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未成年大佬”與王者榮耀的貓鼠遊戲

作者:晚點LatePost
“未成年大佬”與王者榮耀的貓鼠遊戲

每一個掙脫 “防沉迷系統” 的未成年玩家都有自己的故事。

文 | 朱麗琨

編輯 | 姚胤米

即便是經驗豐富的《王者榮耀》玩家,也不得不承認,如下場景着實罕見:

開局剛一進入選英雄的界面,有人就急得不行:“别練手”“選會玩的英雄”;要是誰想重開一局,他們便直接開麥:“求求你,别浪費時間!”

一場排位賽,需要前期積累金币、經驗、有戰術配合,短則十幾分鐘,長則焦灼半個小時。他們創造了一種新的玩法——“強拆”,正常的打怪刷經驗顧不上,就連被敵人打到殘血也不回 “老家”。一位玩家形容,他曾眼看局勢完全被壓制的情況下,隊友 “像瘋了一樣去偷塔”。在他們的推動下,勝負分界的時刻甚至在第 6 分鐘就會來臨:一波團戰後,如果劣勢,直接投降,決不戀戰。

他們,是《王者榮耀》裡的 “未成年大佬”。焦躁的情緒藏在急迫着推塔的效率裡,呼之欲出,隻想把一小時多掰幾瓣,多赢幾局。沉浸于一局遊戲的政策和陌生隊友間的短暫默契中,那是從前的快樂。

2021 年 8 月 31 日,應國家新聞出版署要求,網絡遊戲 “史上最嚴防沉迷” 系統上線。此後,實名認證為未成年人的賬号隻能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的 20 點到 21 點進入遊戲。允許未成年玩家上線的第一個周末,能流暢服務超過 1 億日活使用者的《王者榮耀》崩了。

“最嚴防沉迷” 政策使王者峽谷成為東非大裂谷:“成年” 和 “未成年”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被區隔開。過去《王者榮耀》等遊戲設有 “對局保護” 機制,允許未成年玩家完成最後一局再下線,避免強制退出影響遊戲公平和體驗。但為了嚴格符合新規,確定實名為未成年的賬号 21 點準時下線,“對局保護” 機制被剔除。

不願成為“一小時選手”的未成年玩家,想方設法突破限制,偷偷溜進峽谷。黑灰産滋生蔓延,破解技術也随政策收緊而進步。

從單機到網遊再到手遊,遊戲将如何影響未成年人的讨論持續多年,嚴令帶來效果,也帶來反彈。

2011 年,南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對未成年人實行 “遊戲宵禁制度” 的國家。2012 年,600 位接受調查的青少年中,約 40% 通過盜用成人身份證号,避開 “遊戲宵禁制度”。2020 年 4 月 1 日,日本香川縣實施新政策:未滿 18 歲的未成年人工作日玩網絡遊戲不超過 60 分鐘,周末及節假日不超過 90 分鐘。近一年後,回訪調查顯示:日本未成年人沉迷遊戲的狀況不降反升。

沒有政策能把未來和過去的狀态完美切割開。

中國的 “防沉迷系統” 從創造開始就更精密。它由全世界最龐大的技術工程力量來設計機制;連接配接全國身份資訊系統;絕大多數遊戲戰場集中于騰訊、網易兩家公司,更便于自上而下的管理。

小朋友們在“想方設法回到遊戲”上所展露的才智,經常讓大人們感到吃驚。最終,被禁止在遊戲之外的,往往是那些最 “乖” 也最容易被抓出的孩子。

遊戲握住人性的弱點,成人也經常控制不住,沉浸其中。和網遊相比,手遊更易得也更便利。免費、簡單、極緻的激勵政策,是讓《王者榮耀》吸引上億日活使用者的重要原因。

有些小孩離開遊戲還能看到更豐富的生活,而另一些卻沒有太多選擇。遊戲裡的一次 MVP、升高段位,就是他們年輕人生裡最觸手可及、也最能靠自己能力得到的快樂。

破解方法一天一個價

“這種事趁早弄,趁着還有。” 啟明發來一個微信号,“昨天找他解的。”

在一個交流破解《王者榮耀》人臉識别的 QQ 群裡,一直 “潛水” 的啟明突然活躍起來。每當有人發問,他準要回答幾句。

問題大同小異:“買的賬号過不了人臉怎麼辦?”“被惡意綁定别人的資訊怎麼辦?”“馬上開學,沒法讓家人幫掃臉了怎麼辦?”

