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極目銳評|校徽中的“小恐龍”回來了,為啥如此折騰?

極目新聞評論員 吳雙建

在中國的高校圈内,成都理工大學的校徽曾經獨樹一幟,被網友稱為“最可愛的校徽”,原因是該校的校徽中間位置有一隻“小恐龍”。幾年前,随着校徽版本更新,“小恐龍”一度消失,讓不少成都理工大學的校友惋惜不已。近日,成都理工大學釋出最新版校徽,“小恐龍”又回來了。(10月27日光明網)

“最可愛的校徽”回來了,該校的不少學生和校友深感欣慰。确實,有如此識别力的“校徽”,又被譽為“最可愛”,多麼高的評價!

報道稱,該恐龍形象來源于學校博物館馬門溪龍化石标本。嚴格來說,馬門溪龍可不是“小恐龍”,是中國發現的最大的蜥腳類恐龍之一,最長的頸部可達12.1米,在恐龍中也非常有識别力。放在校徽中,也是學校的榮譽。

知乎上,就有一個帖文,稱如何看待成都理工大學恢複小恐龍校徽。有人說,“小恐龍”校徽展現了學校特色。也有人說,沒有“小恐龍”的校徽和陝西理工大學、沈陽工業大學等高校校徽“嚴重撞臉”。

的确,看了涉及的幾所大學的校徽,除了顔色和校名,形狀和設計大同小異。翻閱報道發現,甚至還引發過“抄襲”的質疑。抛開這些不談,校徽是一個學校的标志性特征,但沒看出“标在何處”。

那麼,為什麼當初校徽中要去掉“小恐龍”呢?

在成都理工大學貼吧裡,反對更改“小恐龍”校徽的聲音,從2013年開始就時時出現。這也讓人反思,更改校徽是個非常嚴肅的問題,當時學校為什麼不顧衆多反對意見,非要強推“涉嫌抄襲”“無辨別力”的新校徽?

甚至2018年,學校還在宣傳新校徽“寓示了學校特有的文化内涵”。這個理由,難以服衆啊!

校徽要有文化,要易識别,更要有曆史傳承。一所大學,校徽這幾年這樣,過幾年那樣,如何讓學子留住“校愁”。非要弄到和大家一緻、整齊劃一,才算高端大氣上檔次?

大學當然要求創新,但創新應該是在教學和學術上,不是琢磨這些外在的東西。曾幾何時,“學院”改“大學”風行一時,搞得一些畢業生都不知道該如何談自己的學校,拿起畢業證,上面的學校,都沒了!

話說回來,有人說,當初有人認為“小恐龍”不能展現綜合性大學的特征。那是不是也可以反問:一個“小恐龍”都容不下,還建立什麼綜合性大學啊。

總而言之,“小恐龍”回來了,是件好事,希望不要再“走失”了。

也提醒一下,其他大學,别看到“小恐龍”走紅,又往校徽裡塞動物了。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目新聞”用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