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掃葉山房藏書淺考:古籍中神秘與樂趣,唯同道中人知也

作者:孔夫子舊書網

作者 | 布衣樂乎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動态

這裡有三枚收藏章,掃葉山房的我認識,徐頌魚的我也知道,就是中間圖2那個“敬義堂”弄不明白了,前面那是個什麼陽?找出目前上百個帶“陽”的地名一一核查,也沒有搞清楚,請篆刻行家給掌掌眼,在此謝過。

還有一點存疑,查了當下能找到的資料,掃葉山房有沒有這枚藏書章,核驗不出來,倒是刻工很好。掃葉山房的書平生見的不少,藏書章還是頭一次見,他們老席家,人才輩出,是哪一輩上才刻了這枚專用章,不得而知。

但可以确定的是,這章钤的時間比價早,在徐頌魚之前。徐頌魚是清代中晚期的畫家,大約生活在道鹹時期。而這套書刊刻于乾隆晚期,是以掃葉山房和徐頌魚在遞藏次序上能說得通。

掃葉山房是繼汲古閣之後,明清時期頂有影響力的刻書機構。目前在孔網上能找到很多石印本,上周日在潘家園拍賣上看到一套掃葉山房木刻本《孟子》,很想收入囊中,可惜該死的網絡延時,失之交臂,痛恨不已。

掃葉山房的藏書當然也不少,但肯定比不上那四家,從這枚藏書章可以推想,富甲一方的席家,其藏書樓也一定會讓人發出“假我二十年目力,當老在君家書庫中”的想法吧。

見過圖檔的朋友可能會說了,這章仿的吧,個人覺得真沒那個必要,這書又不是什麼有利可圖的宋本元本,就普普通通的乾隆本,蓋個章跟不蓋章,價值差别并不大,而且木版印刷書籍,從明代就開始的百年老字号,到清代就有很多,掃葉山房隻是其中之一。

這一篇寫得零零散散,其實隻涉及到一個古籍收藏的小問題,并沒有對這套書進行考證,那相對就複雜了。古籍收藏同時也是古籍研究,是個多學科交叉的人文專業,在很多人看來讀古文猶如天方夜譚,其實古籍收藏的樂趣很多,實用意義還在其次。

首先要辨識版本,知曉書中的主旨内容,是以必須了解作者生平,還要對各種收藏章有一定認識,是以對篆書及篆刻要有一些常識。另外能解讀一些手批、夾批,這就要學習書法知識;除此之外,古籍用紙、刻印方式都要有基本的掌握,這些要點也僅是古籍學的一點皮毛。真正的收藏大家還能校對和糾正古籍中的錯訛,是更高一級的境界了。

前一陣子一個愣頭青把我給氣壞了,搞得特别惡習。初級選手極易自以為是,卻不願虛心學習,僅憑個人感覺,結果你跟他說什麼,他都歪門斜說,完全不同頻。希望其他人不要走這樣的彎路。

研究古籍有時看起來很枯燥,如同考古一樣,挖土啊,查資料啊,做推論啊,并沒有古籍館殿堂之上的光鮮亮麗。但是如果真的熱愛古籍,不僅不會覺得枯燥,反而會将古籍視為一座神秘又充滿樂趣的寶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唯同道中人知也。

掃葉山房藏書淺考:古籍中神秘與樂趣,唯同道中人知也
掃葉山房藏書淺考:古籍中神秘與樂趣,唯同道中人知也
掃葉山房藏書淺考:古籍中神秘與樂趣,唯同道中人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