啟明今年 17 歲,早有躲避防沉迷限制的經驗。2020 年 10 月,他花了 500 元買了個成年人實名認證的号,經常從晚上 11 點玩到淩晨 1、2 點,從沒有被發現。

9 月初,啟明一登入遊戲,賬号就彈出人臉識别提醒。他通過 QQ 群得到一個提供破解技術的賣家微信。一天之後,用 80 元,啟明在遊戲裡的身份變成了 “剛滿 18 歲” 的人。

對抗 “防沉迷系統” 的黑灰産一直以不同的代号存在于各種平台上。

在拼多多,一位受訪者曾看到名為 “代過人臉識别” 的商品,一位 QQ 群友曾曬出購買相關服務的訂單,還有許多同樣的服務藏在 “王者吃雞資料恢複” 這類更隐蔽的名字後面;在閑魚,不少人聲稱可以提供 “強改實名資訊” 服務;在百度貼吧,幾乎每個求解人臉識别的文章下,都有人留下微信或 QQ 說能幫過。

破解服務售價從幾十到幾百元不等,真假難辨。假若你像我一樣,是一個初入 “破解灰産地帶” 的新手,即便再精明小心,也很難保證不會上當。

我先避開了兩個坑:一位賣家說,隻要提供微信密碼,就能把實名認證資訊從未成年改成 21 歲,不收錢,隻需幫打一個代練的号——好多人是以被盜号。另一位則在賽博世界 “給人當爹”,他在騰訊成長守護平台建立了一個家庭小組,隻要把賬号加入小組,一通操作後,再把賬号移出,就不再受防沉迷限制——有玩家在網上控訴被這方法騙到。

我在百度貼吧裡挑了個看起來最可靠的進行交易:對方自稱傳授破解人臉的技術,“教程 788 元,裝置 588 元,全教會”。他朋友圈近半年可見的内容裡,幾乎都是成功案例的展示。

“最嚴防沉迷” 讓這行越來越不好幹了,” 但不代表不能幹”,他暗示我放心,“騰訊更新技術,我們也更新技術。”

溝通兩小時後,我向他轉賬了 88 元,作為單次破解人臉限制的費用。他點開轉賬連結,在系統提示已收款的瞬間,将我拉黑。在投訴詐騙舉證時,我看到他的使用者簽名——“騰訊粑粑我愛你”。

防沉迷措施收緊,打擊黑灰産力度加強,破解人臉識别的價格一天一漲。9 月 7 日,啟明提醒我趕緊弄,“今天聽說要 100 了”。而兩三個月前,隻需要 20 元。

啟明介紹給我的賣家 K 是一類典型:他主要靠賣遊戲賬号賺錢,接破解 “隻是随緣”。K 發消息用字很少,詢價以外的資訊基本不回,哪怕收款時,微信支付不斷彈出風險提示,他也不解釋,擺出一副 “信不信由你” 的姿态。

K 不保證一定能破解成功,即使失效也不退錢,頂多回句 “官方更新了,我也沒辦法”——預設你掏錢的時候已經接受這是場極不對等的交易。不管政策如何變嚴,K 總有 “新方法”。

交了 120 元之後,K 發過來騰訊旗下另一款遊戲《歡樂鬥地主》的登入碼,催我快點掃碼。一天之後,我在《王者榮耀》裡面的實名認證資訊變成一個來自河南平頂山的 18 歲少年,此後再未觸發人臉識别。

