人一般隻講海南話,然而地名卻反映出閩南人到來前的居民的痕迹。
-03- 閩南語的“環球旅行”
1900 年,馬來西亞槟城坎貝爾街,一排排中文商店牌匾尤為醒目。供圖 / 視覺中國
當然,會說閩南語的不僅僅是福建人,除福建外,閩南語流行最廣的是台灣,台灣會說閩南語的人口大約占全台的80%。據了解,全世界說閩南方言的也達到6000多萬人。今天,在許多東南亞國家也仍然能找到大量說閩南語的華人,譬如馬來西亞的槟城通行閩南語、印尼的坤甸通行潮汕話,就算已經改說當地語言,其源頭都來自福建閩南地區的閩南語,閩南人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印尼小吃
尤其是在食品領域,閩南人更是為馬來 / 印尼語貢獻了大量詞彙,如bakpia(肉餅)、bakso(肉酥)、mie(面)等。最能反映閩南語在飲食方面影響的可能是 kue,今天的印尼人把點心小食統稱為 kue,幾乎所有的點心都能用 kue 來解釋。這個詞就源自閩南語的“果”,叫點心為“果”是一種古老的說法,在很多漢語方言中都有留存,還衍生出了特指米制點心的“粿”,而受漢文化深刻影響的日語裡也有“和菓子”一詞。
屬于閩南語的環球旅行從未停止…。
閩南人不斷尋找新的家鄉,始終伴随這些遊子的,除了蔚藍的大海,還有家鄉的語言。
-END-
文 | 鄭子甯
編輯 | 張瑜
原文取自《道地風物·閩南》有增減、改動
本文圖檔來源于“IC photo”或“圖蟲創意”,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公司、組織、個人未經IC photo或圖蟲創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