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極端天氣頻發,背後的元兇和幫兇已經找到,是時候警醒了

近年來,極端天氣接連爆發,如澳洲森林大火燃燒了7個月,菲律賓火山爆發,南極氣溫突破20℃極值,東非蝗蟲對農業的災害,北美熱浪帶來的幹旱高溫,歐洲千年不遇的洪災等等。

而我國也不例外,就拿今年來說,年初就遭遇了“霸王級”寒潮,但很快又快速升溫,冷冬也成了暖冬;北方春季沙塵問題嚴峻,迎來了10年來罕見的超強沙塵暴;緊接着而4月份開始,雷雨大風天氣開始頻頻來襲,4-9月份迎來了17場中級以上的龍卷風。

全球極端天氣頻發,背後的元兇和幫兇已經找到,是時候警醒了

到了夏秋季節,北方的雨水明顯增多,7月鄭州降雨突破内地極值,9-10月份河北、陝西、山西、河南、北京降水創下1961年來新高。至于為何,氣象專家表示,受副熱帶高壓偏強、偏北,以至于源源不斷的水汽輸入北方内陸,形成了“北澇南旱”的氣象。

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極端天氣愈發增多,這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26日中國氣象報釋出了文章《極端天氣“潘多拉魔盒”為何頻繁打開?權威解答來了!》,文中詳細分析了極端天氣發生的原因。

全球極端天氣頻發,背後的元兇和幫兇已經找到,是時候警醒了

說起這個話題,那就不能忽略全球變暖的事實,有報告顯示,2011-2020年均溫比1850-1900年提升1.09℃,可見全球氣溫确實在升高,且它是全球性的,這也造成全球氣候系統劇烈震蕩。預計2030年氣溫将升高1.5℃以上,如果預測實作,那《巴黎協定》限制升溫的計劃将很難實作。

報告還點名,随着全球的變暖,海平面也在逐漸上升,幹旱、熱浪、洪水等極端氣候增多,且熱帶氣旋也在增強,原本50年難遇的熱浪,如今每10年就會出現,而今年北美、俄羅斯就遭遇熱浪影響,以至于西雅圖、莫斯科氣溫春季逼近50℃。

全球極端天氣頻發,背後的元兇和幫兇已經找到,是時候警醒了

還有研究顯示,2016-2020年這5年是1850年後記錄的最為炎熱的5年。而随着熱浪等氣候頻繁出現,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2倍。

當然,全球變暖也是人為造成的,因人類的過度工業化開發,破壞有限的自然資源,使得那些原始森林遭到人為焚燒或砍伐,如這2年的澳洲、亞馬遜森林大火,一燒就是數月,使得生态失衡,大量動物滅絕,溫室效應再次加劇,北極、南極冰川加快解凍。

多個報告、資料都已說明,極端天氣頻發背後的元兇正是全球變暖。受變暖影響,北極海冰加快融化,并是以形成了“北極放大效應”。從1971年到2019年,北極變暖速度快了3倍,這也造成了海平面上升速度增加。

全球極端天氣頻發,背後的元兇和幫兇已經找到,是時候警醒了

受“北極放大效應”的影響,歐亞大陸西風帶開始減弱,而烏拉爾高壓脊加強,兩者又強化了西伯利亞高壓,使得東亞冷空氣頻繁且加強,極端冷暖事件增多。

當然,極端天氣還有一大幫兇,那就是海洋。作為生态系統的“儲熱器”,從90年代開始,海溫升高的速度加快1倍,而正是海洋變暖,也加大了極端冷暖、強降雨的頻率和強度。而海溫升高,也讓強台風/飓風增強,且進入大陸後減弱速度慢,持續時間久。

全球極端天氣頻發,背後的元兇和幫兇已經找到,是時候警醒了

今年北方雨水偏多,其實主因就是副熱帶高壓偏強,而背後就是因印度洋-南海-中西太平洋的海溫升高,水汽增發較多所緻,源源不斷的水汽輸送到内陸,結果引發強降雨事件。

往年我國夏季“南澇北旱”,但如今海溫升高,氣候系統紊亂,以至于副熱帶高壓偏強偏北偏西,河南地處副高壓邊緣,對流不穩定,再加上台風“煙花”在海洋上“興風作浪”,給河南輸送超強的水汽,同時再受太行山、伏牛山地形對氣流的擡升影響,因而釀造了一場極端水災。

全球極端天氣頻發,背後的元兇和幫兇已經找到,是時候警醒了

如果未來全球變暖的趨勢不能緩解,那今後的極端天氣隻會越來越多,且會接連突破極值。人類是時候警醒了!

不過想要逆轉全球氣溫,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就算在今後10年,減排任務十分出色,但氣溫仍會繼續上漲,2040年氣溫将升高1.5℃,2060年将升高1.6℃,之後就會穩定下來。

但如果各國不配合減排任務,繼續貪婪攫取自然資源,那地球變暖的惡性循環會繼續增強,其災難隻會更嚴重更頻繁。

目前我國已制定了減排任務,預計2030年實作“碳達峰”,2060年實作“碳中和”,為全球減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相信在全民減排的意識下,今後的平均氣溫增幅也會逐漸減少并趨于穩定。

不過減排不能隻是一個國家的事,需要全球各國共同努力,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尊重自然規律,這樣才能建立更溫和的生态系統,避免極端氣候進一步增強,大家怎麼看呢?

請橫屏檢視下圖

全球極端天氣頻發,背後的元兇和幫兇已經找到,是時候警醒了

歡迎留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