一位技術人士認為,這個方法起效的原因是,兩款遊戲實名資訊互通,但背景監控并不同樣嚴格,“他們發現了這個 bug”。截至發稿,該方法已失效。

另一種主流破解方法是将真實人臉照片制作成能眨眼、能點頭的視訊,用視訊通過驗證環節。據一個賣家介紹,現在在手機上用美圖秀秀等軟體就能完成制作。之前,這樣的方法在防沉迷系統面前幾乎可以說 “萬無一失”,直到今年 9 月,情況變了。

9 月 13 日,啟明的假身份瞞不住了。他在 18:18 開了一局遊戲,赢了,想玩下一局時觸發了人臉識别。他聯系 K 問是怎麼回事,隻得到了三個字:和諧了。

這一晚,他變得很頹,連連唉聲歎氣,和一周前剛破解成功的時候判若兩人。第二天,他變成了在 QQ 群裡瘋狂提問的人。每當看到有人聊到 “解決方法”,哪怕對方根本不理會,他還是連發三四條 “教教我”。

9 月 15 日,《王者榮耀》實名認證再次更新,對即将滿 18 歲的使用者增設營運商驗證,必須輸入本人實名的手機驗證碼。同時,QQ 搜尋聯系人 / 群功能已将 “人臉識别”“防沉迷” 等詞屏蔽。

啟明買來的遊戲賬号始終顯示為離線狀态。一周後,我看到他突然在 QQ 群裡 “艾特” 一個人,連發三十條消息質問和責罵。

“那人騙我 99.99 然後跑了。”

一位即将 18 歲的女孩的遊戲夢想

今年夏天,17 歲的小舞給自己定了個目标:拿到 “榮耀王者” 稱号,作為自己玩《王者榮耀》五六年的紀念。“榮耀王者” 是最頂級玩家的稱号,需要達到最高段位 “最強王者” 後再打出 50 顆星。

一切條件都剛好:正是高二暑假,高中畢業前最後一段放松時間;最擅長的英雄貂蟬也越玩越順手,發揮正常的話,她十有八九是 MVP,戰績超過同段位 99.87% 的玩家。

整個賽季裡,打得最滿意的一局,是那次逆風翻盤。“對方 7 分鐘就推到我們水晶,我躲掉他們所有技能,在經濟比對方差好多的情況下輸出,15 秒四殺,好爽。”

小舞的遊戲賬号一直綁定媽媽的實名資訊,今年年初,第一次觸發人臉識别。“果然我這個漏網之魚還是會被發現”,她想。為了避免以後每次掃臉都得找媽媽,她把實名資訊改成一起玩認識的 “表哥” 的。每次彈人臉,都找 “表哥”,基本秒回。

防沉迷系統不僅檢測注冊人的身份資訊,據騰訊遊戲官方,曾有技術人員通過觀察自己孩子的手指,将按壓力度也納入識别政策。這幫助他們找到冒用成年人身份的小玩家。

8 月的一天,小舞正在打一場巅峰賽時,界面突然彈出提醒:“系統判斷您目前賬号可能是未成年人在使用,請配合完成人臉識别。” 戰況正酣,小舞點了 “暫不驗證”,結果被強制下線。“我當時已經問候騰訊祖宗十八代了。”

新賽季到了,她連賬号都登不上去。

據一位騰訊遊戲人士透露,“抓到” 小舞的是 “全天巡查” 功能,它就像隐藏在遊戲裡的哨兵,随時巡邏,攔住疑似未成年的使用者,盤查身份。今年 8 月正式上線。

聊起遊戲,小舞表達欲強,并且自信:我是很多人眼裡玩遊戲最牛的女生。這種快樂是看劇和追綜藝給不了的。她曾經追過星,“花了錢啥也沒得到”。但打遊戲是 “你自己在思考,通過自己的方式得到成就感”。一次次勝利的戰績、英雄戰力,以及進入市級、省級前 100 名獲得的标牌,都被她視作 “屬于我個人的真正的榮譽”。

