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界調侃汽車已經變成帶有四個輪子的電腦之時,汽車産業鍊的價值序列已經發生了變化。
10月27日,在華為雲TechWave全球技術峰會(應用現代化)上,華為雲CTO張宇昕對包括第一财經在内的記者表示,雲原生正在進入包括汽車、電力等諸多行業的核心IT系統中。
“例如,廣本汽車已引入華為雲了分布式雲原生理念,先後将車聯網、新能源車監控、門店服務、售後管理、會員系統等數十個業務系統完成容器化改造。”張宇昕說。

雲原生被認為是雲計算的未來,容器、微服務、無伺服器等雲原生關鍵技術已逐漸被用于企業生産環境中。而當汽車機械設計與制造轉變到智能裝置的軟硬體開發之上時,汽車産銷鍊條的全面雲原生化已成為行業共識。
汽車産業鍊價值序列正在變化
傳統汽車曾經引以為傲的制造模式正在成為其數字化變革下的最大“包袱”。
過去,一輛傳統汽車從設計到批量生産,至少要經過設計、工程、包裝、測試、釋出、生産等關鍵環節,每個環節又都有很多清單環環相扣。例如,測試中會有虛拟測試和建構、碰撞測試、動态測試、上路測試、噪音測試等各個細分環節。計算下來,一輛傳統汽車從設計到下線至少需要3年,而像法拉利、賓利等高端品牌從設計到量産周期在5年至10年。
但傳統汽車逐漸走向智能網聯汽車時,開發周期被大為縮短,這意味着車企的運作模式、研發模式、制造模式、供應鍊模式都開始遭遇數字化重構的挑戰。
“舉一個例子,廣本汽車裡面有研發、設計汽車環節,也有生産制造,還有4S店、客服系統,但這些系統都是‘煙囪式'的、碎片化的。”張宇昕對記者表示,傳統架構下的應用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未來的需求。
國内一家車企的技術負責人曾對記者表示,汽車系統中,排産系統無法根據市場進行改善,意味着隻能基于庫存做生産,這樣的方式無法适應當下“千人千面”的定制化需求。“前幾年的汽車電商也僅僅是将銷售、營銷環節從線下往線上延伸,并沒有真正實作整個鍊條資料的打通。”
而在研發環節,任何一次工程變更都會涉及到上遊供應商、研發、生産制造、市場的多方關聯,工程變更環節至關重要,如果任一環節沒能及時變更調整,就會形成呆滞料,造成公司成本的增長。
在張宇昕看來,當用雲原生技術之後,可以把從研發、生産、制造、供應、銷售、客服的全流程形成一個完整的方案,整個方案雲化之後使得IT系統形成一套完整的協同系統。“即便未來業務量增加,管理成本依然會低于傳統方案,這也是為什麼汽車行業認可雲原生的理念。”
“我們之是以提出雲原生要從資源為中心轉向應用為中心,是因為我們看到了政企數字化轉型的方向以及難點。早期的上雲大家覺得從實體機搬上雲上的虛機跑起來就完了,但是虛機機上的東西從資料庫、中間件、應用還是傳統架構,并沒有改變我們的應用模式,也沒有改變資料孤島問題。”張宇昕對記者表示,雲技術更多的紅利(企業)并沒有享受到。
雲原生進入黃金發展期
汽車行業所面臨的數字化挑戰隻是諸多行業的一個縮影。随着雲計算業成為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和樞紐,政企領域的雲服務将被激發出更大的需求和市場空間。
10月28日,在IDC釋出的一份報告中提到,2021年上半年中國公有雲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達到123.1億美元,其中IaaS市場同比增長47.5%,PaaS市場同比增長53.9%。從IaaS+PaaS市場來看,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長48.6%,較2020年下半年(53%)有所下滑,但仍保持着全球最高增速。
從技術趨勢來看,IDC認為,雲原生進入黃金發展期。“從使用者角度,傳統行業使用者逐漸對外圍系統、次核心業務系統、核心業務系統進行不同程度的雲原生化改造。而從廠商角度,雲廠商紛紛釋出自己的雲原生戰略,從産品、合作夥伴、标準制定、人才培育等多個方面發力,搶占先機。”
張宇昕對記者表示,在産業價值的驅動下,華為雲提出雲原生2.0,其中雲原生新範式包含了“泛在、計算、排程、網絡、萬物互聯、應用、資料、智能、安全、行業使能”十個方面,鼓勵企業雲化從“ON CLOUD”走向“IN CLOUD”,從以資源為中心轉為以應用為中心,讓業務生于雲、長于雲。
“華為雲認為雲原生對于數字化轉型的意義,已經不僅僅是技術變革,更引發架構方案、生産方式、思維模式、商業模式等一系列的變化。”張宇昕說。
從公有雲服務市場的競争來看,頭部廠商競争膠着,阿裡雲、華為雲、騰訊雲都牢牢占據了前三的位置,共同占據了六成的市場佔有率。
“雲廠商在獲得更大市場空間的同時,也面臨着更激烈的競争局面。如何破局而出,在群雄環侍中占據一席之地,除了考驗廠商的自身優勢,更考驗綜合服務能力。”IDC中國公有雲服務研究經理諸葛蘭表示,一個具備綜合服務能力的雲平台,才能在未來激烈的競争中占據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