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通過呼吸判斷身體的健康狀況?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内經》系列-精華篇-之三百。(更多精彩内容持續更新中……)】

“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審清濁,而知部分,視喘息,聽音聲,而知所苦,觀權衡規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觀浮沈滑澀,而知病所生。以治無過,以診則不失矣。”——《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接前文)我們再往後看,叫做“視喘息,聽音聲,而知所苦”,喘息是什麼意思呢?從字面上來了解好了解,喘就是喘氣的聲音,息就是呼吸的聲音,通過觀察患者呼吸來判斷他的情況。

《素問吳注•卷二》注解“喘粗氣,熱為有餘,喘急氣,寒為不足,息高者,心肺有餘,息弱者,肝腎不足。”就是判斷這個人到底是陽證還是陰證。如果說喘氣的聲音非常粗,呼出來的氣還非常熱,這是熱證,叫有餘。如果是喘息非常急,呼吸的氣還涼,這個涼不一定就是用溫度計測一下呼吸的溫度,而是患者會跟你描述,呼吸感覺吸進來的全是冷氣,有的患者說“不行,彭大夫,呼出來氣全是熱氣。”這就是患者的主觀判斷,主觀判斷可能呼出來、吸進去的空氣,還是那個溫度。

比如說我們的室溫經常是二十七八度,吸進去可能是二十七八度,呼出來可能是三十多度,甚至是四十度,跟體溫差不多,但是自我感覺可不一樣。有的人就喜歡喝涼水,有的人就喜歡喝熱水。水還是那個水,還是H₂O,但是喜歡涼和喜歡熱就不一樣了。

我們觀察患者喘氣,他會自我描述說“我的呼吸特别熱”。你要是真用溫度計一量,可能他呼出來的氣也是三十多度,那個說自己呼出來氣寒的人也是三十多度,在客觀的實體名額上沒有差別,但是在患者的主觀感受上是有差別的。是以在這裡我希望大家一定要注意,患者的主觀感受中醫是非常重視的,以此來判斷是陽熱還是虛寒。如果是氣特别粗,呼出來的氣還特别熱,這就是陽證。如果是呼出來氣是寒的,而且喘息特别短促,這就是寒證。(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息高者,心肺有餘”,就是張口擡肩,呼吸特别高,這種人叫心肺有餘,就是心肺裡有火,有熱。“吸弱者,肝腎不足”,要是往裡吸氣的時候吸不進來,氣還特别短,就像我以前講課講的,有些人呼吸特别短,尤其是有些老年人,吸氣都吸不到丹田,頂多吸到心口窩那兒沉不下去了,這就是腎不納氣一種表現,就是肝腎的氣納不進來。這個人不就氣弱嗎?氣弱就會得病。是以有好多哮喘都是這樣,吸氣吸不進來。這都是患者的主觀感受。

我們再往後看,《素問集注•卷二》裡注解“《金匮要略》曰:息搖肩者,心中堅,息引胸中,上氣者,咳,息張口,短氣者,肺痿唾沫。又曰吸而微數,其病在在中焦實也,當下之則愈,虛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遠。此皆難治。呼吸動搖,振振者不治。“這就是《素問集注》引的《金匮要略》的内容,《金匮要略》就是我之前講的張仲景所寫的《傷寒雜病論》的下篇,講的雜病的一些治法。

”息搖肩者,心中堅,息引胸中,上氣者,咳息張口。”什麼意思呢?就是有很多人呼吸的時候,肩膀是搖動的,一搖動肩膀呼吸一次,而且“心中堅”,就是有點心中痛,有點胸悶氣短,呼不上來,堵住了,這叫心中堅。“息引胸中,上氣者,咳”,如果是呼吸的時候引着胸中這口氣往上走,沉不下去,這種人就是肺的宣發肅降功能不好,就開始咳嗽。“息張口,短氣者,肺痿唾沫”。有一些人是肺痿,就是張口擡肩,張大嘴呼吸,氣都非常短,這就是形容的一些疾病的情況。又說“吸而微數,其病在在中焦實也,當下之則愈。”就是有的人吸氣特别的快,特别多,這個病是在中焦,中焦就是脾胃,就指的消化系統,有實證。這時候怎麼辦呢?則下之則愈。就是直接用下法,隻能用承氣類,比如說用枳實或者大黃,或者再加芒硝給直接往下走,大便一通就好了。

如果是虛的話,就不好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遠。此皆難治。”也就是說這兩種情況,上焦和下焦的呼吸短促或者是深遠,這兩種情況都不好治。“呼吸動搖,振振者不治”,就是呼吸的時候渾身都在搖動,而且震動,這種情況就很難治。這所形容的都是有點類似現在的肺心病、哮喘等等的。古代哮喘是個難題,現在我們有一些西藥能夠緩解,噴上之後支氣管立刻舒張了,呼吸就不那麼憋悶了。但是在古代沒有這種噴劑,怎麼辦呢?那就得用中藥治。有些醫生可能掌握的治療方法不多,确實有好多人當時就沒法治,是以中醫有句話叫做“内不治喘,外不治癬”,這兩種病都是極其難治的。

喘息,本來是音聲,為什麼用視這個詞呢?叫做視喘息,你能看到聲音嗎?《素問經注節解•卷一》裡回答了,說“乃喘息亦音聲也,何以言視? 蓋氣喘則身必動, 輕者呼多吸少而已,重者瞪目掀鼻, 竦脅擡肩,故不但聽其呼吸之聲,而必視其呼吸之狀,蓋望聞之要道也。”這就說明有的人呼吸是張口擡肩的。

一般的情況可能隻是聲音而已,但是有的人,張口擡肩,重的時候還瞪着眼睛,叫做瞪目掀鼻,鼻翼也一起一浮的,肩膀往上擡。大家可能沒有見過呼吸科患者,我們以前轉科轉到呼吸科,尤其是老慢支,慢性支氣管炎,還有一些是合并哮喘的患者,他們的呼吸很費勁。這些患者整天就是“齁~咔~”,然後呼吸“齁喽,齁喽”,呼吸的聲音就出來了,而且到了晚上也無法平躺,一平躺就發作,隻能是靠在床上睡覺。這些患者有一些人可能了解,沒見過這一類患者,确實無法了解。是以通過患者的這種表現,是看到的,不是單純聽到的,是以叫做視喘息。說明了臨床觀察喘息的這種情況,不僅要聽聲音,而且還要看病狀才能判斷出來。(未完待續)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内經》系列-精華篇-之三百。(更多精彩内容持續更新中……)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産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關法律權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