小舞家裡有三個孩子,作為唯一的女孩,從小就要強,“不希望在任何方面比别人差”。

剛玩遊戲時,她也因為不熟悉操作坑過别人。有一次,她被一個男玩家罵:“這遊戲就因為有你們這種女生才變得不好玩了”。她氣得立刻把他屏蔽掉。之後認真看 “幹貨型視訊”,研究主播們的思路和裝備。

她記得拿下人生第一次 “五殺”(即短時間連續擊殺對方五個人)時,突然開麥 “呵” 了一聲,正在聊天的兩個隊友愣了一下:“貂蟬,你是女的?” 每當讓男玩家們感覺不可思議,她都很得意。

一個人出國讀書後,遊戲成為這個小留學生幾乎唯一的情緒出口。那些獨自漂泊在外而生成的壓力、孤獨、迷茫,都被一次次完美絕殺消解。她一度放肆地通宵玩遊戲,雖然成績還不錯,但精神狀态變差,便主動戒遊戲一年半。直到去年,确認自己能控制對《王者榮耀》的依賴,她才把它下載下傳回來。

“如果一個東西我不能掌控,我就不會碰。” 她的語氣克制又理性。“我相信大多數青少年做不到這點,那政策能不能去限制那部分人?憑什麼來限制一個我自己能掌控的東西?”

由遊戲營運方代為管理的政策也讓一部分家長不滿意。微網誌 CEO 王高飛先是表示了解,但又提出質疑:這個時間限制為啥權限高于家長的設定啊?我家娃的監護人是我還是你啊?

“未成年大佬”與王者榮耀的貓鼠遊戲

圖:微網誌 CEO 王高飛針對成長守護的發言。

一位長期關注未成年保護工作的專家提出:“這樣管孩子,問過孩子的意見嗎?這樣是不是剝奪了孩子的娛樂權?

騰訊遊戲沒有在任何官方管道就專家的質疑給出回應。

不能上号的日子很空洞。小舞開始打麻将,“感覺回到了 20 年前”,語氣裡充滿自嘲。還有一天,她實在無聊透頂,去吃口香糖,“然後數一個口香糖能吐出幾個泡泡。” 她說,“我都覺得搞笑。”

小 “行騙專家” 的冒險記

齊天對防沉迷系統管國小生這事不太滿意。“國小生一沒,我失去了快樂!”

齊天幾乎整天都在打遊戲,像不用睡覺似的,經常淩晨 2、3 點玩,早上 6、7 點還線上,《王者榮耀》《和平精英》《原神》換着打。他自有一套識别國小生的方法,且認為一逮一個準:愛搶打野位置,輸了愛甩鍋,喜歡用語音轉文字罵人。他對他們十分不屑。

在 QQ 群裡,齊天聲稱自己是個大三女生,頭像也是一個二次元少女。私聊起來,他才說,自己其實 14 歲。在衆人面前掩藏身份讓他得意,“我還騙到過男的跟我網戀,哈哈哈。”

上國小時,齊天開始用媽媽的手機打遊戲。每次重新拿到手機,他都會發現遊戲軟體全被删掉了。後來,他學會把遊戲藏進檔案夾的深處。

成為資深玩家的這 3 年,齊天積累了一大堆 “行騙” 花招。

國中住校,為了裝病,他讓自己吃完午飯後立刻吐出來。折騰一個星期,終于被診斷出胃病。也曾把熱水瓶放頭上,制造出反複發燒的慘狀,回宿舍哭,說想家。“想家不是因為媽媽,是因為手機。” 最長一次,他給自己創造了兩個星期病假。

他也騙過了騰訊遊戲的防沉迷系統,成功闖過一道道不斷更新的關卡。

隻有一次失手。剛玩《王者榮耀》時,系統提示如果填實名資訊,就能得到皮膚體驗卡,那裡面剛好有他喜歡的英雄李白的 “千年之狐” 皮膚。“挺帥的,又沒錢買”,他便綁定了自己的身份資訊。過了一段時間,賬号就 “被防沉迷” 了。“那時候不懂,知道嗎?當時特别想罵騰訊,被騙了!”

這次經曆曾讓齊天短暫地放棄《王者榮耀》。可當身邊有人段位升到白銀、黃金時,他心态又變了:“看人家段位挺高的,特别帥。那時候誰要上了鑽石就感覺是大佬了。” 上分成了明确的目标。遇到 “很菜的隊友”,段位從黃金掉回了白銀,他會氣得把手機掰彎。

有限定時長的未成年賬号,已不能滿足齊天的上分欲望。他在快手上搜怎麼修改遊戲賬号實名資訊,一開始推薦的 “都是花錢幫忙改的”,又過了半年,算法自動推給他一條視訊:點開 QQ 錢包,更換實名驗證資訊,再回到遊戲,就能暢通無阻。

前提是找到一個成年人的身份證号。等媽媽去上班時,齊天悄悄去翻櫃子抽屜,找到了戶口本,上面剛好有身份證号,“nice!然後就改了。”

2018 年下旬,防沉迷系統正式接入公安權威資料平台,并開啟人臉識别。齊天再次被盯上了。

認證了媽媽的實名資訊,隻能找媽媽刷臉。爸爸對網際網路不信任,不讓刷,“萬一是傳銷之類的騙你錢怎麼辦?” 他隻能趁爸爸出門,去 “攻略” 媽媽。

媽媽問,這是什麼,他就說,有用的。再問,會不會被刷錢,他就說,不會。除了說 “有用的”,他還編過 “老師讓下載下傳的”,還說過 “我朋友都弄了,你不給我弄是不是很尴尬”——他自己都覺得這個理由奇葩。

齊天鑽研過用照片通過人臉識别的辦法。擋住照片旁邊的字,對着鏡頭前後移動身份證,各種找角度,偶爾也能糊弄過去。随着人臉識别技術不斷更新,這招很快就不靈了。他隻能再次找媽媽,求她眨眨眼。”

一次次的央求早已讓家長失去耐心。9 月以來,人臉彈得勤,以至于他走過去,媽媽就知道要幹嘛,“喊一聲,把手機拿過去,掃完,OK。”

在他的描述中,媽媽的 “聽話” 程度讓我感覺驚訝。“為什麼媽媽沒有再拒絕過你?” 我問。

“我媽就不管我。” 他答。

40 歲的 “未成年人”

時間越來越緊。一開始是每天限玩 1.5 小時,然後是 1 小時,現在是隻有周末固定的 3 小時能玩。高宇近三個月親曆監管持續更新,心情從憤怒滑向麻木,“任人宰割呗”。

高宇是一名外企員工,40 歲,跟 12 歲的兒子共用一個《王者榮耀》賬号。今年 7 月的一天,兒子獨自在家打遊戲,第一次遇上實名校驗,兒子 “稀裡糊塗” 填了他自己的身份證,從此,賬号被認證為未成年人。

高宇嘗試各種官方平台申訴恢複,得到的回複都是,沒有辦法。他平時沒什麼應酬,朋友圈也小,“就喜歡玩遊戲”,幾乎集齊了他玩《王者榮耀》之後出的所有皮膚。最近,妻子陪兒子回老家上國中,留他在北京獨居,守着一個被限制的号,“真的是痛不欲生、欲哭無淚!”

為了尋找恢複賬号的辦法,高宇第一次用起微網誌,在相關超話裡申訴,發了近 30 條内容吐槽現狀。他在微網誌上看到很多成年人有相似的經曆:被孩子誤操作導緻賬号被限制的、被盜号找回後綁定了其他身份資訊的、總被疑似是未成年玩家而頻繁彈人臉的……

官方不曾給出解決辦法,但為了完成賽季戰令拿到限定皮膚,每到能玩的時段,他還是争分奪秒地去做任務,“像傻子一樣” 。

盡管經曆過多次技術更新,防沉迷系統還是難以完美,一個認證為成年人的賬号,究竟被誰掌控,很難每次都給出正确判斷。

騰訊成長守護團隊規定:員工每周必須打夠 3.5 小時遊戲,以深度了解遊戲,并觀察是否還有孩子在規定以外時間上線。沒完成任務,需要承擔處罰。一位産品經理把遊戲賬号給孩子玩,被納入了防沉迷系統的監管,這導緻她每周隻有 3 小時遊戲時間,怎麼也完不成部門規定,隻好認罰。

騰訊遊戲對未成年防沉迷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 2007 年。那年暑假,想玩《 QQ 三國》的未成年如果輸入了真實身份資訊,賬号将被限制。每天遊戲時間超過 3 小時,遊戲經驗值等收益減半,超過 5 小時收益為 0。

正式推進未成年人健康上網保護措施則是将近 10 年後。

2017 年前兩個季度,《王者榮耀》均為全國 App Store 應用收入排行榜第一,也是全球下載下傳量最多的 iOS 手遊。媒體上開始頻繁出現有關未成年沉迷《王者榮耀》的報道:“ 17 歲少年連打 40 小時《王者榮耀》誘發腦梗”“ 13 歲男孩玩王者被批評後跳樓,剛蘇醒就要登入遊戲”,讓騰訊遊戲輿論壓力倍增。這一年,騰訊主動加速推動自 2016 年開始的防沉迷機制的探索。

“未成年大佬”與王者榮耀的貓鼠遊戲

“被抓住” 的小孩越來越多,騰訊成長守護也成了被未成年人 “重點問候” 的團隊。官方公衆号背景不時收到謾罵,客服每天要重複很多遍拒絕未成年玩家的解綁要求。有的孩子會用鏡子透視、用熒光粉去抓取家長在螢幕上留下的指紋,倒推支付密碼等資訊。

其中有些讓人哭笑不得:一個女孩裝作家長的語氣要求取消賬号防沉迷限制,客服要求出示 “本人與身份證合照”,她發來一張身份證和睡覺中的媽媽的擺拍;另一個孩子在聽客服說父母來電也不能解除實名認證之後,說:“白下載下傳了一個變聲器。”

他們回到遊戲中

更嚴的限制讓破解黑灰産迎來新的行情高點。

有人專門在高中和大一新生裡 “收人”,通常 100-200 元紅包就能收到一個即将 18 歲的未成年人的身份證資訊和手機驗證碼。隔天成年的身份證資訊的報價,在 K 那裡,已經從一個月前的 800 元漲到 1500 元。如果未成年買家需要後續幫忙驗證,還要再加 188 元。

9 月底,啟明找到了一位差幾天就 18 歲的未成年人,從對方那裡買來了身份資訊,如果彈人臉,就讓這位 “朋友” 幫他刷臉登入。啟明又開始在 QQ 群裡活躍,“朋友給過的。” 語氣再次變得輕松老練。

相比同為即時多人線上競技類遊戲的《英雄聯盟》和《DOTA》,《王者榮耀》大幅簡化玩法設計,降低操作門檻:減少技能鍵,用虛拟搖杆降低對操作精度要求,還設計了 “自動施法” 等功能。遊戲技能不足的小玩家渴望更輕松的赢,《王者榮耀》能滿足需求。

讓人上瘾的遊戲設計,對于玩家來說也是黑箱般的存在。他們難以确認背後真正使用的技術,卻很難不被拉進旋渦。

一些人的親身經曆是:連勝之後必連敗,激發鬥志;低水準玩家會被安排一些 “躺赢局”;如果好幾天不玩,等再開局,一定能爽快赢一把,他們猜測這是系統想挽回 “彈性使用者”。此外,《王者榮耀》每月平均推出 4-5 款新皮膚,也是吸引玩家上線和消費的重要因素。2021 年除夕夜,因牛年限量皮膚銷售火爆,還曾導緻伺服器異常。

與啟明認識第四天,在明确表達我 “很菜” 的情況下,他仍堅持收我當徒弟。

他發來一張詳細的師徒任務表,說明每天要打滿幾局,便可獲得多少積分。他迫切地想要獎勵給頂級師傅的那款專屬皮膚。“如果我有五個徒弟,兩天左右就能完成。” 他盤算着。

自己打遊戲 “有手就能赢”,想收徒弟卻很難。

2020 年,啟明從湖北老家轉學到廣州,書隻讀了一年,今年 6 月辍學,在親戚家的服裝廠幫工。在幾個月的裁縫學徒生涯裡,他 “被針打中兩次,被切線刀切中一次”。

爸媽給周邊服裝廠熨衣服,雖然工作地方離啟明很近,但常年做夜班,一家人作息時間交錯,少有溝通的機會。上工時,廠房裡信号差,很難上網,他跟過去的同學也幾乎都斷了聯系。直到午夜回到家,這個外号 “羊羔” 的沉默男孩就又變成他最擅長的英雄楊戬,話也多起來。

保持密集聯系的那幾天,我一天能收到三四條啟明的消息,他一直催我一起打遊戲,“你跟着我就行”“看我嘎嘎亂殺”。想要當師傅的他,是那麼自信。

2018 年 5 月,騰訊成長守護團隊曾經設計一款促進親子溝通的産品 WeTeam,鼓勵家長和孩子自行約定遊戲時間,如果孩子遵守,家長通過産品給予獎勵。上線一周後的資料回報讓開發團隊很受打擊:真正通過 WeTeam 完成獎勵的家長隻有個位數。

半年後, WeTeam 更新成 “家庭守護” 方案,隻保留家長綁定賬号和檢視、管控的功能,那些引導親子平等溝通、讓孩子自己定規則的功能不複存在。

失敗的防沉迷案例背後,往往能看到家庭的問題。

1979 年,加拿大研究人員布魯斯·亞曆山大(Bruce Alexander)做了一個關于成瘾的實驗。他将兩組老鼠放進不同的籠子。兩個籠子都提供了食物和水,以及嗎啡。差別是一個籠子的老鼠在狹窄的空間獨處。另一個籠子裡,老鼠有玩伴、有玩具、有 200 倍大的活動空間。

結果兩組老鼠都會去喝有成瘾效果的嗎啡水,但關禁閉的老鼠喝得比生活快樂的老鼠多七倍。

老鼠不是人類,亞曆山大的 “老鼠公園(Rat Park)” 實驗也存有争議——隻有一部分後續實驗重制類似的結果。但這個實驗依然是一次突破,它揭示了環境對于成瘾的影響。

未成年人在遊戲中成瘾,不僅是一個心理學問題,也是一個龐大的社會學問題。已經有數目繁多的學術研究佐證,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比家境更好的孩子花更多時間對着螢幕、玩更長時間遊戲。

現實世界機會資源永遠不是均勻分布。但在電子遊戲的世界裡,人人都可能成為王者,獲得榮耀——高價皮膚也隻有有限的加成,對大部分玩家來說,就算不在遊戲裡花大錢,也至少有公平上場的機會。

一直在防沉迷系統之外逍遙的齊天有了煩心事。9 月秋收,爸媽讓他幫忙收玉米和花生,他覺得又累又曬,幹半天就歇着,是以總是被媽媽罵,還被斷了話費。

“我是家裡的逆子。” 他說。

但每當進入王者峽谷,給自己愛玩的英雄孫悟空換上最新出的《西遊記》皮膚,齊天就成為對手眼裡 “吃化肥長大的”、發育極快的打野之王,可以引領整個隊伍的進攻節奏。

經過近兩個月的接觸,我能感覺到齊天期盼着成年後獨自生活。“出去瞅瞅大世面,大城市跟俺這農村有啥差別啊?” 他說,“我不想當土狗了。” 他計劃去大城市開奶茶店,但馬上改口要去大公司,“隻要别壓榨員工就行”。可以先當保安,再 “靠努力當上大老闆”,再不行就 “老老實實打扮自己去找富婆”。

(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